《柳青》不是壹部虛構的電影,它是壹面鏡子,壹支火炬,壹種精神,壹粒火種,感動著我們,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
電影剛開始時,在柳青的伏案寫作的書桌上,放著他在列夫托爾斯泰墓前的留影照片。列夫托爾斯泰是壹個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家。
他為了寫作深入的走進了生活,走進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心裏。柳青就是按照他的創作思想進行文學創作實踐。“要想寫作,先了解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首先塑造自己。”這句話,成了柳青實踐文學夢想的真實寫照。
看到柳青先生為了文學創作,拋棄官本位、拋棄好日子,紮根農村,紮根人民群眾當中,我深感文學事業的崇高和偉大,他可以讓壹個人放棄壹切名利。當下很長的壹段時間,文學工作者都是社會上很小眾的壹個群體,很多文學作品再也沒有了柳青那個時代的純粹,更多的是自娛自樂。
柳青先生為創作所吃的苦,讓人真正的相信從來都沒有壹勞永逸的事情,都需要用熱愛,用執著,用信念去澆,可能才會生根發芽。我們這個時代,慣性讓我們都想快速收獲,而事實上,不經歷壹番風雨和折磨,確實很難有成就。
電影《柳青》或許打動不了匆匆而忙碌的人,但柳青的奮鬥精神,那種硬漢精神足以讓我們致敬與學習。
柳青是信仰、情懷、擔當高度自覺的實踐者,他這種撲下身子深入生活,為農民尋找出路,解決生產生活困境和艱苦創業等現實問題,這種為中國社會探索發展道路,這種超越時代的使命和擔當精神,為後世矗立了壹座光燦照人的不朽精神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