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馬家、侯家和常家。
1. 馬家有恩緒、馬德祿、馬桂元、馬三立、馬敬伯、馬誌明等人。馬三立(1914年10月1日-2003年2月11日),中國相聲第五代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大師。回族,出生於北京,祖籍甘肅永昌縣,從小生活在天津,直至去世。在父兄的熏陶下,打下“說”、“學”、“逗”、“唱”的深厚功底。初中畢業後,因家境不好,輟學說相聲。其師承周德山,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稱。
馬三立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潛心探索,創立了獨具特色的“馬派相聲”,是當時相聲界年齡最長、輩分最高、資歷最老、造詣最深的“相聲泰鬥”,深受社會各界及廣大觀眾的熱愛與尊敬。
2. 侯家
侯寶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國最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世紀相聲大師,語言大師[1]?。在他的帶領和推動下,相聲藝術真正走進千家萬戶,達到了壹個令人矚目的藝術高峰。
侯寶林先生是相聲界具有開創性的壹代宗師,在他漫長的60年的藝術生涯中,潛心研究並發展相聲藝術,把歡笑帶給觀眾,他為相聲事業傾註了畢生精力。除創作和表演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相聲名段以外,還對相聲和曲藝的源流、規律和藝術技巧進行了理論研究 。相聲代表作有《戲劇雜談》 、《醉酒》 等。
3. 常家
常氏相聲創始人是常連安先生,後承續其子常寶堃、常寶霖、常寶霆、常寶華、常寶慶、常寶豐,第三代則有常貴田、常貴生、常貴德,如今第四代的常亮、常遠、楊凱等亦開始嶄露頭角。可以說,如果評選壹個家庭中相聲演員最多者,常氏當仁不讓,獨占鰲頭。
常連安,原名常安,北京人,滿族。民國二十二年常連安被張壽臣代收為師弟,正式改行說相聲。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1951年常連安任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團長,繼續致力於相聲的創作和表演。
:
相聲(Crosstalk),壹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 馬季,侯耀文,蘇文茂,郭德綱等。
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主要采用口頭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