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百科 幫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頁
編輯詞條 大爆炸目錄[隱藏]
簡介
觀點提出過程
理論觀點
大爆炸宇宙模型(big-bang model)
論據
反大爆炸論者的聲音
“紅移”相關的錯誤觀念(還原真相)
宇宙真的是“大爆炸”產生的嗎?
[編輯本段]簡介
宇宙的起源假說之壹:起初,宇宙很小,幾乎只有不足原子核大小的壹個點,稱為"奇點",但其中包含極大的熱能量,直到最後奇點中容納不下這樣的熱量,發生了大爆炸,通過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壹些基本粒子,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種物質、能源、空間及時間。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為最有說服力的宇宙圖景理論。然而,至今宇宙大爆炸理論仍然缺乏大量實驗的支持,而且我們尚不知曉宇宙開始爆炸和爆炸前的圖景。
[編輯本段]觀點提出過程
人們是怎樣能推測出曾經可能有過宇宙大爆炸呢?這就要依賴天文學的觀測和研究。我們的太陽只是銀河系中的壹兩千億個恒星中的壹個。像我們銀河系同類的恒星系 —— 河外星系還有千千萬萬。從觀測中發現了那些遙遠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飛奔的速度越快,因而形成了膨脹的宇宙。
對此,人們開始反思,如果把這些向四面八方遠離中的星系運動倒過來看,它們可能當初是從同壹源頭發射出去的,是不是在宇宙之初發生過壹次難以想象的宇宙大爆炸呢?後來又觀測到了充滿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就是說大約在15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余波雖然是微弱的但確實存在。這壹發現對宇宙大爆炸是個有力的支持。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現代宇宙學的壹個主要流派,它能較滿意地解釋宇宙學的壹些根本問題。宇宙大爆炸理論雖然在20世紀40年代才提出,但20年代以來就有了萌芽。20年代時,若幹天文學者均觀測到,許多河外星系的光譜線與地球上同種元素的譜線相比,都有波長變化,即紅移現象。
到了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總結出星系譜線紅移星與星系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成正比的規律。他在理論中指出:如果認為譜線紅移是多普勒效果的結果,則意味著河外星系都在離開我們向遠方退行,而且距離越遠的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越快。這正是壹幅宇宙膨脹的圖像。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現代宇宙大爆炸理論:整個宇宙最初聚集在壹個“原始原子”中,後來發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開,形成了我們的宇宙。美籍俄國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第壹次將廣義相對論融入到宇宙理論中,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宇宙開始於高溫、高密度的原始物質,最初的溫度超過幾十億度,隨著溫度的繼續下降,宇宙開始膨脹。
大爆炸理論是關於宇宙形成的最有影響的壹種學說,大爆炸理論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補充和發展,但壹直寂寂無聞。 40年代美國天體物理學家伽莫夫等人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該理論認為,宇宙在遙遠的過去曾處於壹種極度高溫和極大密度的狀態,這種狀態被形象地稱為“原始火球”。所謂原始火球也就是壹個無限小的點,現在的宇宙仍會繼續膨脹,也就是無限大,有可能宇宙爆炸的能量散發到極限的時候,宇宙又會變成壹個原始火焰即無限小的點以後,火球爆炸,宇宙就開始膨脹,物質密度逐漸變稀,溫度也逐漸降低,直到今天的狀態。這個理論能自然地說明河外天體的譜線紅移現象,也能圓滿地解釋許多天體物理學問題。直到50年代,人們才開始廣泛註意這個理論。
60年代,彭齊亞斯和威爾遜發現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新的有力證據,他們發現了宇宙背景輻射,後來他們證實宇宙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爆炸時留下的遺跡,從而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他們也因此獲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世紀科學的智慧和毅力在霍金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他對於宇宙起源後10-43秒以來的宇宙演化圖景作了清晰的闡釋. 宇宙的起源:最初是比原子還要小的奇點,然後是大爆炸,通過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壹些基本粒子,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種物質。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為最有說服力的宇宙圖景理論。然而,至今宇宙大爆炸理論仍然缺乏大量實驗的支持,而且我們尚不知曉宇宙開始爆炸和爆炸前的圖景。
[編輯本段]理論觀點
大爆炸理論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曾有壹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裏,宇宙體系並不是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這壹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壹次規模巨大的爆發。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系達到平衡。宇宙間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壹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系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麽發生衰變,要麽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壹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進壹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見元素合成理論)。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壹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千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壹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恒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
從1948年伽莫夫建立熱大爆炸的觀念以來,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宇宙學家們為我們勾畫出這樣壹部宇宙歷史:
大爆炸開始時 150-200億年前,極小體積,極高密度,極高溫度。
大爆炸後10E-43秒(普朗克時間) 宇宙從量子背景出現。
大爆炸後10E-35秒 同壹場分解為強力、電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後10E-5秒 10萬億度,質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後0.01秒 1000億度,光子、電子、中微子為主,質子中子僅占10億分之壹,熱平衡態,體系急劇膨脹,溫度和密度不斷下降。
大爆炸後0.1秒後 300億度,中子質子比從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後1秒後 100億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負電子湮沒反應出現,核力尚不足束縛中子和質子。
大爆炸後13.8秒後 30億度,氘、氦類穩定原子核(化學元素)形成。
大爆炸後35分鐘後 3億度,核過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後30萬年後 10000度,化學結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為氣態物質,並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較高的氣體雲塊,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統。
大爆炸後100萬年 3000℃(5400℉)
大爆炸後10億年 -170℃(-275℉)
大爆炸後150億年 -270℃(-454℉)
[編輯本段]大爆炸宇宙模型(big-bang model)
壹種廣為認可的宇宙演化理論。其要點是,宇宙是從溫度和密度都極高的狀態中由壹次“大爆炸”產生的。時間至少發生在100億年前。這種模型基於兩個假設:第壹是愛因斯坦提出的,能正確描述宇宙物質的引力作用的廣義相對論;第二是所謂宇宙學原理,即宇宙中的觀測者所看到的事物既同觀測的方向無關也同所處的位置無關。這個原理只適用於宇宙的大尺度上,而它也意味著宇宙是無邊的。因此,宇宙的大爆炸源不是發生在空間的某壹點,而是發生在同壹時間的整個空間內。有這兩個假設,就能計算出宇宙從某壹確定時間(稱為普朗克時間)起始的歷史,而在此之前,何種物理規律在起作用至今還不清楚。宇宙從那時起迅速膨脹,使密度和溫度從原來極高的狀態降下來,緊接著,預示質子衰變的壹些過程也使物質的數量遠超過反物質,如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壹樣。許多基本粒子在這壹階段也可能出現。過了幾秒鐘,宇宙溫度就降低到能形成某些原子核。這壹理論還預言能形成壹定數量的氫、氦和鋰的核素,豐度同今天所看到的壹致。大約再過100萬年後,宇宙進壹步冷卻,開始形成原子,而充滿宇宙中的輻射則在宇宙空間自由傳播。這種輻射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它已經被觀測所證實。除了原始物質和輻射外大爆炸理論還預言,現在宇宙中應充滿中微子,它們是無質量或無電荷的基本粒子。現在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找尋這種物質。
大爆炸模型能統壹地說明以下幾個觀測事實:
(a)理論主張所有恒星都是在溫度下降後產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下降至今天這壹段時間為短,即應小於200億年。各種天體年齡的測量證明了這壹點。
(b)觀測到河外天體有系統性的譜線紅移,而且紅移與距離大體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那麽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
(c)在各種不同天體上,氦豐度相當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應機制不足以說明為什麽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據大爆炸理論,早期溫度很高,產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則可以說明這壹事實。
(d)根據宇宙膨脹速度以及氦豐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壹歷史時期的溫度。
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是150億年前從壹個極小的點誕生的,從那裏誕生了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從而由物質小微粒聚集成大團的物質,最終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在大爆炸發生前,宇宙中沒有物質,沒有能量,甚至沒有生命。
但是,大爆炸理論無法回答現在的宇宙在大爆炸發生之前到底是什麽樣,或者說發生這次大爆炸的原因是什麽?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沒有開端。它只是壹個循環不斷的過程,從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復始,便是宇宙創生與毀滅並再創生的過程。
這只是壹個設想,並不是壹個完美的理論。
[編輯本段]論據
大爆炸理論雖然並不成熟,但是仍然是主流的宇宙形成理論的關鍵就在於目前有壹些證據支持大爆炸理論,比較傳統的證據如下所示:
(a)紅位移
從地球的任何方向看去,遙遠的星系都在離開我們而去,故可以推出宇宙在膨脹,且離我們越遠的星系,遠離的速度越快。
(b)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就是壹個關於星系之間相互遠離速度和距離的確定的關系式。仍然是說明宇宙的運動和膨脹。
V=H×D
其中,V(Km/sec)是遠離速度;H(Km/sec/Mpc)是哈勃常數,為50;D(Mpc)是星系距離。1Mpc=3.26百萬光年。
(c)氫與氦的豐存度
由模型預測出氫占25%,氦占75%,已經由試驗證實。
(d)微量元素的豐存度
對這些微量元素,在模型中所推測的豐存度與實測的相同。
(e)3K的宇宙背景輻射
根據大爆炸學說,宇宙因膨脹而冷卻,現今的宇宙中仍然應該存在當時產生的輻射余燼,1965年,3K的背景輻射被測得。
(f)背景輻射的微量不均勻
證明宇宙最初的狀態並不均勻,所以才有現在的宇宙和現在星系和星團的產生。
(g)愛因斯坦方程式
根據愛因斯坦提出的方程式E=mc2,可知能量能轉化為物質,而這正符合大爆炸的“萬物同源”壹說。
(h)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新證據
在2000年12月份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科學家們稱他們又發現了新的證據,可以用來證實宇宙大爆炸理論。
長期以來,壹直有壹種理論認為宇宙最初是壹個質量極大,體積極小,溫度極高的點,然後這個點發生了爆炸,隨著體積的膨脹,溫度不斷降低。至今,宇宙中還有大爆炸初期殘留的稱為“宇宙背景輻射”的宇宙射線。
科學家們在分析了宇宙中壹個遙遠的氣體雲在數十億年前從壹個類星體中吸收的光線後發現,其溫度確實比現在的宇宙溫度要高。他們發現,背景溫度約為-263. 89攝氏度,比現在測量的-273.33的宇宙溫度要高。
雖然已有上述證據存在,但是宇宙是否起源於大爆炸學說,仍然缺乏足夠多的令人信服的證據。
[編輯本段]反大爆炸論者的聲音
壹封《致科學界的公開信》得到了34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簽名,於2004年5月22日發表於英國的《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雜誌。我們將它翻譯過來,目的是讓讀者對大爆炸理論的人的論據有所了解。這封公開信被貼到網上後,又得到了185位科學家的網絡簽名(現在已四百多人了):
如今,大爆炸理論越來越多地以壹些假設,壹些從未被實證觀察的東西作為自己的論據:暴脹、暗物質和暗能量等就是其中最令人震驚的壹些例子。沒有這些東西,我們就會發現,在實際的天文學觀測和大爆炸理論的預言之間存在著直接的矛盾。這種不斷求助於新的假設來填補理論與實現之間鴻溝的做法,在物理學的任何其他領域中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這至少反映出這壹來歷不明的理論在有效性方面是存在著嚴重問題的。
然而,沒能這些牽強的因素,大爆炸理論就無法生存。離開了暴脹之類的假設,大爆炸理論就無法解釋實際觀測中發現的同質的、各向同懷的宇宙背景輻射。因為那樣的話,它就無法解釋宇宙中相距遙遠的各部分何以會有著相同的濕度並發出同量的微波輻射。離開了那種與我們20多年來辛苦努力在地球上觀察到所有物質都格格不入的所謂暗物質,大爆炸理論的預言與宇宙中實際的物質密度就完全是矛盾的。暴脹所需的密度是核聚變所需的20倍,這也許可以作為大爆炸理論中較輕元素來源的壹個理論解釋吧。而離開了暗能量,根據大爆炸理論計算出來的宇宙年齡就只有80億年,這甚至比我們所在的這個星系中許多恒星的年齡還要小幾十億歲。
更重要的是,大爆炸理論從來沒有任何量化的預言得到過實際觀測的驗證。該理論捍衛者們所宣稱的成功,統統歸功於它擅長在事後迎合實際觀測的結果,它不斷地在增補可調整的參數,就像托勒玫(Ptol m e)的地心說總是需要借助本輪和均輪來自圓其說壹樣,其實,大爆炸論並不是理解宇宙歷史的唯壹方式。‘等離子宇宙論‘和’穩恒態宇宙模型論’都是對這樣壹個持續演化著的宇宙的假設,它們認為宇宙既無始也無終。
這些模型,以及其他壹些觀點,也都能解釋宇宙的基本現象,如較輕元素在宇宙中所占的比重、宇宙背景輻射以及遙遠星系譜線紅移量隨著距離增加等問題,它們的壹些預言還甚至得到過實際觀測的驗證,而這是大爆炸理論從未做到過的。大爆炸論的支持者們強辯說這些理論不能解釋觀測到的所有天文現象。但這並沒有什麽奇怪的,因為它們的發展嚴重缺乏經費的支持。實際上,直到今天,這樣壹些疑問和替代理論都還不能被拿出來進行自由的辯論和檢驗。絕大多數的研討會都在隨波逐流,並不允許研究者們進行完全公開的觀點交流。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說過,‘科學就是懷疑的文化’,而在今天的宇宙學領域,懷疑和異見得不到容忍,年輕學者們即使對大爆炸這壹標準模型有任何否定的想法也不敢表達。懷疑大爆炸論的學者如果把自己的疑問說出來就會失去經費資助。連實際的觀測結果也要被篩選,要依據其能否支持大爆炸理論的標準來篩選。這樣壹來,所有不合標準的數據,比如譜線紅移、鋰元素和氦元素在宇宙中所占的比例、星系的分布等,都被忽視甚至歪曲。這反映出了壹種日益膨脹的教條主義,完全不合乎自由的科學研究精神。如今在宇宙學研究領域,幾乎所有的經費和實驗資源都被分配給以大爆炸理論為課題的項目。科研經費來源有限,而所有主管經費分配的評審委員會都被大爆炸論的支持者們把持著。結果就造成了大爆炸理論掌握該領域的全面主導地位,這壹局面與該理論在科學上的有效性毫無關系。只資助從屬於大爆炸論的課題,這種做法抹殺了科學方法的壹個基本原則:就是必須持續不斷地用實際觀察來對理論加以檢驗的原則。這樣壹種束縛使任何探討都無法進行,也使任何研究都無法進行,為了治療這壹頑癥,我們呼籲資助宇宙學研究的機構將相當部分的經費留給那些替代性理論的研究課題,留給那些與大爆炸理論存在矛盾的實證觀測。為避免經費分配不公的問題,掌管經費分配的評審委員會可以由非宇宙學領域的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組成。將經費公平地分配給針對大爆炸理論有效性進行的研究項目,以及其替代性理論的研究項目,這將能使我們以科學的方式找到關於宇宙歷史演變的最可信的模型。
[編輯本段]“紅移”相關的錯誤觀念(還原真相)
人離“聲源”越遠,“聲波”就越長,人離“光源”越遠,光的“顏色”越偏紅,這真的是“運動”把“波”給“拉長”了嗎?“外星球”離地球越遠,我們看到的就越偏“紅”,真的是因為“它們”正在“飛速”的離我們而去嗎?宇宙真的在“膨脹”嗎?
●說“波”給“拉長”了,的說法是比較“胡鬧”的,您想想,“波”又不是和我們“綁”在壹起的,那又怎麽可能,當我們跑遠了,就將其“拉長”呢?那又是為什麽呢?那是因為“波長”是與“傳播距離”有關系的,換句話說,“波長”越長,傳播得越遠,“波長”越短,傳播得越短。於是我們離“波源”較遠時,就只能“接收”到較長的“聲波”了。
●既然“紅移”現象,只和“距離”有關,不和“運動”直接關聯,那麽只有在壹個“時間尺度”上,不同的時刻,相同的“星系/星球”有“波長”的差別,並且是“波長變長”/“越紅”,才能證明那些“星系/星球”可能正在飛離我們,“宇宙”可能正在膨脹。
●出自“全集然文明X檔案”壹個絕對機密的檔案,記錄因研究自然萬物***有本質和規律而得到的“具體發現”和“推測”
[編輯本段]宇宙真的是“大爆炸”產生的嗎?
●首先,其“大爆炸奇點”之外的“空間”是什麽?難道那就不是“宇宙”的壹部分嗎?
●其次,“真空”到底是什麽,如果沒有“真空”還會有“奇點”嗎?
●以上是兩個最重要的問題;下面分析其他的:
●如果“宇宙”是“大爆炸”而後在“膨脹”的話,那麽“大爆炸”之“中心”的周圍就必然是“空無壹物”的,而且這個“空洞”會壹直的“加大”,然而為什麽我們從來就沒有看到過什麽“宇宙空洞”呢?更不要說,是那麽大的;除非有很多的“大爆炸”壹塊產生,互相擠壓。
●但如果“宇宙”是壹個或幾個“大爆炸”而後在“膨脹”的話,就必然是有壹個方向或幾個方向的“星球”在向我們“飛”來,會離我們越來越近,然而,為什麽在地球上看,所有的“星球”都“飛離”我們而去呢?然而我們又不是“大爆炸”的“中心”,憑什麽會以“地球”為中心的“飛離”我們呢?(不過近代的後續研究好像有發現“藍移”現象;如果真的是如此,那麽我們也許可以依此判斷壹些“大爆炸中心”)
●而且“紅移”現象,只和“距離”有關,不和“運動”直接關聯,那麽只有在壹個“時間尺度”上,不同的時刻,相同的“星系/星球”有“波長”的差別,並且是“波長變長”/“越紅”,才能證明那些“星系/星球”可能正在飛離我們,“宇宙”可能正在膨脹。
●“宇宙大爆炸”的另壹個證據“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您說,就連那麽不規則的各種物質組合而成的“星球”也“整合”成了“整體性磁場”,那麽我們憑認為,這整個“宇宙”就不能“整合”成它自己的“整體性磁場”呢?
●綜上所述,如果宇宙真的在膨脹,那麽應該是很多個“大爆炸”壹塊產生,互相擠壓的結果;而且只能說是“星球起源理論”,而不能說是“宇宙起源理論”,因為它並沒有解釋“真空”到底是怎麽來的。
●出自“全集然文明X檔案”壹個絕對機密的檔案,記錄因研究自然萬物***有本質和規律而得到的“具體發現”和“推測”
百度百科中的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本詞條對我有幫助
318
擴展閱讀:
1.全集然文明X檔案/run7378
2.史蒂芬霍金的研究(宇宙簡史等)
[我來完善]相關詞條:
更多
大收縮暗物質黑洞虛時間
開放分類:
宇宙,自然,理論
更多 合作編輯者:
路安、lixin617、cxx52356、天界de王子、羽翼天俠、electrons、美好あ心情、123豪豬one、yu_elves、高樓居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需進壹步完善,百科歡迎您也來參與編輯詞條 在開始編輯前,您還可以先學習如何編輯詞條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約 33604 次
編輯次數:12 次 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1-14
創建者:zxc419
什麽是突出貢獻者突出貢獻者
123豪豬one 五級 版本
歷史上的今天
熱門詞條榜
2009 Baidu 權利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