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陳王廷在16世紀創造壹至五路太極拳、壹路炮捶後,又創造了刀、槍、劍、鐧等器械套路。刺槍術和八桿四桿術對練套路中運用太極拳術的纏絲勁,開辟了長兵器陰陽變換、剛柔相濟的先河。太極雙人推手的創建,成為壹種綜合性的技擊實踐方法,既不會傷人,又可實際檢驗武功。
分門別類的太極拳自成體系後,陳家溝太極拳之風頓開,當地歌謠:喝喝陳溝水,都會蹺蹺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尚武之風甚盛。
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字雲亭,著《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鬥篇》等。他打破門規局限,將陳家溝的獨得之秘--太極拳傳於河北永年縣的楊福魁(露禪),在太極拳史上開始了第壹次大發展大普及時期。
陳氏第十四世陳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業其父,太極拳爐火純青,當時精於太極拳者多出其門,著名的有陳仲甡、陳季甡、陳清萍、陳耕耘等。他除完整保留並傳下了祖傳拳架外(後人稱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創新。他在教授族侄陳耕耘時(因其父陳長興常年在外保鏢,而求教於陳有本),為使耕耘早日功夫上身,將架型予以放大,突出爆發力,創出了獨具特色的大架拳法(後人也稱為大圈)。大架拳法後由陳耕耘壹支傳下,傳到十七世陳發科廣授門徒,使大架拳法得以光大海內。
陳氏第十六世陳鑫(1849-1929),字品三,具文采。他感到陳氏太極拳雖經歷代口傳親授,然文字著作較少,不利廣泛傳播。為闡發祖傳太極拳學說,閉門著述,費時十二年,完成《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四卷、《陳氏太極拳易象數》六卷,全面整理陳氏世代積累的練拳經驗。著述以易理說拳理,引證陰陽、經絡學說,以纏絲勁為核心,以內氣為統帥,為陳氏太極拳理論寶庫中壹座引人矚目的豐碑。他還著有《陳氏家乘》、《三三六拳譜》等拳術著作。
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陳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對發展和傳播陳氏太極拳做出了傑出貢獻。自1929年至1957年壹直在北京授拳,以其剛柔相濟,采、挒、肘、靠、拿、跌、擲、打兼施並用,技擊精妙著稱。他以與人為善、武德高尚而受到世人敬仰。他教授徒弟很多,有顧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馮誌強、李經梧、肖慶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藝很好。
陳氏第十八世陳照丕(1893-1972),字續甫。1928年秋,應北平同仁堂東家樂佑申和樂善同兄弟二人之邀,在北平授拳。有同鄉李敬莊(字慶林)為其在《北平晚報》(1928年10月)刊發文章宣揚拳藝名揚北平武界,曾立擂臺7天,大獲全勝。後被中華民國南京市市長請往授拳,拳蹤廣遠。著有《陳氏太極拳匯宗》、《太極拳入門》、《陳氏太極拳圖解》、《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所授弟子中王西安、朱天才、陳小旺、陳正雷功夫驚人,被海內外贊譽為陳式太極拳四大金剛。照丕先生武德高尚,誨人不倦,是陳氏太極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壹代宗師。 陳氏第十九世傳人較多,較出名的有:陳發科嫡孫陳照旭之子陳小旺、陳小星,陳照奎之子陳瑜,以及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朱老虎、陳慶洲等
陳小旺,1945年出生於陳家溝,系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陳氏太極拳嫡系傳人,在承襲世代家傳武學的基礎上,繼承、發展了陳氏太極拳。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掌門人、陳小旺世界太極拳總會會長,國際太極拳大師。
陳小星(興),1952年出生於陳家溝,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嫡系傳人,陳家溝陳氏第十八世“太極妙手”陳照旭三子,第十七世“太極之尊”陳發科嫡孫。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校長、陳家溝太極拳協會總會會長,曾榮登美國《功夫》雜誌做封面人物。
陳瑜,1962年5月生,第十七世“太極之尊”陳發科嫡孫,陳氏第十八世壹代宗師陳照奎之子,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嫡系傳人,被人們稱為“雄獅猛虎”,在海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陳家溝太極拳學校副校長、陳照奎太極拳社社長 。
陳氏二十世傳人:陳家七龍:陳炳、陳軍、陳迎軍、陳自強、陳自軍、陳鵬飛、陳世武,陳宇雷,陳沖,張華慶,張福旺,宋憲起,郭書辰,張宗軍、單偉、任廣義、彭陽鎖、梁正雨、劉忠維、倪世清、崔恒全、鄭廣濟、張東武、曾卓兒。
陳家溝拳械套路有:老架壹、二路(炮捶);新架壹、二路(炮捶);小架壹、二路以及五種推手法、太極單刀、雙刀、單劍、雙劍、雙鐧、梨花槍、白猿棍、春秋大刀、四桿、八桿、十三桿等。
陳氏太極拳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演變,派生了楊、吳、武、孫四大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