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國內其他驚悚片的境遇和表現卻並不樂觀,大部分國產驚悚片不但難以復制“京城”系列IP的成功,還要面臨壹面井噴壹面邊緣化的尷尬。
有業內人士透露,“從2014年第壹部《京城81號》大火之後,國產驚悚片基本上維持每周上映壹部,有時甚至壹周兩部,而單壹類型數量急劇增加,同時質量低下,這是票房下滑很重要的原因”,這也是大多數國產驚悚片在上映後並沒有造成什麽聲響、不得不淪為炮灰的原因,也更突顯了兩部“京城”系列成為爆款的不易。壹邊井噴壹邊邊緣化,國產驚悚片的“悲歡歲月”。?在《京城81號》之前,內地驚悚片市場幾乎完全處於小成本電影“橫行”的時期,也就是驚悚片“以小搏大”的階段。而依靠宣傳物料上的的色情和恐怖元素吸引觀眾則是驚悚片的慣用伎倆。曾有那麽壹些時日,驚悚片的票房奇跡不大不小地上演著。2008年的《荒村客棧》以300萬元投資博回2000萬元票房,2009年《午夜出租車》以300萬元成本收獲1800萬元,壹時間“低成本高收益”的案例在不斷刺激著這個行業,似乎誰都能拍出最能掙錢的那壹部。再看壹下驚悚片的口碑,近十年來,國產驚悚片豆瓣評分普遍集中在3.0-5.0分之間。票房最高的《京城81號》豆瓣評分也不過4.9分,續作《京城81號2》評分更是低至4.1分。可見,口碑也是此類題材的硬傷。為什麽國產驚悚片會落得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的地步?在文創資訊看來,國產驚悚片真正的天花板不是票房有多高,而在於影片的質量。以文創資訊所見,短期內應該不大可能。要知道,內地並沒有太多的知名導演願意長期停留在到這個仍然被認為“有些low”的類型片,而只有更自由的創意空間出現時,這個電影類型才有機會真的豐富。
所以,這樣的可能至少在2017年依然看不到希望。即便在曾經相對寬松的互聯網娛樂內容方面,尺度和審查的紅利有可能完全消失,涉及驚悚片的內容將面臨更為嚴格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