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於丹論語心得》1000字讀後感

《於丹論語心得》1000字讀後感

最近壹直在看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首先想要說的是,這是壹本非常好的書。

每每去到書店,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關於教人們“怎樣做人、怎樣對待人生挫折、怎樣處事”的書籍比比皆是,而這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迎合了當今復雜社會下處於“心靈沖撞”中的人們所需要的那種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靈慰籍,而這些書籍中,我認為於丹教授關於《論語》的心得體會卻是最值得壹看的。

想起以前讀中學的時候,什麽《論語》《莊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奧的東西,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裏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或許,沒有於丹,我大腦中不會再想起《論語》,不會想到通過讀《論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也不會理解先人聖賢為什麽會說出“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當看了於丹教授的書後,我知道了孔夫子的偉大,也知道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夫子的《論語》並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賢們說的話,穿越滄桑,傳到今天,仍然可以讓我受益匪淺、溫暖備至。於丹教授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麽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所以,當這本書被我認認真真地看完後,心裏很為於丹教授把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通過《論語》完美結合後給予的精辟闡釋表示喝彩!

對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於我這等凡夫俗子來說,不會也不想做任何評論,對我來講,讀懂、讀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這裏就姑且把讀到的壹些我認為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和大家壹同分享吧!或許,迷茫中的妳我,會不經意從中得到壹些啟示和幫助吧!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麽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最近讀了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於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壹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壹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麽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這就是於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壹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壹個境界,叫做“神於天,聖於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壹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翺翔,而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壹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 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系。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壹種態度,是壹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壹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妳內心的安寧。

在幾個夜晚舒心的閱讀後,我認為,《於丹論語心得》,這無疑是壹本好書。因為她給了我太多的感觸,讓我在忙忙碌碌的現代生活中近距離的接觸了壹次聖人。這個曾經被捧被批的聖人,因著朝代的更替主權的輪換曾遭受過天與地的對待,然而,他口中的道理卻如此亙古不變。這壹次,他又借著於丹教授之口,通俗的給了我們壹次心靈的洗禮,人性的成長。當然,讀《論語心得》,在他人的心得之上取得感觸,是比較容易而且盛產的,要把這些感觸化成文字,真是寫也寫不完。下面我就說幾個對我工作學習非常有益的感觸,與大家分享,***勉。

記得於丹老師在書中講了這樣壹個故事:壹座寺廟裏供著壹個花崗巖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由跟它采自同壹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臺階很不服氣對佛像提出抗議,說: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麽人們踩著我們去膜拜妳?妳有什麽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妳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壹個簡單的故事,使我如夢初醒。做為壹個剛邁上自己崗位不久的大學畢業生,常常會在工作中對壹些安排充滿了怨氣,總是會想,那個那個我也可以做,為什麽只讓我做這個沒意思的工作呢。我想,這應該不是我個人的壹種問題,在我們畢業後的同學聚會中,也常常聽到朋友們這樣的牢騷。刨去青春傍身,年輕氣盛,我想更重要的問題是在於我們的心胸還不夠寬廣,對問題的思考缺乏深度和虛心的態度。我們急於成功而盲目的與他人胡亂對比,總拿自己不如意的地方去和他人順利對比,不能心平氣和的接收他人的輝煌。是啊,書中寫的多好,佛像能讓千萬人去膜拜是因為他曾接受了千刀萬剮的考驗,而作為壹名年輕的工作者,我們還有很多經驗等待去積累還有很多技能等著去考驗,怎能如此心浮氣躁呢?這便是《論語心得》帶給我的思考。

還有另外壹則也讓我記憶深刻,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孔子所謂的人生更高的境界是什麽呢?壹個人不僅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壹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這是多高的驕傲啊!雖然其中映現了封建思想,儒家做派的影子,但壹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蠱惑,又能夠在貧賤中保持著做人的尊嚴和內心快樂的風骨,無不吸引和震撼著我。或許很多人會說,這不過是說說,讓誰做到這樣,誰也不行!我左思右想,悲哀的發現自己無力用事實來說服擁有這樣思想的人,然而,這種自然、平和、積極的心態卻絕對是值得我們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納肯效仿聖人這種心態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超凡脫俗而又可以獲得成功的人。我們的思想永遠決定著我們的行動,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在社會風氣略顯浮躁的今天,作為壹名年輕人,我們必須懂得去學習這種平和的心態,以造就壹個更為善美更為清亮的明天!

聖人的智慧就是聖人的智慧,品完後我如此喜悅;聖人的智慧也終歸是聖人的智慧,品完之後發現自己如此不足。好在,有這樣壹本書,壹盞燈指引著我,警醒著我。讓我在急躁的趕路之時保持著壹份清醒,我相信,內心的成長才是人性的成長,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長才會使自己成為壹個卓爾不凡的人。我會用聖人的智慧去指導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更會用聖人內心的溫暖照亮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