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
首先就是先不要扣帽子。
妳如果稱呼人家奮青,人家同樣也可以稱呼妳憤幼,憤老,憤男,憤女。
這樣跟潑皮罵架有什麽區別。
所以如果覺得自己真的有道理,覺得自己才是對的,就應該實事求是,就事論事,擺事實,講道理。
應該就問題本身去探討,而不是扣帽子,人身攻擊。
不能先入為主的認為,自己就是正確的,凡事跟自己觀點不壹樣的都是錯誤的。說話不合自己心意的,不順耳的,都是可惡的壞人。
不要以為自己的“正確”別人無法理解。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傻子。
把妳自己的事實和道理講出來。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大家通過對照,誰是誰非還是能分的清的。
所以,如果妳真的是想用自己的主張來反駁別人,那最好就是首先把自己的事實依據和道理講出來。
這樣,道理擺在那裏了,才能更加清晰明白。
而不是先入為主的對別人有成見。
總之,道理是要講出來的。
講出來了,究竟有沒有道理,自己會比較,對方會比較,其他的人也會比較。
真理不怕辯,越辯越明。
妳都沒描述他的具體言論,又怎麽說明他是個憤青?“憤青”不是個好詞,妳對同學的評價應該謹慎.須知壹個輕飄飄的評價,可能給他帶來極大的影響.
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歐美左翼思潮中主張顛覆傳統 社會 價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憤怒青年》記述壹班不滿 社會 現狀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證明當時已存在“憤青”的稱呼.
其實很多人偶爾發牢騷有時被人斷章取義,比如他盡自己能力努力工作,偶爾發牢騷說看不慣壹些行為.如果被說成憤青.那不是很好笑嗎?
只要他心懷祖國,沒有大是大非的言論和問題,沒有貶低國家和 社會 的行為,我覺得很難講得上是憤青.
憤青的言論有些過激,其中,年輕的不安是主因,他們處在血性沖動的成長期,言語和四肢都不受大腦的控制,常常做出過激的反應,但也屬正常。
搞不清楚的是,妳為什麽要去反駁他們的言論,妳負有職業責任或是部門行政委托?
言論自由是壹個 社會 的基本輿論環境,憤青們有時說話過於片面,而且富有挑釁性,只要沒有違反法律規範,沒有喪失基本道德,那就由他去噴好了。
實在看不過也就來個睜只眼,閉只眼,放過那些對自已不適應的言論,妳不照樣過得很好。
容得下不同意見,就是妳胸懷的寬度在增長,也是妳智慧在成長的例證。
寬容他人,也輕松了自己。
其實,反駁毫無意義。
人的各自生活層面不同,對 社會 的識知也不同。因而生成的三觀不盡相同。這些不同的三觀往往會攜帶壹生都很難改變。他怎麽會因為我們的幾句不同觀點的言語就改變了呢!人,改變另壹個人是不可能的。所以,遇有觀念有異,不要急於拋出不同意見。我們暖暖地看著他就好,尊重他的觀點,保留自己的想法。否則,我們將親不能親,友不能友。若想不傷害身邊的人,不眾叛親離,那就對世間人們的任何涉及時事政治, 歷史 態度分歧問題,我們做到保持靜默,不持觀點就好。即不傷害別人,也可保護自已。從而也能使自己的內心平靜,情緒穩定。
不去反駁,不參與問題爭論,是成熟人的基本生活準則。由於人性是有弱點的,堅持不易哈!
對於憤青的言論,我開始試圖反駁,可是妳不反駁還好,壹反駁對方就更來勁,後來我就裝作聽不見,不生那個閑氣。
憤青,是壹種 社會 現象,哪朝哪代都會有哪些吃飽了撐的,對這兒不滿對那也不滿,唯有他自己才是正確的。
憤青的人,大多是牢騷滿腹的人,不乏偏見,不乏鬧情緒泄私憤,是負能量的化身。離這些人盡量遠些,亦或敬而遠之。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聽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話,做好自己是本分!
妳不累啊 反駁他幹什麽 他的言論影響妳月收入了嗎?他的言論如果犯法妳就報警 不犯法不影響妳收入 妳反駁他 那妳們倆半斤八兩
那妳就多找出壹些“不讓人憤怒”的事實去反駁唄。
站在不同角度立場,有不同觀點是很正常的。。。只要人家不違法,那麽說什麽是別人的自由,妳可以不認同,但妳沒權利不讓人家說,妳也可以反駁,但請不要隨便定義別人為憤青,也許妳的觀點才是憤青呢?甚至妳的觀點才是違法的呢?
人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信念,做好自己,事實將會教育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