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夏王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
1、禹啟之治(禹、啟)
2、少康中興(少康)
3、杼槐之治(杼、槐)
4、帝芒之治(芒)
5、不降之治(不降)
二、商王朝(約前1600年——前1046年)
1、成湯之治(商太祖——成湯)
2、太甲之治(商太宗——太甲)
3、太戊中興(商中宗[史記]——太戊)
4、祖乙中興(商中宗[竹書紀年、甲骨文]——祖乙)
5、盤庚中興(商世祖——盤庚)
6、武丁盛世(商高宗——武丁)
7、祖甲之治(商世宗——祖甲)
8、周王朝(前1046年——前771年)
9、成康之治(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
10、穆王之治(周穆王——姬滿)
11、孝王中興(周孝王——姬辟方)
12、宣王中興(周宣王——姬靜)
三、西漢王朝(前202年——9年)
1、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
2、漢武盛世(漢武帝——劉徹)
3、昭宣中興(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
四、東漢王朝(25年——220年)
1、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
2、明章之治(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
3、永元之隆(漢和帝——劉肇)
五、西晉王朝(265年——420年)
太康之治(晉武帝——司馬炎)
六、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
1、南朝——劉宋:元嘉之治(宋文帝——劉義隆)
2、南朝——南齊:永明之治(齊武帝——蕭賾)
3、南朝——南梁:天監之治(梁武帝——蕭衍)
4、南朝——南陳:天嘉之治(陳文帝——陳蒨)
5、北朝——北魏:太武之治(魏太武帝——拓跋燾)、孝文中興(魏孝文帝——元宏)
6、北朝——北周:建德之治(北周武帝——宇文邕)
七、隋王朝(581年——618年)
開皇之治(隋文帝——楊堅),隋文帝在位開創的治世,政治安定、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
八、唐王朝(618年——907年)
1、武德之治(唐高祖——李淵)
2、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
3、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
4、武周之治(聖神皇帝——武則天)
5、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6、元和中興(唐憲宗——李純)
7、會昌中興(唐武宗——李炎)
8、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
九、五代十國時期(907年——960年)
1、五代——後唐:明宗之治(後唐明宗——李嗣源)
2、五代——後周:顯德之治(後周世宗——柴榮)
3、十國——吳越:吳越盛世(吳越太祖——錢镠、吳越世宗——錢元瓘、吳越成宗——錢佐、吳越忠遜王——錢倧、吳越忠懿王——錢弘俶)
十、遼王朝(916年——1125年)
1、遼國初盛(遼太宗——耶律德光、應天太後述律平)
2、景聖中興(遼景宗——耶律賢、遼聖宗——耶律隆緒、蕭太後)
十壹、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
崇仁之治(西夏崇宗——李乾順、西夏仁宗——李仁孝)
十二、金王朝(1115年——1234年)
1、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顏雍)
2、明昌之治(金章宗——完顏璟)
十三、北宋王朝(960年——1127年)
1、建隆之治(宋太祖——趙匡胤)
2、鹹平之治(宋真宗——趙恒)
3、仁宗盛治(宋仁宗——趙禎)
十四、南宋王朝(1127年——1279年)
乾淳之治(宋孝宗——趙昚)
十五、元王朝(1271年——1368年)
1、至元之治(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2、大德之治(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3、至治改革(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十六、明王朝(1368年——1644年)
1、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
2、永樂盛世(明成祖——朱棣)
3、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
4、成化新風(明憲宗——朱見深)
5、弘治中興(明孝宗——朱祐樘)
6、嘉靖中興(明世宗——朱厚熜)
7、隆慶新政(明穆宗——朱載垕)
8、萬歷中興(明神宗——朱翊鈞)
十七、清王朝(1644年——1912年)
康乾盛世(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十七、盛世介紹
1、建隆之治
建隆之治是宋太祖趙匡胤統治期間北宋王朝繁榮昌盛的壹個階段。
宋太祖非常重視帝王和百姓之間的關系,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他繼位以後,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百姓在這壹時間段經濟比較富足,北宋的國庫也收入比較穩定。
但是,在這同壹期間,國家連年征戰,使剛剛發展起來的經濟又緩慢增長,不過,因此北宋的兵馬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很快統壹了中原廣大地區。
到了963年,百姓生活富足、兵馬強壯、國庫充裕、社會治安良好,達到了自唐朝開元盛世以後的又壹強盛階段,趙匡胤統治期間的北宋王朝經濟富足、軍隊強大,是北宋王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歷史上稱“建隆之治”。
2、鹹平之治
鹹平之治,是指北宋宋真宗鹹平(998年-1003年)年間出現的治世。宋真宗統治時期,勤於政事,任用李沆、曹彬、呂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績有聲有色,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
註意節儉,鐵制工具制作技術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又引入占城稻,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侵宋,宋朝多數大臣建議不抵抗,遷都躲避,以宰相寇準為首的少數人極力主張抵抗,最後他們說服宋真宗禦駕親征,雙方在澶淵相交,宋勝。真宗決定就此罷兵,訂立澶淵之盟以每年向遼納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來收買與遼的和平。
盡管宋朝的面積、人口、資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經濟,在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時,歲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災害頻仍,歲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經濟繁榮,邊貿紅火,貢賦通達,稅收富足,北宋的統治日益鞏固,國家管理日益完善,史稱鹹平之治。
3、乾淳之治
乾淳之治指宋孝宗在位期間經濟繁榮,出現的太平盛世。
宋孝宗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宋朝相對進入到壹個興盛時期,宋孝宗平反嶽飛冤獄,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在內政上,宋孝宗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
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呈現政治繁榮的局面。南宋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余糧委田,出現了天下康寧的升平景象。?
此間宋朝的內政形勢有所改觀。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豐登,太平安樂,史稱“乾淳之治”。
4、永樂盛世
永樂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期所出現的盛世,為明初三大盛世之壹。?
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采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的史學家稱這壹時期為永樂盛世。以至稱贊該時期“遠邁漢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於廢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事無巨細。明成祖時,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皇帝國事繁忙時,內閣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來替皇帝處理國政。這種制度影響了明清兩朝,乃至西方。
明成祖還在1421年,正式將明朝的首都遷到了北京。在地方設置管轄架構,比如東北、西北、西南設立行省或管理司。設哈密衛、貴州建制等。
經濟上大力發展農業,興修水利,疏通大運河,減輕稅負。軍事上明成祖多次親征漠北,南征安南,還組建了禁衛京師的三大營,為明軍對外征戰的主力。
明成祖對外不但宣揚國威,還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派鄭和下西洋,經營南海,還派陳誠出使西域,開創了萬國來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編纂了《永樂大典》。這是壹本百科全書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來所有經典的書,可以說就是本百科全書。這樣的典籍客觀上也備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書不至於失傳。同時還完善了科舉制度。
明成祖開創的永樂盛世和後來的明仁宗、明宣宗開創的仁宣之治合稱永宣盛世,為中國歷史五大盛世之壹。
5、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稱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後,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寬松治國和息兵養民等壹系列政策使得國家出現盛世的局面,為明初三大盛世之壹,後人將永樂盛世和宣德時的太平合稱為"永宣盛世"。
明初社會經濟經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的恢復發展,到仁宗、宣宗兩朝,出現了社會經濟的繁榮。永樂帝駕崩後,他的兒子朱高熾、孫子朱瞻基先後即位,是為明仁宗、明宣宗,這個時期被認為是明朝國力最強、政治最清明的時期。
明仁宗時“停罷采買,平反冤濫,貢賦各隨物資產,陂池與民同利”。下令息兵養民,並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辦珠寶等行為。
這些做法,使社會矛盾緩和,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力得到發展,開啟了壹個穩定、強盛的時代。
明宣宗即位後迅速平定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並延續明仁宗的治國理念,實行重農政策,賑荒懲貪,繼續重用“三楊”,息兵養民,賑荒懲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會經濟迅速發展。 仁宣兩朝,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溥、楊榮執掌朝政,多有建樹。
他們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法紀嚴明,經濟發展,倉廩充實,百姓安居,社會穩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國泰民安的升平景觀。後世稱之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百度百科——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