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就在於,在壹線作品之外,鐵血大旗門是被冠以「中期四名著」之壹,有知名度、有影視改編的加成、有完美並且被納入了後續經典系譜的主人公——但是,它的風格卻依然是典型的「前小李飛刀」時期的特點,而且,事實上,談論古龍的時候,即使相比同期作品「絕代雙驕」,也往往論及較少。
這很有意思。
「鐵血大旗」的「神作印象」應當開始於那部神奇的電視劇(1989),和那段現在想起來也瞠目結舌的結尾:
那時候還沒見過馬伯庸的「隕石流」結尾,所以年幼的我毫無疑問的和小夥伴們壹起被驚呆了。
編劇能把劇情改到這個程度,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鐵血大旗門整個故事,從開始壹直到全書90%的時候都稱得上是精彩紛呈,高潮叠起——但是實在架不住古龍在最後壹章開啟了書評劇透模式——用壹章的長度,把貫穿整本書所有的伏線全部用內容簡介的節奏收了個幹幹凈凈,然後,讓壹直作為書籍靈魂人物的鐵中棠和隱藏大神「夜帝」壹幹人等從後門退場,連其他人的面都沒見壹個,就幹脆的下「全書完」的狠手。
我可以想象編劇的哀嚎,他們怎麽說服電視機前的觀眾接受這種殘酷的現實?雖然鐵中棠,智勇無雙,俠肝義膽,但是,在全書中真正露面的時間不超過1/2,而且多半都是隱藏身份或者獨自行動,好不容易憋屈之後習得神功,可是,除了剛剛得到「嫁衣神功」之後揮出過幾掌被人暗算之後,就沒有正面擊敗過強敵——到了大結局收尾的時候,更是連面都沒有露壹個!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這種情況幾乎就是相當於金庸的「雪山飛狐」+「俠客行」的結尾雙殺加成,編劇如果想對普羅大眾有個交代,不得不整出壹個喜聞樂見的結尾來——只不過,這個新的結尾就算現在看,距離「普羅大眾」和「喜聞樂見」的距離也實在是遠的沒邊了。
抹過電視不談,回到小說上,就像讓編劇們撓頭的原因所述,古龍在「鐵血大旗」中所求的新派武俠的「變」,雖然有壹些主題和人物塑造上的新意,但是,在我看來,最大的變還是在於對整個故事結構的安排和布置上;
淡化主人公的戲份,以情節為主體,靠群體視角來通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時間點上來推進故事,而且重點不在於這個視角所有者的主配、正邪、而是在於哪壹個角度和角色視角,對讀者心態可以做到最佳的調動以及對故事講述最有幫助。如此壹來,壹個即使本來平淡的故事也可以寫得波瀾起伏,懸念叠出,更何況,「鐵血大旗」的劇情本來就是精彩紛呈,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算是古龍生涯中少有的純故事性就可圈可點的壹部。
講到這裏,是不是有點耳熟?對,喬治·馬丁當年讓評論界和讀者們高呼顛覆和過癮的POV,不就是這麽壹個套路麽?其實,這種手法我們早就見多了,甚至從當年的演義、評書開始,就已經是類似的結構和風格了,只不過在古龍手上,在「鐵血大旗」裏做得有點極端和冒險——特別是,這部書從某種意義上並不是壹部真正想寫成「群像」小說的作品,而且,當時對市場反響還相當在意(直接關系到他喝酒吃飯)的古龍,究竟為何有這樣的勇氣去嘗試這種「變化」?
也許,這僅僅是因為當時27歲的古龍,還有著像他曾經在序文中寫到過,真切的感受到了武俠創作上求變的沖動和責任感,並且敢於壹變壹賭!
結果證明他成功了,即使這是壹本(幾乎)爛尾書籍,但是卻依然獲得了認可,並且成為了他繼續求變的勇氣源泉——這應當感謝當時充滿創造力以及激情的古龍(盡管依然、沒有足夠的耐性)可以創造出像鐵中棠這樣完美卻毫不令人生厭的主人公(這實在太難得!)、性格鮮明活靈活現的各色配角以及在後期作品中比較難以見到的編織精巧的多線並進的故事。
所以,毫不驚奇鐵中棠這個只在壹部小說中活躍的角色,大旗門這個同樣只活躍了壹部書的門派,在古龍自己心中都占有獨特的位置——莫要忘記了,楚留香、胡鐵花的師承由來就是鐵血大旗門。
在古龍書中出類拔萃的楚留香,在同輩人心目中依然距離鐵中棠遠矣!更不要忘記了楚留香傳奇「血海飄香」原本就是作為「鐵血大旗」的續作來寫的——它的原名就是「鐵血傳奇」!更有讀者層層推導,認為楚留香其實很大幾率就是鐵中棠和水靈光的後人,當然這點既然沒有官方說明,我們也只能姑且當作壹個念想便是了。
所以,「鐵血大旗」是壹部結尾缺陷如此明顯,但是優點和光芒卻更加突出和閃耀的作品,無論是在人物性格形象的塑造、情節的構建、小說結構的處理上,古龍都已經開始進入了壹個高峰——而且,古龍屬於傳統武俠小說(成長、奇遇型)範疇的作品水準,也幾乎達到了他所能達到的頂峰(當然,更加精巧和完整的大長篇,還要留到同樣屬於「中期四名作」的「絕代雙驕」才實現),對於讀者來說,更加重要的是,以「鐵血大旗」為首部的,古龍文學世界中壹個相對完整的歷史系譜開始延續,那就是:
「鐵血大旗」-「楚留香」-「絕代雙驕」
這個系列的故事,幾乎撐起了古龍創作從中期到晚期,最高水平代表作的半壁江山——而且這個系列的人物也個個光彩照人,讓人著迷,所以,當我們每每津津樂道楚香帥的驚才絕艷時,不要忘記了,其實,在他們的年代,鐵中棠是壹個信仰壹樣的名字,那壹面鐵血大旗也是傳說中不倒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