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壹句古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國策·燕策》: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簡文: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解釋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 處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 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自己漁人得利。”
[提示]
這是壹則十分生動的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壹致,***同對付敵人。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局部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鬥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早已成為大家常用的成語。
[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戰國策》
[註釋]
方——剛剛。曝(pù)——曬。
鷸(yù)——壹種水鳥,嘴和腿都細長,常在淺水邊或水田中捕食小魚、昆蟲、河蚌等。
箝(qián)——同“鉗”,夾住。
喙(huì)——鳥獸的嘴。
雨 (yù)——這裏用作動詞,下雨。
即——就,那就。
謂——對..說。
舍——放棄。
相舍——互相放棄。
並——壹起,壹齊,壹同。禽——同“擒”,捕捉,抓住。
弊:弊病;害處,這裏指疲弊的意思。
擒——捕捉
〔寓意〕
告誡人們不要自相殘殺,要寬容。其寓意與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有壹定聯系。
詩文翻譯
趙國準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壹只河蚌正從水裏出來曬太陽,壹只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妳,明天不放妳,就會有死鷸。’它們倆誰也不肯放開誰,壹個漁夫把它們倆壹塊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編輯本段]解釋二
鷸蚌相爭是中國傳統曲藝太平歌詞的經典曲目。
文本:
正月裏陰天渭水寒
出了水的河蚌兒曬在了沙灘
半懸空落下魚鷹子
緊翅收翎往下扡
那鷹扡蚌肉疼難忍
蚌夾鷹嘴兩翅扇
打南邊就來了漁翁壹位
有壹位漁翁是來到了岸邊
他倒說歡喜歡喜真歡喜
捉來蚌兒下酒鷸子換錢
有鷸鷹落下了這傷心的淚
叫壹聲河蚌兒要妳聽言
早知道落在了漁人手
倒不如妳歸大海我上高山
妳歸大海飲天水
我上高山樂安然
這就是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妳是伸頭容易是退頭難
〔詞性〕
貶義詞
~~~~~~~~~~~~~~~~~~~~~~~~~~~~~~~~~~~~~~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1983年出品
導演:胡進慶
主演:陸汝浩。
故事內容:取材於傳統寓言故事:鷸鳥和翠鳥在河邊爭奪壹條大魚。漁翁發現後,用魚叉刺去,沒有擊中。鷸鳥趁機搶走大魚,逃之夭夭。壹只河蚌敞開胸懷在沙灘上曬太陽。翠鳥又啄到壹條泥鰍,泥鰍掙紮滑落,正好掉在河蚌身上被夾住了,翠鳥想從河蚌殼裏奪回泥鰍,鷸鳥又飛來趕走翠鳥,欲與河蚌爭奪泥鰍。於是,鷸鳥與河蚌在沙灘上進行了壹場智慧與心理的爭鬥。雖然泥鰍被鷸鳥吞下肚子,但是它的壹條腿被河蚌夾傷了。雙方都不肯善罷甘休,鬥爭又繼續下去。鷸鳥佯裝打盹,河蚌慢慢張開兩殼,伺機進攻。鷸鳥出其不意猛然回頭啄去,早有準備的河蚌立刻合攏,把鷸鳥的長喙死死夾住。這時,早已守候在蘆葦中的漁翁趁機把它們壹起捕獲。該片是壹部水墨剪紙動畫片,而且全片沒有語言臺詞,基本屬於默片,全部是依靠人物的表情動作來敘述故事的,在水墨畫的基礎上采用了剪紙的技巧,使得人物表情動作更加豐富多彩,將這個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活靈活現的展示了出來。
本片於1984年獲第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
文化部1983年優秀影片獎
第三十四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短片銀熊獎
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