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嬴非子開始直到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秦王朝換過33個主公。
秦武王舉鼎而死,也沒有兒子,就立了同父異母的弟弟嬴稷做王,就是秦昭襄王。
有人說,如果秦昭襄王能夠多活20年,那麽歷史可能會改寫。
統壹中國的不再是秦始皇,而應該是秦昭襄王。因為秦昭襄王在位長達56年,是他的統治為秦始皇的統壹天下打下了基礎。
公元前306年,嬴稷雖然繼承了王位,但他卻並不怎麽高興。
當了王君還有啥不高興的?因為嬴稷知道,自己手裏根本沒有實權。
他老娘宣太後說他年紀小,不懂得處理朝政,就任用外戚魏冉等壹大批自己的親信、寵臣來輔佐他。說是輔佐,其實他自己根本說不上話,也沒有自由,不管大事小事,都是他老娘和這些大臣們說了算。
嬴稷也知道自己壹時鬥不過老娘,就只能等到加冕典禮時再把權力奪回來,現在先忍壹段時日。
可是直到公元前304年,按照秦制,給嬴稷這個新王舉行了加冕典禮,嬴稷還是沒能奪回本屬於自己的權力,反而還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按道理,秦昭襄王應該親自執掌朝政的,但是朝堂上,已經冠禮的秦昭襄王,並沒有如想象的那樣得到實權,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士子、大臣討好的對象不是他,而是魏冉、宣太後、公子市和公子悝等人,在這些人眼裏,他好像是空氣壹樣,可以忽略不計。連兩個作為儲君的公子對他說話也沒禮貌,其他大臣更不用說了,沒壹個給過他好臉色。
秦昭襄王這才知道,他根本就是壹個傀儡王君,若不是老娘把他提上來,靠他自己根本沒可能這麽年輕就得到大權。如果他不能勝任這個王位,那麽,隨時面臨著被兩個同胞弟弟公子市和公子悝代替的危險。
而在軍事方面,什麽都是他舅舅魏冉說了算,在群眾中的影響力遠在他之上。
忍字心頭壹把刀,盡管很難咽下這口氣,秦昭襄王也知道,自己必須忍,而且還得有策略地忍――以退為進。每逢討論國家大事,秦昭襄王表現得很積極,總之極力配合太後老娘、舅舅魏冉的決定,在人前當壹個聽話的國君。
至於儲君問題,兩個弟弟躍躍欲試,隨時等著撲過來把自己擠下去,他絕不會讓他們如願,壹定保護好自己,不要英年早逝,不讓兩個弟弟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