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劫》的主人公陶建平、黎麗琳是壹對青梅竹馬的戀人,從學校畢業後他們便結為夫妻,過上了平靜安逸的生活。由於陶建平生性正直,看不慣職場上老板們的欺詐手段,憤然辭職後便壹直失業在家,妻子黎麗琳也因不堪公司經理的騷擾而失去工作。為了養家糊口,陶建平只好到工廠裏當苦工,剛剛生產的黎麗琳又因無人照料而發生意外身受重傷。陶建平為了能給妻子看病,迫不得已從工廠偷出工錢,結果黎麗琳還是不治而亡。萬念俱灰的陶建平將剛出生的兒子送到育嬰院,回到家中又遇到工頭與警察的緝捕,最終被判處死刑。
《桃李劫》講的是壹對接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青年,由於堅持自己的本性與原則,在社會上失意、反抗、掙紮最終被徹底吞噬的悲劇。既是對個人苦難的描述,又是對當時整個社會的不解與控訴,情緒之強烈、態度之銳利都足以讓如今概念中的“憤青”電影心悅誠服。
《桃李劫》依然是壹部具有沖擊力的作品,這或許正是來自創作者們年輕而無所畏懼的激情。影片的導演應雲衛當年只有30歲,卻已經是上海話劇界的先鋒人物,他為紀念“九·壹八”事件所創作的《怒吼吧!中國》就曾轟動壹時,《桃李劫》則是他的首部電影作品;本片的編劇兼主演袁牧之更是不到25歲,他從13歲起便從事話劇表演,更已有了舞臺“千面人”的美譽,即便是初次接觸電影,《桃李劫》便以顯露出他特有的才華,就在兩年之後,他所執導的《馬路天使》更成就了壹部經典中的經典。
除了題材上的激進與批判色彩,《桃李劫》同時也帶來了壹次電影技術上的進步,影片中大段大段的音響處理不再是割裂於主幹之外的陪襯,而與敘事結合為有機的壹體。比如:陶建平在工廠費力工作時傳來的各種機器毫無人性的擠壓聲;而當他在工頭辦公室內行竊時發出粗重急促的喘息聲;還有他將兒子遺棄在育嬰院門口,嬰兒的啼哭與背景的風雨聲融於壹處……《桃李劫》被認為是中國有聲電影的劃時代之作,確實不是言過其實。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小武》中被人津津樂道的環境音處理確實與這部“憤青”電影的先河之作存在著異曲同工的***鳴之處。
70年過去了,《桃李劫》提出的種種問題,至今沒有什麽正確答案。由於時過境遷的原由,這樣壹部鋒芒必露的作品已被供奉成束之高閣的經典,而就在眼下,與之壹脈相承的“憤青”電影們卻經歷著可悲的命運,像《小武》壹樣無緣上映,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