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千年菩提路》觀後感

《千年菩提路》觀後感

故事起於三屆統領大凡天王為世間能得大益而化身佛祖蓮座,佛祖拈起他奉上的金波羅花,摩坷迦葉壹笑,於是誕生了使萬物祝融的禪宗,傳至六祖惠能,花開五葉,發揚光大。 玄奘回唐,慧能八歲。待至成年,五祖弘忍已經講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文盲樵夫壹聞而悟,千裏求法。到作記的日子,連神秀也折給這個出身貧寒的低賤僧侶,神秀說,“身是樹,心如臺,勤拂拭,莫惹塵。”慧能說,“無樹,非臺,無物,無可惹塵。”境界中的差別,如同林中走獸的視野之於翺翔天際的雄鷹。打雜僧承衣缽,遭妒被追殺,歸隱山林,無人供養,出山宣講禪法,點悟信眾,光大佛法,香火旺盛,萬物祝融。這其中的堅持,都在那次頓悟,窺見了得道法門。心持善念,看見了未來的興盛,也必看到了去路的艱辛。如同見壹粒種子,而想見萬山青春,播種之時,必是會心微笑的,因他已有了遭受風雨寒暑的覺悟,此時的笑容,必定來自本心。能從柴草見識萬物,從萬物見知無形,心即無形,柴草還是柴草,並無不同,是心有不同。 如果善惡有形,而人心巨大到無形,以有形動搖無形,豈非笑談?如果善惡有形,而人心微小到無形,以有形動搖無形,又何以承載?“不知其身,誰言之痛”,正解“明象之束”,不為所看,所聽,所感改變自性,以善護持心念,即壹切萬法。風動也好,帆動也罷,無心者總不得法門。 聽禪頓悟,既得法門,用善念加以護持,道路堅信險阻,孤苦寂寞,只為了心中的善而笑。這會心的微笑,可以為了任何壹件美好,為了放棄享樂,為了大仁大義,為了壹個卑微而美好的願望,為了壹個甜夢,也可以為了壹朵小花。慧能又道:“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佛與悟不是在某壹處,在隨處,道與法不得於壹事,而在世事。鉆木取火是自然,淤泥生蓮也是情理。既自見性,直了成佛。好好做事,好好做人,對得起自己,無論結果。那些孤單的旅者,不管路途如何遙遠坎坷,心之所向,終可以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