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年,梁武帝蕭衍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而這壹年,北魏雲中(今山西大同)的獨孤家族誕生了壹名嬰兒,取名如願。如此天南地北的二人,誰會料到,32年後他們將有三年的君臣緣分呢?
這個獨孤如願,就是後來的獨孤信。
獨孤如願出身顯貴,他所在的獨孤家族從南北朝時代起便是名門望族。四世紀末,北方鮮卑拓跋部異軍突起,聯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國,後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魏初***有四十六個部落,其中鮮卑化的匈奴獨孤部地位顯赫,世代與拓跋部王室聯姻。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的兩位姑母分別嫁給獨孤部的首領與王子們,北魏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亦為獨孤氏。獨孤如願便是出生於這樣的壹個顯貴家族之中。
獨孤如願也如其他胡人壹樣,自小精於騎射,並跟隨父親征戰沙場。北魏六鎮之亂時期,他因與賀拔度壹起斬殺衛可孤而知名,之後先後投入葛榮、爾朱榮麾下,因功升遷至安南將軍,被賜爵為爰德縣侯。他不僅能征善戰,而且有奇謀大略。由於他出色的戰績和政績,獨孤如願成功進入皇帝視野,從新野鎮將、荊州城防大都督至武衛將軍,壹路高升。
534年,孝武帝元修討伐高歡不成,僅率五千兵馬狼狽西逃。獨孤如願不顧還留在高歡轄地的妻子兒女,單人獨騎,在e澗追上了元修,令當時眾叛親離、灰心喪誌的元修大為感動,當即賜給他禦馬壹匹,晉爵為浮陽郡公,食邑壹千戶。
荊州北踞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越,西通巴蜀,自古就是兵家重地。而當時(534年),荊州雖是在東魏高歡的控制之下,不過當地的官紳百姓仍然心向孝武帝。孝武帝抵達長安後,便將收復荊州的重任交托給對他忠心耿耿的獨孤如願——任命獨孤如願為衛大將軍,負責荊州軍事;同時兼任荊州刺史,負責招撫當地民心。獨孤如願奉旨出鎮荊州,與荊州刺史辛纂對陣,很快便大敗荊州駐軍、陣斬辛纂,荊州遂定,壹切幹凈利落!不過,好景不長,高歡怎會就此善罷甘休,放棄荊州重地?他派手下大將高敖曹、侯景領軍殺奔荊州。獨孤如願寡不敵眾,率領麾下投奔南梁,也由此開始了他與蕭衍三年的君臣緣分。這壹年,蕭衍71歲,獨孤如願33歲。
梁武帝蕭衍骨子裏就是個文人,信奉並深諳明君禮賢下士之道。也許是想效仿曹操,把這個忠義頗類關羽的大將收為己用,也許是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想法,就是想給高歡添點亂,蕭衍不僅接納了獨孤如願等人,還賜予豐厚的賞賜,讓獨孤如願感激不已。
可惜,獨孤如願不僅忠義似關羽,就連行為也相似,雖不至於過五關斬六將,但他始終不忘北返故國。這樣的閑適生活足足過了三年,537年,獨孤如願再次向梁武帝蕭衍辭行。這壹次,蕭衍似乎沒有阻攔之意,只是問他想去哪裏。因為此時,獨孤如願的家人還尚在山東。獨孤如願回答說事君無二,言下之意,他還是要去西魏。梁武帝感其風骨,厚禮送歸。
此事在幾部正史(《周書》、《北史》及《資治通鑒》)中均有詳細記載,而且語多褒贊。看來,獨孤信(獨孤如願)此番的忠義表現頗受史學家們的青睞。
不過,獨孤如願的忠義行為在世俗世界裏,尤其是在權謀政治的漩渦中,似乎並不那麽受待見。他與梁武帝蕭衍的人生交集雖然結束了,但這三年的君臣緣分卻帶給他無盡的猜忌,從此他再也沒有出現在與南梁對陣的戰場上。不知這對獨孤如願來說,算不算是好事呢?
獨孤如願從南梁返回長安時(537年),他拋棄妻兒所跟隨的孝武帝元修已經死了3年了。面對宇文泰所立的傀儡皇帝元寶炬,不知他心裏是如何感受。而宇文泰雖沒想到這位對北魏皇室忠心不二的幼時好友能夠回歸,不過宇文泰不愧是壹時梟雄,為了安撫獨孤如願,或者更多的是為了穩定朝局、凝聚人心,在他的授意下,獨孤如願投降南梁不僅沒有被降罪,反而得到了皇帝的寬宥,還連升四級,從原來的衛大將軍直接詔轉為驃騎大將軍,不久又拜為領軍將軍。
獨孤如願為人豪俠忠義,雖有奇謀大略,但他的奇謀大略似乎僅見於沙場,論及政治權謀和手腕,顯然不及宇文泰。更何況,如果說出元修之死、元寶炬為帝都是他在南梁時發生的事,他既鞭長莫及,也就無需自責、元寶炬也是貨真價實的元氏皇族,他同樣是為北魏效忠,皇帝是誰有什麽關系……等等諸如此類切中獨孤如願內心想法的說辭,以宇文泰的長袖善舞,相信獨孤如願根本毫無招架之力。事實也確是如此,獨孤如願接受了所有的詔旨封賞,繼續跟隨宇文泰為西魏效力。
其實,獨孤如願性格上的這種缺陷早在此之前就有所體現。
永熙三年(534年)二月,河曲之變,北魏權臣高歡聽取了翟嵩的離間計,唆使侯莫陳悅誘殺了大將賀拔嶽。賀拔嶽死後,三軍無主,不僅賀拔嶽軍內部紛亂不止,外部的幾方勢力也動作頻頻。賀拔嶽留下的軍隊可是人人覬覦的肥肉啊!
首先,當然是賀拔嶽軍內部的武川系勢力,他們要選自己人為主帥。其次,是北魏孝武帝元修。他當時籌謀討伐高歡,正愁實力不夠,聽聞賀拔嶽被害,當即派元毗為使,到賀拔嶽軍中宣旨慰勞的同時,也打算命賀拔嶽軍返回洛陽。還有,就是賀拔勝(賀拔嶽的哥哥)。聽聞弟弟被害,他派手下將領獨孤信入關(指潼關),準備安撫收服賀拔嶽的部眾。就連高歡,在離間殺人後,也打算強行收編這支軍隊,派部將侯景率軍星夜趕赴平涼。
角力的最終結果,誰都比不過宇文泰速度快。元毗、獨孤信到達平涼後,賀拔嶽的部眾已被宇文泰收於麾下。這其中,同是武川鎮將出身的趙貴起了關鍵作用。歷史記載,賀拔嶽死後,其麾下曾推舉都督寇洛總領軍事,被寇洛婉拒後,是趙貴說服眾將,命郝連達連夜馳至夏州,敦請當時的夏州刺史宇文泰返回平涼、執掌軍隊。
宇文泰收服賀拔嶽的軍隊已是既成事實,但面對皇帝的使者,宇文泰還是要給出解釋。宇文泰對元毗說,他是被部下推舉才勉為其難擔當統帥壹職,為了討伐侯莫陳悅、替賀拔嶽將軍報仇,也為了隨時提防高歡的進攻,他不得不暫領其眾,希望元毗能代自己向皇帝陳情並請示旨意。元毗還能如何?只得動身返回洛陽。而獨孤信,他與宇文泰是幼時好友,見到宇文泰後就先與其歡聚了壹場,當然也就相信了宇文泰的此番說辭。
宇文泰,後世人都知道,他後來成為西魏的權臣,是北周的實際奠基者。也許他此時還不到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的時候,但他順利接手了賀拔嶽的軍隊後,便有了自己的軍事力量,有了與高歡對抗的資本。獨孤信的輕信不僅助長了宇文泰野心,也為自己效忠的皇帝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但不管怎麽說,宇文泰毒殺元修、另立新帝這件事始終還是讓獨孤如願產生了心結。他雖然如宇文泰所願地接受了所有的封賞,並未鬧出什麽亂子,卻在之後的政爭中壹心維護皇室的利益,使宇文泰時時感到掣肘,漸漸對他產生了異己的心思。
獨孤如願在領軍作戰方面的確才具不凡。沙苑之戰(537年),獨孤如願從東魏軍俘虜口中得知還留在東魏的父親的死訊,按禮制為父親發喪行服,但當時西魏與東魏正打得如火如荼,宇文泰怎會有良將不用,任他在家守孝如此閑適?不久,獨孤如願即被奪情起用,重新投入殺伐戰場。在河橋之戰(538年)中,面對侯景數十萬大軍,獨孤如願據守洛陽金墉城十數日,使侯景大軍不得寸進,直至宇文泰大軍趕到。雖然之後西魏在河橋被東魏軍打得大敗,但獨孤如願在此戰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