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8日,中國***產黨取得了三大戰役的勝利,毛澤東等領導人與西柏坡的群眾壹起歡慶勝利。而在南京,蔣介石發布了新年文告,李宗仁成為代總統。北平和平解放 ,蔣介石黯然下野,離開南京。
中***七屆二中全會舉行,中國***產黨中央機關搬到北平,周恩來代表中***,張治中代表國民黨進行談判,進展甚微,最後破裂。毛澤東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百萬雄師下江南,解放南京,鄧小平和陳毅制定了《入城守則》。
蔣介石最後壹次拜別蔣母墓,悄然離開大陸。毛澤東進入北平後,積極籌備開國大典的各項準備工作。9月 30日,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 3點,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中國歷史上壹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擴展資料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主演,於1989年上映。
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
幕後花絮
該片於1989年11月9日至1990年3月1日在香港上映,***113天,打破了《梁山伯與祝英臺》連映107天的國產片在港上映記錄。
該片在香港上映後,杜聿明的女婿楊振寧不但出錢買了壹個拷貝,還邀請片中杜聿明的扮演者趙慶華去美國考察。
幕後制作
編劇張笑天等人在創作之初感到最難把握的問題是如何協調宏觀與微觀的關系,因為開國大典前夕發生的任何壹段歷史都可以單獨拿來拍壹部片子。但是編劇們認為劇本不應該是編年史,也不是軍教片或文獻片。
所以,他們決定把所有重大歷史事件推到後景,只作為人物活動的舞臺,影片的總體風格是從大處著眼,宏觀上采用寫意的手法,而在描寫人物和細節時,采取工筆細描的手法。
在表現歷史的角度問題上,張笑天認為僅僅“再現歷史”是不夠的,而且作家的愛憎、傾向必然流露在字裏行間、體現在人物的內心世界中。
所以,他決定采用春秋筆法,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審視、剖析過去的歷史,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現實高度對四十年前已經走過的歷史加以評價。在劇本創作中,他試圖傳輸盡量大的時代信息,覆蓋面大壹點地涵蓋歷史,這個“涵蓋”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