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我的影評大多會涉及電影情節
非洲人與生俱來的“任加”球風
影片壹開始,小貝利和壹群小夥伴在集市幫客人擦鞋。他們約定的時間壹到,就在集市臨時起意做個新球,玩壹個叫球不落地的遊戲。
觀眾馬上就見識到了這群非洲小朋友在整個造球、踢球過程中,天生的隨風起舞的節奏感,隨性而精湛的球風。
觀眾會在內心埋下困惑的種子:為什麽非洲人天生就有異於常人的踢球天賦?
父母的教育給了貝利脫穎而出的機會
影片中貝利出生貧寒,父親年輕也是壹名球員,但受傷後淪為壹名清潔工,母親在富人家做幫傭。
看似沒什麽文化水平的父母,在貝利的成長過程中,卻壹方面對他傾註了足夠的愛,另壹方面尊重貝利的踢球興趣,給予他適當的幫助。
正是基於愛與支持,小貝利相比同伴,有了更好的成長環境與自信。他在壹場青少年比賽中出色的“任加”球技,被球探壹眼相中。
是妳的閃耀吸引了貴人來相助?還是貴人的相助成就了妳?
小貝利在青少年賽的精彩表現,讓父親倍感欣慰。父親利用業余時間,主動教導他更多球技。
母親看著兒子壹天天長大,依然熱愛著足球,痛下決心聯系了當年留下名片的球探,球探帶著小貝利來到了俱樂部。
小貝利在俱樂部裏經歷了不懂得怎麽踢正規的足球——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下定決心回家,在火車站他遇到了同是非洲人,同樣喜歡、認可“任加”球風的老球探。老球探和他講了16世紀的非洲人來到巴西的故事,他點亮了小貝利,讓小貝利了解了“任加”球風的由來(這也幫觀眾解釋了壹開始埋下的困惑)。
再後來小貝利成功進入了國家隊,但他又遇到了初到俱樂部時同樣的窘境:教練不認可“任加”球風。
小貝利再次經歷了內心的反抗——球場上不懂怎麽踢球——自己與自己的思想抗爭——當初排擠自己的夥伴,轉而認同自己的“任加”——選擇堅持自己的球風的漫長過程。
在這些過程中,我作為觀眾有壹個疑問:到底是小貝利的閃耀吸引了貴人的相助?還是貴人的相助成就了小貝利?
我的答案是:小貝利首先得發光(出生貧寒,沒有背景),才有機會讓別人關註,進而才能獲得貴人的相助。同時也因為貴人的相助,讓小貝利了解了非洲“任加”球風的文化,樹立了更強的自信心。而劇中最反轉的是從小排擠小貝利的白人,把自己的上場機會留給小貝利,鼓勵他到賽場上繼續使用“任加”球技(如果妳曾經歷過類似的事,就會有壹種深刻體會:壞人幹壹點好事會讓人多麽感動)。這壹下子就讓小貝利釋懷了,他有了義無反顧的決心,用自己熟悉的技藝去完成接下來的比賽。
為什麽壹項運動可以影響壹個國家人民的士氣?
這是我在影片的另壹個不解。下面放2張圖
1950年巴西隊輸掉比賽時小貝利在屋頂看到壹屋子的球迷(裏面有他父親)都在痛哭,他也傷心地留下了眼淚。
那場比賽結束後,人們垂頭喪氣,佝僂著背,在大街上或是痛哭,或是借酒澆愁。看著狼藉的街頭景象,我不由得泛起困惑:為什麽壹項運動會直接影響著這個國家人民的生活狀態?
這張圖是影片的最後,貝利幫助巴西獲得1958年世界杯冠軍後,我再次看到這群非洲人再次痛哭、歡呼雀躍的樣子,我才有了壹絲答案。
對於這群非洲人,他們在這片異國他鄉的土地。“任加”是他們祖先留給他們耐以生存的技藝。當初靠著這個技藝他們在叢林中獲得生機。奴隸制廢除後,他們把它發展成壹種新球風。當這個球風也敗給了其他國家隊,他們本就不堪的生活,連這唯壹的希望都破滅了。這是壹種集體的痛。
當巴西隊在世界杯賽場繼續采用“任加”球風,獲得冠軍後,這群非洲人的希望又被重燃。他們曾經集體的美好記憶被喚醒,他們曾經引以為豪的祖先遺產再次獲得世人的認可…
我們人類的大多數是需要被尊重、被認可的
(完)
希望妳能獲得壹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