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都去哪兒了》的走紅,像極了前幾年同樣在春晚舞臺上唱紅的那首《常回家看看》。兩首歌的***同特點是歌詞樸素,旋律簡單,但是它們最本質的***同點,是唱出了親情的溫暖,人性的美好,也喚起了我們對親情最溫暖的回憶。
放眼當今樂壇或娛樂圈,各種各樣的演唱會,或是五花八門的晚會、綜藝節目,最經常被演繹傳唱的,都是描寫愛情,歌頌青春的歌曲,歌頌親情的歌曲少之又少。而《時間都去哪兒了》卻獨辟蹊徑,憑借對親情的演繹與歌頌,瞬間就擊中了億萬電視觀眾最柔軟的內心,讓無數人在春節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收獲了久違的溫暖和感動。
此外,這首歌曲所體現出的現實意義,實際上和很多當前的社會熱門話題有關。比如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空巢家庭”現象,比如老年人的“精神贍養”問題,比如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熱傳的“親情計算器”,或多或少都和這首歌曲所體現出來的人文價值有著某種聯系,這也是它能夠打動觀眾人心,戳中聽眾淚點,壹夜走紅的原因所在。
是央視春晚的舞臺成就了《時間都去哪兒了》,同時也是《時間都去哪兒了》為遭遇網友激烈吐槽的央視春晚增添了壹抹親情的暖色調。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觀眾來說,認真品味這首歌背後所反映出來的人文內涵,所體現出來的親情之暖,無疑更有意義。每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時間都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