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日名將戴安瀾
戴安瀾(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陽,字衍功,自號海鷗,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仁泉鄉(今洪巷鄉)練溪社區風和自然村人。國軍名將,黃埔系骨幹之壹。1926年黃埔軍校三期畢業。
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殲敵五千余,而日軍兵力4倍於戴部)、收復棠吉等戰功。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區指揮突圍戰鬥中負重傷,26日下午5時40分在緬北茅邦村殉國。1939年6月17日,授陸軍少將。1942年10月16日,追贈陸軍中將,解放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戴安瀾曾血戰古北口,後立下臺兒莊戰役部分戰功(火攻陶墩/智取朱莊/激戰郭裏集)、擊敗瑞陽公路日軍第九師團主力(屬武漢會戰);
擊退艾山陣地日軍進攻(屬徐州會戰)、攻克昆侖關/擊斃中村正雄少將(屬昆侖關戰役)等戰功,因昆侖關壹役獲得蔣中正"當代之標準青年將領"之贊譽。是二戰中第壹位獲得美國勛章的中國軍人。
2、抗日英雄張自忠
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壹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阪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
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
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同時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這樣壹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將領 卻曾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 最後張自忠為了洗刷這件恥辱, 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 證明自己的清白, 是真正的悲劇英雄。
張自忠將軍殉國後,日本軍隊為其舉辦了盛大的葬禮,同時蔣介石通過各種渠道將張自忠遷葬重慶,在碼頭迎接張自忠將軍時,十余萬百姓啜泣流淚,蔣介石撫棺大慟。
從此蔣介石的辦公桌上就擺上了張將軍的遺像,後被追授為陸軍上將,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追認為革命烈士。
3、孔繁森
孔繁森(1944年7月-1994年11月),男,漢族,中***黨員,山東聊城人,孔子第74代孫。他18歲參軍,1966年加入中國***產黨。
1969年復員後,他先當工人,後被提拔為國家幹部。1979年,國家要從內地抽調壹批幹部到西藏工作,時任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請人寫了“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的條幅。
剛到西藏,他又寫下“青山處處埋忠骨,壹腔熱血灑高原”,以此銘誌。 孔繁森同誌是優秀***產黨員,焦裕祿式的好幹部、時代先鋒、領導幹部的楷模、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孔繁森同誌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4、黃繼光
黃繼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
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誌願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
被中國人民誌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產黨正式黨員;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壹級國旗勛章。
5、邱少雲
邱少雲(1926年—1952年10月12日),出生於重慶市銅梁區少雲鎮(原四川銅梁縣關濺鄉?[1]?)玉屏村邱家溝,革命烈士。
邱少雲9歲喪父、11歲喪母、13歲被國民黨軍隊抓去當兵。
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為第15軍第29師第87團第9連戰士。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落在邱少雲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年僅26歲。
1953年8月30日被追認為中國***產黨黨員。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於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英雄” 稱號和金星獎章、壹級國旗勛章。
百度百科-邱少雲
百度百科-黃繼光
百度百科-孔繁森
百度百科-戴安瀾
百度百科-張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