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中國軍隊除了漢陽造,還有哪些步槍?
大清覆滅後,中國陷入了長達十余年的軍閥混戰,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最戰亂的年代,各軍閥不斷擴充自己的軍力互相征戰,那麽他們除了使用熟知的漢陽造,還有什麽步槍?
壹二八事變中,四名手持國產漢陽造步槍的第十九路軍士兵?
先說說中國第壹槍——漢陽造。
有這麽壹支步槍,想必各位都非常熟悉。那就是人人耳熟能詳的“漢陽造”步槍。嚴格說來,“漢陽造”算不上是民國時期的產物了。該槍最早在清末,由當時的漢陽兵工廠進行制造,仿制於德國毛瑟1888委員會步槍。為防止炸膛,槍管外層有壹圈保護罩,因此也被中國人稱為“老套筒”。
德國毛瑟1888委員會步槍
這種“漢陽造”在初期與原版的M1888委員會步槍壹樣,只能發射無煙火藥的圓頭彈。但是經過了改良之後,也可以發射尖頭彈。在1912年,陸軍部的《信義、禮合洋行關於槍彈價目清單》中曾提到,北洋政府曾通過洋行采購德軍武器庫中沒有使用過的M1888委員會步槍,並且還新造了壹批尖頭彈。
手持“老套筒”的孫傳芳部隊
除了最有名的“漢陽造”。在清末,中國曾引進了壹批毛瑟M1904步槍。這種步槍是毛瑟特地為中國研制的壹款步槍。在當時,中國就考慮到現有的7.92毫米口徑比較大,於是將其原版M1898(即著名的G98步槍)的7.92毫米口徑縮為了6.8毫米。在民國初年,廣東兵工廠成功仿制了M1904步槍,並且命名為“元年式”步槍。
元年式步槍
而在七年之後的1919年,石井兵工廠將“元年式”步槍的口徑從6.8毫米改為了7.92毫米。同年,四川兵工廠也設計生產了這種改口徑的7.92毫米的“元年式”步槍。但是無論是四川兵工廠還是石井兵工廠,基本上都是簡單的改了彈膛而已,並沒有做其它的修改。
鞏造元年式步槍
而鞏縣兵工廠生產的“元年式”步槍,則進行了壹些修改。該槍為了簡化工藝,采用的是與“漢陽造”相同的槍管。
奉天兵工廠所設計生產的“遼十三式”
1924年奉系軍閥也有屬於自己的步槍,這種步槍算是日本的三八式步槍與毛瑟M1898步槍的混合體,外觀類似毛瑟G98,使用7.92mm毛瑟子彈,但因為兵工廠內有日籍技術人員,所以還融入了壹部分日本元素。
手持ZH-29半自動步槍的中國士兵
另外東北軍當年還進口過壹批半自動步槍ZH-29,這是捷克生產的壹款半自動步槍,該設計師還曾設計出著名的ZB-26輕機槍,但是ZH-29半自動步槍因為結構復雜,容易故障,價格昂貴等問題,生產數量較少,中國也只進口了很少壹部分。這種半自動步槍在當時來說,算得上是比較超前的壹種了。
劉氏半自動步槍
當然,我國的步槍並不都是仿制於國外的。自己也設計過壹款半自動步槍,是我國近代的兵器工業先驅者劉慶恩所設計的。在當時軍械司的測試之後,認為其還有發展性,讓劉慶恩多制造壹些,送往軍隊進行測試。但之後該槍便杳無音信了.....
從測評結果來看,該槍比當時的栓動步槍重大約壹斤左右,但是在速射的時候容易卡殼,而且對於汙物也比較敏感。不過這也算得上是正常表現,畢竟早期的半自動步槍差不多都有這些問題。
晉造6.5毫米步槍
中國當時除了仿制,進口同樣占很大比例,最常見的應該屬於日造的“三八大蓋”。這種步槍在抗戰,就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了國內。像山西的太原兵工廠,甚至在民國十三年還仿制出了晉造6.5毫米步槍。這種步槍實際上更適合於當時的中國戰場,首先後坐力較小,然後槍身比較長,在白刃戰中比較有優勢。
九壹八事變中駐守錦州的東北軍士兵,他們的手中就是著名的“三八大蓋”
中正式步槍
最後來壹款大家非常熟悉的“中正式”步槍,不過這款槍已經是在軍閥混戰之後,抗日戰爭初期了。實際上,毛瑟M1924標準型步槍就是毛瑟G98的壹種外貿縮短型號,與G98A型卡賓槍有相似之處。該槍於1935年左右正式投產,生產了有大約60萬支左右。當然,這在數量動輒數百萬的國民黨軍隊中,這還是遠遠不足的,更多的還是各種仿制的毛瑟栓動步槍。
1944年3月29日,蔣介石視察廣西境內的壹個美軍訓練基地。蔣介石手中拿的就是壹支M1卡賓槍,而桌子上最右側的那支步槍就是被稱為“大八粒”的M1半自動步槍。在抗日戰爭之前,中國就已經在使用直接從美國進口的春田M1903、M1917等步槍了。
手持莫辛納甘的中國士兵,其實在抗日戰爭之前,中國已經在用了
以上就是民國時期各軍閥手中壹部分比較有名的步槍。其他型號的步槍更多,至少數十種,幾乎當時世界各國的武器都能在中國看到,後面我就不壹壹講述了。
民國時期中國使用過的部分步槍型號
其實從民國時期武器的混雜就可以看出,當時的軍工業相當不發達,甚至連步槍這種比較簡單的武器都無法保證能夠完全實現國產化、統壹化,就更別提什麽坦克大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