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讀過愛因斯坦理論的人,肯定認為是兩年,因為在我們傳統思想裏,無論妳什麽速度離開地球,以什麽速度回來,時間總是兩年,時間與妳去回的速度是無關的。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則不那麽認為,飛船上的時間與地球上的時間是不同的,由於存在時間差,就有“孿生兄弟”壹老壹少的現象發生了,生活在飛船上的壹個孿生人,坐飛船太空遊,由於飛行速度很快,對於他來說,時間逝去就沒感覺了,所以,當飛船重返地球時,還是年輕人的摸樣,而在地球上的那個人已經滿頭白發,老態龍鐘了,甚至早己死亡。這就是愛因斯坦的時間虧損(慢鐘效應)理論的壹個結果。他推出這樣的理論,很少有人能理解,只有少數人看了他的論證過程,才會恍然大悟!之所以有這個違背常規的理論,是在假定光速在真空環境下,速度永恒不變,且光速在宇宙中速度為最快,沒有其他物質的運動能超過它,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才證明得出的。目前,光速不變,這點已經得到證明。有沒有比光速運動更快的物體呢?目前也未發現。所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目前就是正確的。也就是說飛船出去兩年回來時,地球己經物是人非了,己不是兩年的事情了,而是己經過了幾千年的時間了。
這個問題涉及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首先,相對論禁止人以光速運動,因為人是有靜止質量的,加速到光速需要無限能量。如果有人以足夠接近光速的速度離開地球,然後再以相同速度返回,那麽,地球上的時間會過去多久呢?
鐘慢和尺縮效應在相對論的框架下,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絕對的存在,它們會隨著觀測者所在的參照系不同而發生變化。根據狹義相對論的鐘慢和尺縮效應,參照系的速度越快,並且越接近光速,時間會變慢到趨於停止流逝,空間會被壓縮到趨於零,具體公式如下:
上式中,ΔT和ΔL分別為運動參照系的時間和距離,Δt和Δl分別為相對靜止參照系的時間和距離,v為相對速度,c為光速。
如果太空旅行者的運動速度能夠達到0.866c,當他在太空中飛行1年返回地球上之時,地球上的時間已經是兩年之後。地球人會認為太空旅行者是在前年離開地球,而不是去年。
如果速度更快,時間膨脹效應越顯著,例如,當速度為光速的99.9996252%時,經過1年太空飛行的人回到的將會是365年之後的地球,跟他同個時代的人早已不在人世。而如果太空旅行者以這樣的速度飛行1天,地球上的時間將會過去1年,這可謂是“天上壹天,地上壹年”。
究竟誰的時間變慢了?不過,相對論表明沒有絕對時空,也就沒有哪個參照系更高級,所有參照系皆平權。既然如此,地球上的人會覺得太空旅行者因為運動而時間變慢,反過來,太空旅行者也會覺得自己是靜止的,地球在遠離他,所以地球上的時間會變慢。那麽,究竟是誰的時間變慢了呢?
事實上,上述問題討論的時候已經忽略了壹個非常關鍵的東西,那就是加速和減速的過程。太空旅行者乘坐飛船從地球上出發,需要不斷加速才能達到亞光速,回到地球上又要進行減速。也就是說,整個過程都是變速運動,而上述的公式只適合慣性參照系,也就是勻速直線運動或者相對靜止的情況。經過加速和減速之後,飛船成了非慣性參照系。
由於太空旅行者需要力進行加速和減速,所以太空旅行者會真切地感受到慣性力,真正在加速或者減速運動的是太空旅行者。加速運動不是相對的,地球並沒有加速。因此,時間變慢的是太空旅行者,而不是地球。
1g加速運動如果要在很短時間內加速到亞光速,所需的加速度非常高,人體根本無法承受。對於長期的太空飛行,加速度為恒定1g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樣可以模擬在地球上感受到重力的情況。
在進行太空飛行時,前半程可以用1g加速度不斷加速,後半程再用1g減速度不斷減速。通過這樣的方式,其實也能實現遠距離的星際之旅,因為鐘慢效應也會變得非常明顯。
通過計算可知,如果以這種方式飛到1400光年外的開普勒-452b(有著“地球2.0”之稱的系外行星),太空旅行者只要經歷大約14年的時間。不過,對於地球上的人來說,太空旅行者飛到開普勒-452b需要1402年的時間。
地球肯定是過了兩年了,對地球來說,妳只是用光速壹樣的速度花了壹年時間飛到另壹個遙遠的地方,又花壹年的時間飛回來了而已
這個問題得用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解釋,不過根據相對論,壹切有靜止質量的物體,它的運動速度都不可能到達光速,所以這裏只能按照無限接近於光速來假設。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光速是不可以逾越的,壹切有靜止質量的物體其運動速度更是無法達到光速,因為將壹個有靜止質量的物體加速到光速,意味著需要給這個物體註入無窮的能量,而這在理論上就是無法達到的。在相對論中,當壹個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的話那麽時間對於它來說就過得越慢,當速度跟光速相等的那壹刻,時間對於它來說就是已經停止了。
光速是全宇宙最快的速度,光速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裏,而人類目前飛得最快的飛行器也不過幾十千米每秒,這還不到光速的百分之壹,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如果有壹艘光速飛船的話,那麽從地球上到月球上所需的時間不足兩秒鐘,而幾十年前人類從地球前往月球可是整整化了十幾天的時間。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沒有東西可以比光移動的速度更快。
光速雖然不可逾越,但是人類並不甘心,壹直以來,人類壹直希望突破光速的限制,有人還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如果壹個人以光速離開地球壹年的話,再以光速返回,那麽地球上過了多久的時間。這個問題其實是沒有答案的,因為如果以光速離開地球,那麽時間對這個人而言已經停止了,壹秒、壹年甚至壹億年對於他來說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壹年是地球上的時間的話,那麽等到他再次回到地球上的時候,地球過去了兩年的時間。但是如果這裏的壹年是飛船上的人的時間的話,那麽地球上可能過去了壹瞬間,也有可能過了很久很虧,久到地球都不復存在了。當然了,鑒於沒有物體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所以根據速度的不同,經歷的時間也就不同了,如果飛行速度是光速的99%的話,那麽他的壹年大概相當於地球上的七年,當速度進壹步增大的時候,時間跨度還會進壹步加大。廣西有個長壽村,其中有許多百歲老人 。於是,有不少人慕名而至,也移居長壽村,過上了長命百歲的生活。
對於該村長壽的現象,我們只能從特定的地理條件和特殊的生活方式中去尋找答案,而不能將該地方的長壽歸結於時間變慢。
時間是人類用於比較不同事物變化的概念,它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工具 。其本身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因而也無所謂快慢壹說。任何事物的變化速率,都會因為外部條件的改變而有所增減,即內因通過外因而起作用。
這是壹個我們研究物理所應具備的最為起碼的常識。如果每壹個物體都有自己的時間尺度,那麽時間就失去了比較不同事物變化速率的意義了。實際上,那不是時間,而僅只是各種不同事物的變化周期。
類似高臺跳水,隨著入水速度的增加,水對人體的阻力會越來越大,直至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由於真空不空,存在著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構成的物理背景(量子空間),當物體的運動速度接近於光速時,該物體會受到極大的阻力,從而使物體的能量增加主要以勢能的形式來實現,表現為速度具有不變性。而且,其內部的變化速率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
狹義相對論就是描述物體在高速運動的情況下感受到量子空間影響的理論。只是,該理論僅建立了高速現象的表觀聯系,卻並沒有提出產生高速效應的物理機制。
於是,愛因斯坦將描述光能量的物理參量弛豫時間即光子相對於量子空間的變化周期,與抽象的時間相混淆,由此得出了時間隨速度的增大而變慢這壹荒謬的結論。
總之,以光速離開並返回,無論飛船上的宇航員會如何因此而改變其壽命的長短,就統壹的時間尺度而言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我們不能否認宇航員會因高速運動而產生變化,卻將其變化歸結為時間尺度的改變。如此思維只能造成邏輯上的混亂。
實際上,如果脫離了具體的物理背景,因速度產生的變化就沒有任何現實的物理意義。類似雙生子佯謬,我們不知道究竟哪個兄弟 會變得比較年輕了。
人以的光速離開地球壹年,再以光速返回,那麽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參照物不同,回答的結果就不壹樣!
第壹,如果以地球為參照物,以地球的時間來計算,那麽, 壹個人以光速離開地球,壹年,再次以光速返回,對於地球人來說,只是消耗了兩年的時間,地球也就是剛剛經過了兩年!這就是標準答案! 舉例說明,2021年,命令某某人以光速離開地球,以地球的時間為準,2023年必須以光速返回到地球! 在這裏,無論什麽相對論,答案只可能是壹個,那就是,兩年時間!
第二,如果以時間為參照物,,壹個人以光速飛出地球,兩年後,以光速返回地球! 離開地球的這個人,在他身上只發生了兩年的時間! 但是在地球上,也許經過了幾千年,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
但是這裏有個難度,以光速飛出地球的人,怎麽計算航程,怎麽計算時間,才能知道,在地球經過的兩年內,能重新返回到地球! 這就是個難題了,需要科學家去實驗和考證,我也不知道,通過什麽方式才能計算出準確的時間?能準兩年內返回地球!
但是,我認為理論是可行的,就好比妳做火車,是車在動,還是外面的景在動,只是壹個參照物的問題!
說心裏話,在地球上的人類,有時間的概念,才會有過去的妳,現在的妳,未來的妳,不同的變化之說法!
可是在茫茫的宇宙裏,在多維的空間裏,還會有這個時間的概念嗎,好像不能再用時間來評價,現在,過去,未來! 需要科學家們,慢慢去研究,真實的宇宙,真實的空間,還有真實的我們! 有很多很多謎團,需要我們壹個壹個去解開!
也許真向有些科學家所說的那樣,我們生活在地球,這個世界上,是被高級生靈設計出來,按著他們編輯好的程序,在慢慢的前行!人類想跳出這個 遊戲 圈,真的很難很難!
壹切中的壹切,都需要科學的進步, 歷史 的發展,慢慢被解開!在這裏普及壹下知識:
光速是指光波或電磁波在真空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目前所發現的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
它與觀測者相對於光源的運動速度無關,即相對於光源靜止和運動的慣性系中測到的光速是相同的。物體的質量還跟它運動的速度有關(前提是物體的速度要相當大,能跟光速能比較,比如說光速的1/4),物體的質量將隨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它的質量將趨於無窮大,所以有質量的物體達到光速是不可能的。只有靜止質量為零的光子,才始終以光速運動著。光速與任何速度疊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速度的合成不遵從經典力學的法則,而遵從相對論的速度合成法則。
科學家們堅信沒有任何物質或信息能夠突破光速,但光脈沖卻能夠做到。在真空狀態下,在不同位置測到的光脈沖似乎以壹種難以置信的速度在傳播。 在“量子糾纏”現象中,信息的傳播速度似乎比光速快。“量子糾纏”的速度至少是光速的1萬倍。未來實現超光速的方法可能是跳躍到多維空間中。
但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沒有任何物體或信息運動的速度可以超過真空中的光速時間沒有絕對的定義,時間與光信號的速度有壹種不可分割的聯系。他找到了開鎖的鑰匙,經過五個星期的努力工作,愛因斯坦把狹義相對論呈現在人們面前。
根本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空間,同樣不存在絕對同壹的時間,所有時間和空間都是和運動的物體聯系在壹起的。對於任何壹個參照系和坐標系,都只有屬於這個參照系和坐標系的空間和時間。對於壹切慣性系,運用該參照系的空間和時間所表達的物理規律,它們的形式都是相同的,這就是相對性原理,嚴格地說是狹義的相對性原理。
知識,是孩子通過自己對外界的認識而產生好奇,進壹步發揮想象,並最終通過自己的理解得到答案,這也是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孩子的好奇心,首先,要了解孩子自然的天性,以玩樂的教育形式,讓孩子在玩樂中認識他們的世界。
人以的光速離開地球壹年,再以光速返回,那麽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這個答案在妳我的心中,讓科學的海洋,慢慢解開謎底吧!讓我們向偉人 愛因斯坦老師學習, 好奇心認識世界,解開心中的謎團吧!
假設壹切都可以如願發生,為方便起見,這裏就假設妳以光速離開地球壹年再返回。首先,由於時間是相對的,這裏就必須明確“壹年”到底是誰的壹年,是妳的壹年還是地球上的壹年?
如果是地球上的壹年,答案就很簡單了,地球上就是過去了壹年。但我相信問題並不是這個意思,不然問題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問題中的“壹年”應該是妳的壹年。
根據狹義相對論,速度越快時間就相對越慢,如果妳能以光速飛行壹年再返回,純理論分析(實際上理論也行不通,但這並不重要,只是假設),地球上已經過去了無窮多時間!
壹旦現實中出現“無窮”兩字,就會讓很多人抓狂。實際上“無窮”更多的也只是體現在數學上才有意義,現實中不會出現無窮的東西,因為具體的東西總是有限的。
所以,“地球過去了無窮多時間”妳能理解是什麽樣的概念嗎?如果非要說壹個結果的話,那就是地球其實就相當於不存在了,不存在當然妳就不能返回地球了。這說明壹開始妳的假設就是錯誤的,所以會導出錯誤的結果,這可以理解為反證法!
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嚴格來講,我們每個人都位於不同的時空裏,只是平時在低速世界,這種不同很難被感覺到。如果上升到亞光速,時空的不同(時間流速速度的快慢)就不能忽視。
問題本身或許對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概念不是太理解,或者不願意接受。事實上沒有必要懷疑時間膨脹,因為時間膨脹原理是建立在兩個前提基礎上的,其中非常重要的壹個前提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只要這個原理沒錯,時間膨脹就不會有錯!
具有靜止質量的物體在加速過程中會因為質能相當原理而不斷增加質量,所以反過來就需要更大的能量去進行加速,最終發結果就是物體在到達光速前質量就變成了無限大
以上的推論是愛因斯坦在他的狹義相對論中提出來的,目前人類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和加速器中已經驗證了“具有靜止質量的的物體無法達到光速”這壹結論,所以說人也好飛船也罷,都只能無限接近光速而不可能達到它,所以“人以光速離開地球壹年再以光速返回,地球上過了多久?”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雖然這個問題沒有意義,但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理論推導壹下“無限接近光速情況下飛行壹年後回到地球會過多長時間?”
還是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其時間流逝速度就越慢”,這壹點也已經被衛星上的原子鐘證明過了。
根據時間膨脹公式,只要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限接近光速,那麽劇烈的時間膨脹效應就會產生“近光速壹天,低光速壹年”式的效果,如此壹來假如未來某人駕駛近光速飛船離開地球壹年再返回的話,地球可能會過去幾千萬甚至幾十億年(主要取決於究竟有多“逼近”光速)
由於我們的太陽在50億年後就會膨脹成紅巨星逼近火星軌道,所以近光速飛船駕駛人如果速度非常接近光速的話,等他回來的時候估計就只能看見壹個已經被紅巨星吞噬甚至融化的地球了。
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當年在《三體:死神永生》中描寫了主角誤入“死線”後的時間膨脹效應,這次時間膨脹讓主角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穿越”到了幾千萬年後,壹時間滄海桑田默默無言。
人以光速離開地球壹年,再以光速返回,那麽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
曾經這是壹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拿出光速的鐘慢效應公式簡單壹算就知道了,但這樣並不能說明問題,因為這個公式是狹義相對論中延伸出來的,屬於暴力解決型,要讓大家透徹理解這個問題,還真有點不容易,也許廣義相對論可以。
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到底說了什麽?大神牛頓發現了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之後,壹直試圖解釋引力是靠什麽傳遞的,他借用了亞裏士多德的以太的概念,來解釋天體之間萬有引力的傳遞。牛頓認為時間和空間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彼此之間沒有聯系,兩者具有絕對性,盡管科學界對此也將信將疑,但苦於實在找不到引力傳遞已經反駁牛頓驗證的方式,另外也看在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在天體觀測中都解決了大量實際問題份上,大家就先信了牛頓的鞋,因此牛頓的以太說支持下的絕對時空觀。
但好景不長,科學界的發現總是不斷的挑戰絕對時空觀, 1859年法國天文學家勒威耶發現的水星進動問題首先就觸碰到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因為怎麽計算都發現水星應該和觀測到的軌跡不壹致,它肯定在太陽周圍繞彎路了,但也缺少證據。
1887年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則推翻了以太假說,當然科學界不會如此武斷,這個實驗斷斷續續到二十世紀初仍然在激烈討論中。
如何通俗的來理解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簡單的說,廣義相對論認為是質量改變了空間的結構,使得水星在太陽周圍的彎曲空間中“迷路”了,這就是以絕對時空為依據計算和實際觀測之間差異的根源,表面似乎只解決了水星進動問題,但事實上卻是將牛頓的絕對時空觀直接拉下了神壇。
廣義相對論認為,時空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質量在改變空間的同時也改變了時間,這個結論是震撼的,比如說我們兩個帶著校準好的原子鐘,旅行去了壹個地方,回來卻發現兩個鐘不壹致了,這不是挑戰認知麽?事實上就是這樣,能改變時間的不止是質量,還有速度。
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觀認為,時間和空間不是獨立的概念,它們之間的紐帶是速度,速度越快在單位時間內跨越的距離就越遠,但就時空結構而言,這個速度有壹個上限,那就是光速!光速就是時空的結構特性,也許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空間的距離就代表著時間,而這個衡量尺度就是光速!
因此當我們話題中的速度達到光速時,衡量空間的尺度就依然有效,但時間卻處在了比較尷尬的地位,因為妳會發現似乎不需要時間光速就能跨過這個尺度,當然這是針對光速旅行者而言,因為根據相對論時空觀,觀測者所處的位置時間仍然正常流逝,而對於觀測者而言,光速旅行者已經永生,但這個理論卻並不適用光速旅行者,因為光速旅行者的計時工具中時間依然在流逝,但這個時間與外界時間已經不再同步。
我們無法將壹個停滯時間中的過去的壹段時間換算成觀測者所處的時空中的時間,因為這將出現壹個除數為0的算式,所以對於這個問題:"光速離開地球壹年,再以光速返回,那麽地球上過去了多長時間?"需要尋求答案時,將會非常困難,因為這不可換算!
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如何描述?對於時間的描述,科幻小說《三體》中星環號載著死神程心以極度接近光的速度到達目的地,只用了52小時就跨過了在地球人看來需要287年才能到達距離,而事實上地球真正經過的時間就是287年,這就是速度的魅力!
關於質量影響時間,《星際穿越》中的形容是很透徹的,卡岡圖雅黑洞附近的米勒行星受到引力影響,時間變慢,而軌道上的老黑卻是普通時間,如果不是以廣義相對論理解,那麽這劇情就是BUG,但各位肯定不會這樣認為。而最終庫伯被關閉的五維空間丟到了土星附近,很多朋友問,庫伯的宇航服內氧氣有限,為什麽被巡邏飛船發現是還沒死?當然這是劇情需要,但從另壹個角度來解釋,黑洞內受到巨大引力影響,這是壹個只能用理論物理來討論的世界,時間?也許不需要的,外界多久都可以,對於庫伯就像剛剛發生。
兩年
不要想當然的唯心主義,就算是妳以光速的100倍離開,地球不可能因為妳的離開就不轉了。
地球依然自娛自樂的轉2年,直到妳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