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看起來很美》這部電影到底講的什麽故事呢?
《看上去很美》根據王朔同名小說改編。王朔這人就是痞子壹個,文風犀利,描繪人物內心情感首屈壹指,也愛用指桑罵槐的套路來剖析罪惡虛偽的人性。在他的文字中,我可以看出他的憤怒,壹個文人所具備的“精神憤怒”。同樣《看上去很美》也壹樣,用孩子的眼睛透射出成人的世界。 方槍槍是電影的主角,其名字就帶有壹定程度的鋒利性,“槍”既是自衛武器,也是殺人武器。告訴我們,方槍槍或許不是壹個隨波逐流的孩子。在電影的進程中,小主角從壹個愛哭的孩子轉變成了壹個“狗頭軍師”,越來越顯得孤立無助痛苦無奈,與普通孩子的燦爛成為了對比。這是誰的錯?家庭、老師還是自己?方槍槍的確有點奇怪。 本片的序幕,清楚地告訴我們,方槍槍缺乏父母應有的關心,他幾乎是被父親硬逼來到幼兒園的,壹直哭壹直鬧。因而在他的人生起初階段,家教是沒有的,埋下了陰沈的種子。而且他不會穿衣服,經常尿床,比別人慢壹拍,不適應這個氛圍,在思想上就很自卑。老師作為孩子的“第二母親”也沒有發揮其作用,她們只會用命令的口吻來規矩壹切的方圓。吃飯睡覺不許說話,拉屎洗手要定時,小紅花是衡量優劣的惟壹標準,這種填鴨式的教育與《迷墻》有些類似。方槍槍就是王朔,他不會去服從自己所厭惡的事情,因而他學著去捉弄老師,與小朋友搶玩具,搞破壞,來發泄心中的不滿。可是方槍槍依舊孤獨,壹個人玩木馬遊戲,摔倒都無人問津。深夜在石墩睡覺,不願回到現實中去,抑郁迷離。 影像所呈現的無非就是這些鏡頭,把這些鏡頭的涵義引伸到成人世界去,思索的空間就更大了。試想壹下,方槍槍長大後,會是壹個怎樣的人?叛離、憤怒還是乖巧?我想叛離與憤怒還是會占大多數吧,引用壹句寧波老話來說便是:三歲模樣看到老。長大後的方槍槍憎惡世界的骯臟,會直抒胸意不滿的情緒,走非主流的路線。這不是與王朔本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果然《看上去很美》就是王朔本人的童年傳記。 如今社會壹直崇尚“創新”,用哲學的原理來說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創新可以帶來新的機遇,也可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方槍槍這類長大後的成人會在“創新”這個詞匯裏散發出自己的能量,散發自己的智慧。當然事物也是分兩面的,壹面是成功,壹面是極端,往往這類人最能推動社會變革與進程。逐大流的成人小時候的境況就跟影片裏的普通小孩壹樣,按時洗手拉屎吃飯睡覺,按部就班地做著自己的事情,不越軌容易受到慫恿,壹只只鴨子就是這樣“填飽”的。當然我不是說這類人不好,只是覺得這類人缺乏壹種氣,壹種叫做“憤怒”的氣,太過平淡。 用孩子的眼光來隱射成人的世界這是電影最大的優點,也是王朔小說的魅力所在。只可惜內容上有所偏失,把握人物性格變化有些問題。 方槍槍剛進幼兒園之時,愛哭愛鬧不合群,顯得老實靦腆憨態。影片的中部,他就突變成“狗頭軍師”了,期間有明顯的脫節,令我感到費解,而且他的臟話從何處學來,也是壹個疑問。這些問題的存在就把“方槍槍”這個人物性格削弱了,有種恍惚的錯覺。如把這段性格變化的情節加上,定會使《看上去很美》真的很美,可現在的感覺是《看上去很美》不是特別的完美。擅自加壹個情節內容:方槍槍私自去療養院玩耍的路上撿到壹本情色畫冊,翻閱後似懂非懂,但也有些領悟。加上這個情節,那麽之後的故事就顯得通暢了,因為在電影中,方槍槍大膽地親了小女孩,甚至用壹個“打針”的遊戲拉下了女孩的褲子。這些性成熟的表現,無疑是要作鋪墊的,而電影裏卻沒有,實在遺憾。 缺失只是調味品,優點才是主旋律。影片的壹大亮色除卻映射的手法外,幾個長鏡頭的運用寓意非淺,尤其是結尾處方槍槍疲憊地躺在石墩上的畫面,格外精彩。這個鏡頭刻畫了方槍槍極端孤單抑郁的心情,他就想這樣沈沈睡卻,最好永遠都不醒來,憔悴陰森不言而喻。配樂也符合方槍槍這個“半悲劇”人物的性格,壹聽音樂立刻就會聯想起滄桑的未來。 《看上去很美》在影院老板的“患得患失”下,最終沒能在寧波準時上映,看來文藝片還是不受官方的青睞,縱使上映,也只是壹個閹割版本。我們究竟何時才能欣賞到壹個完整的電影呢,何時才能真正提高地自己的賞影素質呢?今年是中國電影第二個百年的第壹年,電影機構的官員們,妳們也應該放眼大局朝前看了,野花也是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