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何為陽謀?為何難破解?

何為陽謀?為何難破解?

陽謀其實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計謀,而由於各種原因,即使對方看出了最終目的,也沒有辦法應對,只能被動中計。相較於陰謀,陽謀雖然光明正大,但卻通常令對方無可奈何;陰謀則不同,陰謀壹旦被對方識破,效果必將大打折扣。而在歷史上,晏嬰的二桃殺三士、孫臏的圍魏救趙、主父偃的推恩令和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便是四個典型陽謀案例,那麽這些陽謀又是為何難以破解呢?我們分別來分析。

晏嬰:二桃殺三士

破解難點:自私貪婪心理

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個勇士,三人勇猛異常,而且多次立功,然而久而久之卻開始居功自傲,“上不講君臣之禮,下無長幼倫常,君命不從,朋諫不聽”,齊相晏嬰認為三人遲早必成大患,便建議齊景公誅除三人。

齊景公聽了晏嬰的分析,也認為應該誅除三人,但又擔心以武力無法制服,晏嬰便建議,“力鬥不如巧鬥,抓到他們的弱點,事情就好辦,這三個勇士不講倫常,可以從這裏找突破口”。於是,齊景公便按照晏嬰的建議,賞給三人兩個桃子,讓他們論功而食。

公孫接便以曾搏擊野豬和幼虎拿得壹桃,田開疆曾引兵退敵亦拿壹桃,古冶子則表示自己曾斬黿除怪,助國君渡河,於是便拔劍而起,要兩人將桃子交出來。公孫接、田開疆嘆氣道,“我們的勇敢不如您,功勞也不及您,拿桃子也不謙讓,這就是貪婪啊。如此活著,還有什麽勇敢可言!”遂交出桃子自刎而死。

古冶子見狀,則表示“妳們兩個都死了,唯獨我自己活著,這是不仁;羞辱別人,吹捧自己,這是不義;悔恨自己的言行,卻又不敢去死,這是不勇。不仁不義不勇讓我壹人都占全了,還有什麽臉活在這世上”,遂也自殺而死。

“二桃殺三士”計謀看似簡單,卻完全是利用了人們的自私和貪婪心理,如果三人懂得謙讓,自然不會中計,奈何這偏偏是三人所缺乏的,因而難免陷入自相殘殺。

孫臏:圍魏救趙

破解難點:攻敵必救

周顯王十五年(前354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楚兩國求援,齊威王在段幹朋建議下,在邯鄲即將破城之際兵分兩路,壹路與宋國、衛國軍隊合攻魏國襄陵,另壹路則由田忌、孫臏統率救援趙國。

彼時,魏軍已經攻破邯鄲,龐涓統率八萬魏軍轉攻衛國,田忌率領八萬齊軍抵達齊魏邊境後,便想與魏軍直接正面交戰,孫臏卻認為魏國主力在外,國內防務必定空虛,應當采用聲東擊西的戰術,直搗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如此便可在付出少量代價的情況下解救趙國,同時還可尋找有利戰機攻破魏國大軍

於是,在孫臏建議下,田忌壹面分兵佯攻魏國平陵,吸引魏軍主力註意,壹面派軍直搗魏國都城大梁,迫使龐涓率軍回援,並派少量軍隊與龐涓交戰,在示敵以弱的同時延緩其回軍速度。與此同時,齊軍主力則在魏軍的必經之路桂陵設下伏兵,以逸待勞。結果,龐涓果然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回救大梁,結果於桂陵中伏,慘遭大敗。

“圍魏救趙”之計的關鍵,便在於攻敵必救,在本國都城遭受攻擊的情況下,面對魏惠王的回援命令,龐涓就算知道其中有詐,也不得不率軍回援,畢竟沒人敢冒都城被攻破的風險。事實上,就在此戰十壹年後,齊國又上演了壹出“圍魏救韓”,魏軍面對同樣的局面,還是不得不回援,結果又在馬陵中伏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