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北大荒那些事

北大荒那些事

我們常說:“當壹個時代被浪漫化,那就意味著永遠也回不去了。”

是啊,近代以來,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的發展和變革,其中也發生了不少時代大事,同時也留下了不少時代的印記。

盡管當時那些參與這些 歷史 事件的人對當時發生的事情態度不壹,但當時光流逝,歲月染過鉛華,曾經的壹切,哪怕是當時覺得有些難過的事情,也都成為了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事情。

“知青”便是這麽壹段令人難忘的 歷史 。

建國後,為了鄉村地區的振興和發展,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數萬名青年才俊開始了“山上下鄉”的人生。

“知青”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他們幹著最苦最累的工作,得到的報酬卻是微乎其微的。

在那段日子裏,很多人都堅持不下去,支撐他們在那裏待下去的唯壹信念可能就是“回家”。

幾乎每個“知青”都想盡快回家,他們並不是不能吃苦耐勞,而是的確思鄉心切。

許多人在功成名就後選擇了回到家鄉,但是,也有壹部分人,他們永遠地留在了農村地區, 劉艷傑 便是這麽壹個人。

1976年,已經成為“知青”多年的劉艷傑和當地的壹個啞巴喜結連理,回到了家鄉給父母報喜,看著女兒飽經風霜的面孔,忍不住心疼道: “那麽多孩子都回來了,就妳不回來。”

那麽,劉艷傑為何不回家呢?她到底有著怎樣的壹段知青歲月呢?她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今天,筆者就帶領大家來了解這位名為劉艷傑的女知青的人生。

自從劉艷傑跟隨著上山下鄉的隊伍來到了北大荒,她的母親就壹直很擔心她在那邊的生活。

劉艷傑是壹個性格要強的人,雖然那時候的她年齡還很小,而且在北大荒的生活也十分艱苦,但是她從不向母親抱怨。

在書信和電話中,總是表現得像個活潑快樂的小女孩壹樣:“媽媽,不用擔心我這邊,我這邊過得可不錯了,每天的生活都很輕松,而且大家都很友善!”

劉艷傑這麽說只不過是不希望父母為自己擔心罷了,在她倔強的背後,實際上隱瞞了許多故事。

1973年4月25日,這是劉艷傑來到北大荒的第五年,盡管生活艱苦,但是卻從未發生過什麽危及生命的事情,但是在這壹天,壹場大水差點帶走了她的生命。

劉艷傑所在的工作地點名為普陽農場,發大水的時候,她們十幾個知青都被嚇得手足無措,她們都是年輕人,很少見過這麽大的場面,好在劉艷傑率先反應過來,把大夥喚到了附近的壹個屋頂上,這才躲過了壹劫。

那次大水的水位達到了驚人的壹米三,如果她們沒能爬上那個房頂,恐怕是無法躲過的。

同行的壹個名為小袁的姑娘就是在那次大水裏面喪生的,災難來臨的時候,小袁正在壹片荒地上工作,身邊根本沒有半個可以用來保護自己的東西。

劉艷傑的父母當然不知道這些事情,劉艷傑也絕不可能跟他們說這些事情。

不過,雖然如此,劉艷傑的心中也難免有些迷茫,她來到這裏許多年了,很多跟她壹起上山下鄉的知青都回家了,但是她卻沒回去。

按道理來說,劉艷傑其實是可以回去的,但是她本人卻從未有過這樣的想法,這並不是因為劉艷傑跟家庭關系不好,而是她太懂事了。

劉艷傑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多壹個人就多壹張吃飯的嘴,劉艷傑認為,自己如果留在家裏,那麽就會讓自己的父母有更大的負擔。

所以,每當別人問到:“艷傑,妳什麽時候回家啊?”

“家裏人口多,出來了就不回去了。”劉艷傑總是這樣回答。

劉艷傑是在1968年跟隨著大部隊上山下鄉的,那年她才不到二十歲,剛剛中學畢業。

劉艷傑的個子有點矮,二十歲的時候還不到壹米五,家裏的親戚都覺得這孩子估計以後不好討生活,都覺得會是個累贅。

但是劉艷傑的母親很疼愛劉艷傑,雖然家裏條件不好,但是壹直都對劉艷傑疼愛有加。

或許是聽多了流言蜚語,敏感的劉艷傑便產生了不再依靠父母的想法,她想出去打工,但是沒有哪個地方願意收留壹個個子不高,沒啥力氣的小姑娘。

正巧,當時全 社會 都在流行上山下鄉當知青,發現這是個不錯的謀生之路後,劉艷傑毫不猶豫地跟隨著大部隊出發了。

和劉艷傑壹同出發的青年們有很多,他們都來到了北大荒。

到了北大荒,當地的負責人馬上開始給大家安排工作,大部分知青都被分配了壹些體力活,但是因為個子矮小,劉艷傑便被分配了壹個較為輕松的工作,那就是炊事班。

在別人看來,和別的工作比起來,炊事班的任務簡直太輕松了,很多人都很羨慕劉艷傑的“因禍得福”,但是,劉艷傑本人卻壹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她根本就不會做飯,而且她也不喜歡做飯!

但是,組織分配的工作還是要接受的,於是,劉艷傑便強迫自己熱愛這份工作,久而久之,劉艷傑真的成為了炊事班裏的得力好手,能夠燒出壹鍋美味的飯菜。

劉艷傑在炊事班壹幹就是三年,這三年把劉艷傑鍛煉得更為堅強,在炊事班裏,她是大家公認的最能幹的人,而且因為出色的工作能力,劉艷傑還被提拔為了炊事班班長。

1971年,劉艷傑申請去農工班工作。

負責人很不理解,因為眾所周知,農工班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但是看到劉艷傑的革命熱情如此之高,負責人還是將其調到了農工班。

在農工班,劉艷傑還是秉持著原來的工作作風,雖然個子矮小,力氣也不比別人大,但是她總是熱情最高的那個。

當別人都在想盡辦法偷懶的時候,劉艷傑總是在默默地揮灑著自己的汗水。

壹年後,劉艷傑成為了農工班的班長。

劉艷傑是壹個優秀的女性,因此,即便她的個子不高,但是還是很受大家喜歡的。

25歲那年,農場的朋友 陳姐 找到了劉艷傑,提出要幫劉艷傑找個對象。

陳姐說的那個男人是壹個當地人,比劉艷傑小三歲,個子很高,也很能幹,渾身上下只有壹個缺點,那就是不能說話——是個 啞巴 !

這個男人名為 陳建華 ,陳姐之所以幫他說媒,是因為陳建華的母親特別喜歡劉艷傑,覺得這是壹個好姑娘,於是便找到陳姐,希望她能幫幫忙。

雖然劉艷傑個子不高,但不管怎麽說都是壹個 健康 的女性,要想說成這個婚事,難度著實不小。

陳姐本就是抱著“成不了”的心態來說的,但是劉艷傑卻對這個名為陳建華的男人有點興趣,在打聽了壹番之後,點了點頭。

“妳同意了?”看到劉艷傑的反應,陳姐又驚又喜。

“沒有,我是說他是個不錯的男青年,但是我現在希望先把工作搞好,暫時不想考慮個人感情的問題。”

劉艷傑這麽說並不是隨便找個借口,而是她真的很在乎工作。

在這批知青裏面,劉艷傑算得上是最有責任感的人之壹,自從來到這裏的第壹天,就幾乎把自己的全部時間用在了工作上。

剛來的時候,北大荒還是個真真切切的“荒地”,方圓幾裏除了雜草什麽都沒有,但是五年過去了,在劉艷傑等人的努力下,這裏有了農場,有了平房,還有了幾條可以供車輛駕駛的小路。

看著自己努力的成果,劉艷傑心裏有壹種說不出的滿足感。

日子就這麽過著,這期間,還有不少人給劉艷傑說媒,但是劉艷傑都婉拒了。

1976年,這壹年是知青的返鄉潮,許多當年和劉艷傑壹起來的知青都回家了,但是劉艷傑卻沒走,看到劉艷傑這樣,陳姐顯得很疑惑:“妳不打算回去了嗎?”

“家裏人多,出來了就不回去了。”

這壹年劉艷傑已經28歲了,早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了,看著身邊的朋友壹個個地結婚生子,劉艷傑也意識到,自己需要壹個人陪伴。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陳姐再次向劉艷傑提起了陳建華。

劉艷傑壹直沒有忘記這個人,陳建華有壹米八多的身高,而劉艷傑卻只有壹米四九,這讓劉艷傑覺得有些自卑:“聽妳的描述,陳建華確實是個好人,但是我這麽矮,要是人家不嫌棄,那我也不挑了。”

就這樣,劉艷傑和陳建華走到了壹起。

結婚是壹門喜事,劉艷傑專程回了趟老家,將這件事告訴了父母。

可是,當母親聽到女兒的結婚對象竟然是個啞巴的時候,頓時就不高興了:“妳怎麽找個這樣的人,話都不會說,這婚怎麽結?”

劉艷傑也理解母親的心情,但是婚姻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麽。

看到女兒還是跟從前壹樣倔強,父母也不好再說什麽,只得默許了這門婚事。

1976年10月,劉艷傑和陳建華結婚了。

這門婚事對兩家來說都是壹門大喜事,但是總有不和諧的聲音傳出,很多人在背後說劉艷傑是為了陳建華家裏的錢才嫁給他的,是因為陳建華的爸爸是當官的才嫁給他的。

這純屬是無稽之談!

陳建華的父親確實是個不小的官,家裏條件也確實不錯,但是劉艷傑根本不在乎這些,兩人結婚之後,劉艷傑完全沒有利用過這層關系為自己謀好處,依舊是以知青的身份默默地在基層工作著,而且幹的還是最臟最累的餵豬的工作。

而且,自從兩人結婚後,兩人的工資全部交給了陳建華的父母,每個月發工資都是由陳建華的媽媽代取的,兩人只能拿到壹些生活必需的支出。

這並不是陳建華的父母刻薄劉艷傑,而是老兩口害怕兩人亂花錢,幫他們做理財,兩人的工資老兩口分文未動,壹直幫他們存著。

而且,陳建華的媽媽還十分照顧劉艷傑,經常給她做壹些好吃的飯菜,還會詢問劉艷傑想吃什麽,想要什麽,如果有需要了盡管向她提。

兩人的婚後生活還算幸福,但是因為陳建華不能說話,生活中難免有壹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劉艷傑不懂手語,剛開始根本無法跟陳建華交流,只能用誇張的口型和手勢傳達想法,陳建華也無法理解劉艷傑的意圖,兩人常常弄不清楚對方想表達什麽。

但是,日子過得久了,兩人之間也形成了壹種默契,都能夠理解對方的意圖了。

陳建華是壹個好男人,生活中十分照顧劉艷傑。

1977年,劉艷傑懷孕了,孕期的產婦總是想吃壹些比較特殊的東西。

那天,劉艷傑表示自己想吃水果罐頭,聽了這話,陳建華二話沒說,立馬跑到小賣部買了壹瓶水果罐頭,還親手餵給了劉艷傑。

懷二胎的時候,劉艷傑想吃肉,但是當時想買來肉起碼得到遠處的團部去,見狀,陳建華當即將自己家裏的老母雞逮了過來,擡手就要殺了給劉艷傑吃,但是劉艷傑發現這只老母雞馬上就要下蛋了,不舍得吃,只好作罷。

兩個人的生活十分拮據,平日裏都是粗茶淡飯,老二出生的時候,陳建華想給劉艷傑補充下營養,於是便宰殺了壹只雞,壹口氣煮了十個雞蛋。

因為害怕老大跟劉艷傑搶東西吃,在把飯做好之後,陳建華便帶著孩子出去了。

兩人雖然不能用語言溝通,但是生活得十分默契,別人都是男主外,女主內,但是他們兩人卻恰恰相反。

因為劉艷傑平日裏工作比較忙,而且經常開會,常常顧不上家務事,而陳建華工作比較輕松,而且不用開會,因此便擔負起了做家務和看孩子的工作,這讓劉艷傑省了不小的心。

婚姻是平淡的,但是卻不能壹直平平淡淡,生活是需要壹點刺激和激情的。

對於劉艷傑來說,她那幾年最希望的,便是和陳建華“吵架”。

劉艷傑常常在村裏面看到別的夫妻吵架,雙方妳壹句我壹句,在劉艷傑眼裏看起來十分有趣。

其實她並不是希望和自己丈夫鬧矛盾,只是單純地想跟丈夫“說說話”,進行壹些言語上的溝通,但是陳建華是個啞巴,兩人永遠也不可能“吵架”。

後來,劉艷傑發現,“吵架”似乎並不是壹件好事,因為她看到許多經常吵架的夫妻都離了婚,唯獨自己和陳建華壹直平平淡淡地生活著。

但是,劉艷傑還是打心底裏希望陳建華能說話的,於是便想盡了壹切辦法讓陳建華“開口”。

每當有時間的時候,劉艷傑總會壹邊張嘴壹邊拿手比劃,試圖帶著陳建華說話,久而久之,陳建華真的能夠發出壹些簡單的聲音了。

1979年,這是劉艷傑成為知青的第十壹年,這壹年,大部分知青都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按照當時的政策,知青想要返鄉,需要向組織上報告,如果是單身的話,打個報告提交申請就能離開,但是如果在當地結婚了,就不能離開了。

但是,如果真的想要離開其實也是可以的,只要搞壹次假離婚就可以了。

劉艷傑本是可以離開的,只要跟別人壹樣,搞壹個假的離婚證明就可以了,但是劉艷傑卻不願意這樣做。

在她看來,不管是真離婚還是假離婚,都是需要做壹張證明的,如果真這麽做了,那麽不管是真離婚還是假離婚,都已經是離婚了的。

劉艷傑已經三十多歲了,離開家鄉多年,她或許可以忘記家鄉的風土人情,但是卻始終無法忘記自己還在老家的父母。

劉艷傑的母親也是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女兒,在返鄉潮中,當老母親看到別的孩子陸陸續續都回來,唯獨自己的女兒始終沒有回來的時候,別提有多難過了。

劉艷傑沒有想過要離開嗎?

並不是的,她也想回家,但是彼時她已經結婚了,如果回家,必然要帶上陳建華,但是陳建華是個啞巴,離開了熟悉的地方,在新環境中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就這樣,劉艷傑永遠地留在了農村。

雖然沒能回到家鄉,但是劉艷傑在農村地區依然過得很不錯,在兩口子的經營下,小家庭也是有模有樣的,兩個孩子也先後長大成人,而且也十分孝順父母,這是劉艷傑最為欣慰的了。

“知青”已經是壹個 歷史 名詞了,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忘卻這個詞語,但是,這其中包含的許多故事卻壹直流傳著,或許在部分人眼裏看來那個時代太過辛苦和勞累,但是也有人認為,那個時代是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時代,是值得懷念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