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沂蒙》觀後感
看完中央電視臺八套晚間播放的連續劇《沂蒙》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如果說過去看過的那些無論是《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濱》……等等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題材的作品雖然都很經典,卻沒有壹部像電視連續劇《沂蒙》這樣的集大成者。它不僅集中反映了那個年代人民群眾中發生的“救傷員”、“藏軍糧”、“送軍糧”、“做軍鞋”、“掩護八路軍孩子”…….等壹系列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而且通過人物塑造真實的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中廣大人民群眾在抗爭中做出的平凡而偉大的貢獻,再壹次論證了“得民心者的天下”的主題。該劇有以下幾方面突出的特點:
壹. 在人物塑造上更人性化,更接近歷史的真實性:
該劇在人物塑造上和以往同類題材作品的最大區別是更人性化,更接近歷史的真實性。以往的同類題材的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大多采用單壹的標準,非好即壞。英雄人物的塑造多為“高、大、全”。即崇高、偉大、完美。“好人”是不容許有缺點的。而該劇中的女主人公於寶珍、新愛、新甜,男主人公李忠厚、李繼成、李忠奉等甚至包括英勇犧牲的李繼長等,他們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老百姓。他有很多優點,尤其是對革命的支持,但他們也有各自的缺點。被老伴稱為“老落後”的李忠厚死在了送軍糧的戰場上;兒子當了國民黨與***產黨作對的李忠奉,作為壹村之長的東家——也就是地主,***產黨專正的對象——為保護解放軍的軍糧,為保護同村的鄉親們,和老伴壹起用毒藥毒死日本鬼子,自己也中毒身亡;壹心只想著自家牛的李老四,為保護解放軍“奶牛”活活地被自己心愛的牛拖死;壹向“虐待”兒媳的“惡婆婆”孫旺的母親,為了掩護八路軍養傷的首長故意吸引鬼子被槍殺;就連壹向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二孬,都為了軍糧,為了鄉親和小鬼子拼了命,慘死在鬼子刀下……在民族大義下,他們不再落後,妳能說他們不是英雄嗎?在民族大義下,他們獻出了生命,妳能說他們不偉大嗎?在民族大義下,他們餓著肚子把糧食支援給前線的戰士,妳能說他們不可敬嗎?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他們書寫了壹部新中國成立血淚史。
戰爭結束了,當壹切回歸平靜時,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又開始了自己平凡的生活。而革命中幸存的英雄們也露出了平凡的壹面。比如李繼長這壹典型人物。革命勝利了被城裏的花花世界迷惑了雙眼,忘記了自己***患難的妻子,忘記了含辛茹苦,在戰爭中接連失去五個親人的老母親。妳能說他是完美的英雄嗎?
二. 人物塑造更典型化,活畫出了平凡而偉大的女性群像:
這壹點是以女主人公於寶珍的代表。以往的戰爭題材的作品多以男性為主角,或表現其英勇或其反映殘酷。像《沂蒙》這樣的以壹群女性為主角的戰爭題材的作品幾乎沒有。而且悲劇的體現了女性在戰爭中所受到的巨大的傷害。外表柔弱的女子,面對殘酷的戰爭所表現出的堅韌、勇敢、機智與奉獻精神是令人佩服的。在該劇中表的現也是淋漓盡致。如壹向軟弱的心愛為了掩護八路軍的孩子,在鬼子面前表現出的勇敢堅定;如壹向以惡婆婆著稱的孫旺母親,為了掩護傷員的果斷,於寶珍的大義,李陽的執著,甚至心愛母親的出人意料,無不讓男子漢們汗顏,而這些女人形象又有誰能否定它的真實性呢?
三. 在主題表現上更獨到、更全面:
男人在戰爭中出生入死,以往任何戰爭都離不開女性的參與。這部電視劇在主題表現上更註意反映女性,從女性的角度來表現主題。劇中不僅表現了女性對戰爭的奉獻,更註意表現了女性在戰爭中受到的傷害。這裏不僅包括送兒上戰場,送郎當兵,還包括戰爭後遭到丈夫的拋棄。戰爭後守住亡夫或亡子的靈柩。更包括,戰爭後服侍傷殘的丈夫、兒子等等。不可謂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