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劉誌光的人物生平

劉誌光的人物生平

1959年,考入天津市曲藝團少年訓練隊,跟隨謝舒揚(謝芮芝之子)先生學習單弦、聯珠快書,期間又與桑紅林先生學習劉派京韻大鼓,壹專多能的他從小又愛好曲藝伴奏,這為他後來長期擔任伴奏工作奠定了基礎。

1961年4月,在天津市相關領導的促成下,白派京韻大鼓演員閻秋霞(1927-1988)收徒儀式隆重舉行,副市長婁凝先到場主持,劉誌光作為被選中的學員,與趙學義、李世明、韓桂芬壹起拜在了閻秋霞的門下,成為了白派京韻大鼓的第三代傳人。

拜師之後,閻秋霞希望作為壹個男演員,要多學習白雲鵬老先生的唱法,不要完全模仿自己。劉誌光謹記老師的教導,認真研習白雲鵬老先生的唱片,對於閻秋霞老師的唱腔,他認為老師經過數十年的舞臺實踐,已經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認可,如果完全脫離,觀眾不能夠接受。所以,他沒有死學閻秋霞,也不是不學閻秋霞,而是結合二者的長處,在閻秋霞的唱法基礎上,化歸出老白先生的風味。20世紀90年代中期,作為白派京韻大鼓優秀的傳人,他在曲藝音配像工程中為白派京韻大鼓的創始人白雲鵬先生錄制了音配像並出版,也使得更多的觀眾認識了劉誌光。

“文革”期間,劉誌光轉業到工廠,從此二十余年脫離曲藝舞臺。盡管如此,他並未忘記如親生子女看待自己的閻秋霞老師,在老師被批鬥的那段精神、生活最困難的階段,用自己有限的能力給予了老師很大的幫助。“文革”結束後,劉誌光沒有回到曲藝團,但仍然關心著曲藝事業,他與當兵復員的李誌明壹起,說服了此時已經因為文革中精神上的折磨而意誌消沈的閻秋霞為實驗曲藝團的張雅麗授藝,使得白派京韻大鼓又多了壹位傳人。在閻秋霞患病、垂危期間,他與李世明壹起給予了老師如親子壹般的呵護,直到二人壹起把老師的遺體擡出醫院。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天津的民營曲藝演出市場應運而生。劉誌光受邀重回曲藝舞臺,擔任伴奏工作。長壽園文化站、中華曲苑、明月茶樓等很多曲藝茶園都留下過他的身影,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長期在振北曲藝團擔任三弦伴奏。他雖放下了弦子,但看到曲藝市場中謝派單弦已成瀕危的態勢,他於心不忍,時隔40多年,又重新做回了演員的角色,在明月茶樓唱起了謝派單弦。他經常演唱從謝舒揚、劉洪元(劉誌光的大爺)那裏繼承下來的《武十回》、《高老莊》、《金不換》、《卓二娘》、《胭脂》等經典曲目,與劉洪元先生生前的禦用弦師李玉忠的配合,讓觀眾不由得又回憶起了劉洪元先生在世時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