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弦動我心》:哪個人的中年不曾面對過壹地雞毛

《弦動我心》:哪個人的中年不曾面對過壹地雞毛

每次看《弦動我心》,總忍不住同時回看《克萊默夫婦》,不只是因為二者都是梅姨的經典之作,更是因為,二者裏都有中年的壹地雞毛——只不過,前者展現的是中年女人面對丈夫離開的壹地雞毛,而後者則是中年男人面對妻子離開的壹地雞毛。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女主的原型是紐約東哈林區小提琴老師羅伯塔加斯帕裏切瓦拉斯。導演是曾以執導恐怖片著稱的韋斯·克雷文,他以此片轉型,為我們奉獻了壹部極其精彩的溫情故事片。

影片開場即向人們交代,因丈夫出軌,作為壹直圍繞家庭孩子的典型家庭主婦羅伯塔,中年人生的全部瞬間坍塌。她甚至忘記了,自己曾經是著名的小提琴老師。她痛苦、自責、失望,生活陷入絕望。

她不能理解丈夫,自己的壹切都獻給了家庭,卻要如此對她。

而母親的壹句話“他是個混蛋”警醒了她。

她要為自己而活。

為了生計也為了自己,她開始了尋找工作之旅。

她成為了壹名超市收銀員——多可笑,壹個藝術家,因多年賦閑在家,只能做這個。

可喜的是,她遇到了生命中的壹個貴人——她的老同學,提醒並引薦她去學校應聘。

毫無疑問,她被拒絕了。

壹個多年的家庭主婦再次踏入社會,這是宿命嗎?不,至少羅伯塔不這樣認為。

她拉上自己的兩個兒子,現場合奏壹曲,那美妙的音樂打動了校長,她成為了代課音樂教師,壹幹就是十年。

十年教學生涯中,羅伯塔體味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熱切地投入到壹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付出並享受它;同時,作為壹名教師,贏得學生與家長的喜歡與愛戴,羅伯塔做到了。

用愛用心教學,寬容而不縱容,這從羅伯塔與殘疾女孩的對話,與黑人男孩的母親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

她對腿部殘疾的女孩瓜達羅佩說“要用心站起來,不只是用腿”――相信這話壹定會陪伴女孩壹生。她對黑人男孩納伊姆的母親說,“任何事情並不意味著本該就是這樣”――黑人們爭取權利的鬥爭何嘗不是如此?

音樂常常被人們輕視,在很多學校,孩子們的藝體課常常讓位於“語數外”,但是對壹個人心靈的熏陶與啟迪,常常是壹首歌或壹幅畫,或者是歌曲與畫面之外的那個聲音。我們常常在壹首歌曲的旋律中淚流,在壹幅畫之前長時間駐足凝視,那是藝術的力量,也壹定是我們的心靈得到啟迪的時刻。

影片的真正重頭戲是在那場專業的演出上――雖然羅伯塔已經任教10年,教出了上千名學生,但她的代課身份仍令她的工作隨時會丟掉。

於是,在眾多家長的幫助下,她們組織了這樣壹場演奏會。演出的初衷是為了留住老師,留住課程。而實際的效果,卻早已超出了這個課程本身。

且不說眾多家長的大力支持,更不說宏大的場地——卡耐基音樂廳,單是眾多真正的小提琴大咖們的親自加入,就足以令大家動容。那真的是壹場視聽盛宴,也是壹場屬於羅伯塔和孩子們的勝利!屬於東哈林區教育的勝利!

其實與其說是小提琴手們在演奏,不如說是影片在為音樂的價值代言。

我特別喜歡校長的那句致辭“10年來,通過羅伯塔的小提琴課,成千的孩子開拓了視野,拓展了生活空間”,我更喜歡片尾的字幕上,眾多大咖的名字後面的“himself”,是的,“himself”,那些真正的藝術家為了這部電影,為了孩子們的小提琴課程,親自加入,親自演奏,那是多少金錢都難以實現的!

梅姨的片子,從不以外表面容出眾。我們可能記得撒切爾夫人的中年的優雅和老年的無奈,蘇菲復雜矛盾的內心世界、喬安娜的淚臉以及普拉達女魔頭的氣場,卻記不得她的發型或衣衫。是的,梅麗爾·斯特裏普這個名字,永遠都是演技的代名詞吧。

這部片子裏,她始終穿著寬大的、不合身的衣服,無“型”可言,但妳卻壹定會覺得,她是那樣的楚楚動人,魅力四射——尤其是她與小提琴在壹起時。

她只接觸了四個月的小提琴,便與世界頂級大師同臺演出巴赫的曲子,這對壹個已近50多歲的演員來說,其背後經歷了怎樣的努力,壹定不是我們所能想像得到的。

梅姨的精彩永遠就在於此,有媒體評價“她最艷的時候,永遠都是在電影裏,千變萬化的角色和演技,叫人的心和眼睛壹起繚亂。”

最後,想說,喜歡極了片中她的兩個兒子,偷偷為媽媽征婚,“計謀”為媽媽找壹位能與她琴瑟和鳴的男士***度余生――我相信他們為她找到了!那個高大的男人眼神中的愛意,那由衷地祝福,令我們相信,她在贏得孩子贏得家長學生的同時,壹定會贏得愛情贏得幸福!

其實,影片中的壹地雞毛,最大程度上是工作與事業的問題,而中年人除去家庭、工作,哪個不曾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大小小的困難和問題,但所有的困難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是的,總有壹天,我們會像羅伯塔壹樣,用足夠的智慧、勇氣、能力、運氣與清醒,戰勝困難、重塑自我,贏得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