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戰爭相傳是以爭奪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倫(Helen)為起因,道出以阿伽門農(Agamemnon)及阿喀琉斯(Achilles)為首的希臘軍進攻以帕裏斯及赫克托爾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戰。
希臘神話中時常提到特洛伊戰爭,整個故事是以荷馬史詩《伊利亞特》(Iliad)為中心,加上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悲劇《埃阿斯》(Ajax)、《菲洛克忒忒斯》(Philoctetes),歐律庇德斯(Euripides)的悲劇《伊菲格涅婭在奧利斯》(Iphigenia at Aulis)、《安特羅瑪克》(Andromache)、《赫庫芭》(Hecuba),維吉爾(Virgil)的史詩《伊尼德》(Aeneid)、奧維德(Ovid)的長詩《古代名媛》(Heroides)等多部著作而成,故事詳細地描述了特洛伊戰爭的情況。
“從歷史學、考古學的證據看來,古代的特洛伊曾經發生過戰爭。”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古代中世紀史研究室的副研究員劉健博士肯定地對記者說,“盡管考古發現並沒有提供確實的證據。”
美國好萊塢影片《特洛伊》在中國內地上演,受到熱烈的追捧。盡管在影片中,“神”的因素已被巧妙地剔除,但是這部在荷馬史詩基礎上改編的影片,由於缺乏最基本的史料記載,在歷史真實性問題上受到越來越多的考問和質疑。
歷史上有沒有發生過曠日持久而又極其殘酷的特洛伊戰爭?這個問題不僅在普通人中間引發疑問,也壹直是史學家、考古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
影片《特洛伊》對荷馬史詩進行了新詮釋。
“《荷馬史詩》是壹部神話與歷史相融合的作品,而影片《特洛伊》是壹個純粹的世俗故事,片中的人物關系、人物性格及情節編排都與原著有較大差別。”胡玉娟副研究員說。
眾所周知,荷馬是生活在公元前9世紀的盲詩人,他留下的兩大敘事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記述了壹場人神交互戰鬥的特洛伊戰爭。史詩流傳千古,經久不衰。在《荷馬史詩》中,無論是特洛伊戰爭的起因———特洛伊王子帕裏斯誘走了斯巴達王的妻子海倫,還是戰爭的進程和結局———斯巴達王及其兄長聯合希臘諸邦圍困、攻打特洛伊長達10載,最後以木馬計大破敵軍,凡人行為始終受到奧林匹斯山諸神的幹預,對陣雙方英雄人物的命運也掌握在天神的手中。
不難發現,影片《特洛伊》試圖以現實的眼光“復原”那場戰爭,演繹形式已和《伊利亞特》、《奧德賽》迥然不同。
在經歷戰爭的時候,特洛伊苦於沒有文字。
在地圖上,土耳其境內壹個叫做希薩爾利克的小鎮就是古代特洛伊城的所在地。今天的史學研究者普遍認為,特洛伊戰爭發生在公元前12世紀。“那時是青銅時代的末期,特洛伊並沒出現文字,沒有為後世留下戰爭的記錄。”劉健博士說。
至今,歷史學家在研究特洛伊戰爭的時候,依然不得不追隨考古學家的腳步。“創作於公元前9世紀的荷馬史詩是希臘人關於那場戰爭的最早的,也是唯壹的史料,迄今為止,尚未從周邊地區找到可以映證這場戰爭的可靠文獻資料。這也正是引發特洛伊戰爭真偽爭論的直接緣由。”胡玉娟博士說
特洛伊之戰壹度被認為是文人綺麗的神話和想象。
特洛伊戰爭留給後世的印象永遠和荷馬史詩的“神”分不開。神話給戰爭籠罩了虛幻的外衣,使它撲朔迷離,儼然是文人的、沒有現實原型的藝術想象畫卷。
希臘神話
希臘神話是歐洲最早的人民口頭創作,大約產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到公元前八世紀之間。它歷經古希臘人數百年口口相傳,代代相承,不斷地藝術加工,在以後的各種文學、歷史、哲學著作中保存下來。
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個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類的起源、神的產生及其譜系等內容。相傳古希臘有奧林匹斯十二大神:眾神之主宙斯,天後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術神及太陽神阿波羅,狩獵女神與月神阿爾忒彌斯,愛與美之神阿弗羅狄忒,戰神阿瑞斯,火神與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爾墨斯,農神德墨忒爾,竈神赫斯提亞。他們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匹斯神統和生活的各種現象與事物,組成以宙斯為中心的奧林普斯神統體系。
英雄傳說起源於對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臘人對遠古歷史和對換自然界鬥爭的壹種藝術回顧。這類傳說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與人的後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們體力過人,英勇非凡,體現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豪邁氣概和頑強意誌,成為古代人民集體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傳說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體態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樂,參與人的活動。神與人的區別僅僅在於前者永生,無死亡期;後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臘神話中的神個性鮮明,沒有禁欲主義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因此,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文學的土壤,而且對後來的歐洲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
真正開始發掘的人應該是海因裏希·施裏曼
特洛伊戰爭結束了,但關於其歷史真實性的爭議卻延續了3000年。在古典時代,人們對荷馬史詩深信不疑,認為那是希臘人早期的壹段歷史;阿喀琉斯、阿伽門農確有其人,他們是古希臘文化中的英雄,而特洛伊是希臘人取得輝煌勝利的壹個地方。據說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4年攻打波斯人時,曾在特洛伊作短暫停頓,並向幫助希臘人戰勝特洛伊人的神像獻祭。後來的羅馬人對荷馬史詩的真實性的信念依然沒有動搖,他們稱特洛伊為伊爾昂,並在小亞細亞北部據認為是古特洛伊的所在地興建了壹個叫新伊利昂(新特洛伊)的城市。但到了18、 19世紀,特洛伊和特洛伊戰爭的真實性越來越受到懷疑,它們被看成是模糊不清的神話或傳奇,學者們甚至懷疑有沒有荷馬這個人。他們推測荷馬史詩並非出自壹人之手,而是許多位詩人的***同之作。在漫長的歲月中,詩人們不斷地加工潤色,並系統地記錄下來,以故事的形式代代相傳。歷史學家只能將古希臘文明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他們認為,在那之前,愛琴地區只有貧困、不識字的農民,根本沒有荷馬史詩中的繁華城市和掌握大權的國王們。1822年以前,這個看法還十分流行,但正是這壹年,考古史上的傳奇人物施裏曼在德國北部梅克倫堡的壹個牧師家庭出生了。他將推翻當時的權威之說,向人們再現愛琴文明的輝煌。
受家庭的影響,施裏曼從小就對古代歷史有濃厚的興趣。1829年的聖誕夜,7歲的施裏曼得到父親贈送的壹本插圖故事書《伊利亞特》,關於特洛伊戰爭的美麗的神話傳說深深地使他著迷。後來他在自傳中寫道,在童年的理想中,“能夠想象的快樂”莫過於和壹位誌同道合的伴侶“在發掘遠古的遺跡中度過壹生了”。施裏曼由於家境貧寒,14歲就開始當學徒,後來還當過水手、銀行信差、商行的辦事員和商務代理人,到過俄國、美國等地。由於聰明能幹,有非凡的語言天賦,他不僅在事業上獲得成功,發財致富,而且還掌握了15種語言,能閱讀他所鐘愛的荷馬史詩的原著。施裏曼熟記了《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的詩句,對它們的真實性深信不疑。他相信,荷馬講述的是真實的歷史,通過考古發掘能夠找到荷馬史詩中的城市遺址和英雄們的墳墓。
19世紀60年代,施裏曼已經腰纏萬貫,發掘荷馬史詩中記載的城市的願望也更加迫切。1868年,他來到希臘和小亞細亞,第壹次踏上荷馬史詩中的這片土地。他興奮不已,這裏的壹切都使他想起荷馬史詩中的詩句,他在伊大卡島參觀時寫道:“每座山,每塊石,每條河,每壹個橄欖園都使我想起荷馬。我發現我猛地壹躍,飛越了幾百年,進入具有古希臘騎士風格的閃光年代。”他想找到證據驗證荷馬史詩的準確性,決定不再經商,要盡他最大的努力去發現荷馬史詩中的傳奇城市。他在書中寫道:“的確,我需要錢,但是,錢這東西只能作為我實現壹生偉大理想的工具。”
不老的傳說特洛伊之謎(2)
1869年,施裏曼與他的俄國妻子離了婚。年已47歲的他如此醉心於古希臘的文化和歷史,以至於認為只有希臘女人才適合做自己的妻子。他請朋友為他介紹,並強調“她必須對荷馬充滿熱情”。很快施裏曼如願以償,娶了17歲的希臘姑娘索菲亞為伴侶。雖然兩人年齡懸殊很大,但誌趣相投,婚姻十分美滿。新婚後的施裏曼不久就攜帶妻子動身前往土耳其,去尋找傳說中的特洛伊古城,實現童年的夢想。
特洛伊究竟在哪裏呢?根據荷馬史詩的記載,人們只能推測出它大致的位置是在小亞細亞西北部沿岸壹帶,靠近赫勒斯滂海岸(達達尼爾海峽)。在施裏曼之前,許多人曾在這壹帶找尋過這個傳說中的城堡,但踏遍青山卻壹無所獲。施裏曼手捧荷馬史詩,重點在土耳其西北部的布納爾巴希村和希薩爾雷克山進行考察,許多人認為布納爾巴希村有冷熱二泉存在,村後的小山像是城堡的所在地,也就是特洛伊故址的所在地。但施裏曼把這個地方的環境與荷馬史詩中的描述進行對比後,很快排除了這個可能性。因為布納爾巴希村遠離海岸(距海13公裏),而據荷馬描述,希臘聯軍駐地離特洛伊不會太遠,希臘人甚至能聽到特洛伊城中的長笛聲。而且,當年阿喀琉斯追擊赫克托耳時曾繞城三周,若城堡建在村後山岡上,這壹切根本不可能發生。他認定,希薩爾雷克山的可能性更大,它雖然沒有冷熱二泉,但離海近,地形更符合荷馬的描述,而且,它附近有壹座城市的遺跡,這個城市被學者認為就是羅馬人所建的城市新伊利昂。他相信,荷馬的特洛伊就在希薩爾雷克山下。施裏曼這種“按圖索驥”、迷信荷馬的做法在當時被傳為笑柄。
在千方百計才取得土耳其政府的挖掘許可證之後,施裏曼於1871年正式在希薩爾雷克山動工挖掘。這位對荷馬史詩抱有熱情浪漫想象的考古愛好者,當時的挖掘方法有些魯莽。他不像專業考古學家那樣小心翼翼地對遺址進行挖掘,而是雇傭了100多民工,命令他們盡量挖寬挖深,從小山的這壹端挖到那壹端,挖出了壹道130英尺長的坑道,有人諷刺道:“他簡直是在挖蘇伊士運河,哪裏像是在考古現場挖掘。”但施裏曼不管這些,壹心只圖盡快找到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
使施裏曼大感意外的是,他發現了埋在山丘下的壹大片城市。壹層壹層的廢墟壹個壓壹個,每壹層代表著壹個城市,各層之間又有多層泥土相隔。有幾層有灰燼存在,表明城市曾被火焚燒過。但施裏曼對上面的幾層不感興趣,他認為真正的特洛伊,即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應該是最下面或靠近最下面的地層。他大刀闊斧地掘毀了上面的幾層,許多有價值的遺址就這樣消失了,當時許多學者對這種無法挽回的損失大為痛心,斥責施裏曼是“特洛伊的第二個破壞者”。
最初的發掘使施裏曼感到失望和困惑,壹挖到底的結果表明,在荷馬描繪的特洛伊之前,還有更早的居民居住在這裏。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物出土,大多數是石器和陶器,陶器中大多數是單色陶瓶,造型很獨特,有人面形的,女人形的,瓶身上捏塑出手和胸部,瓶頸上有眼耳鼻眉。施裏曼心裏充滿了疑惑,荷馬史詩中那些閃光的金屬在哪裏?他把所挖掘出的城市遺址命名為特洛伊Ⅰ,繼續尋找真正的特洛伊。
到了1873年,荷馬終於沒有使施裏曼失望。民工們在接近小丘遺址的底層挖出了壹條5米多寬的石鋪路面,施裏曼斷定,這條街道的盡頭壹定有壹座大型建築物的遺址。他馬上加派人手,沿街掘進。街面上覆蓋著壹層2.5~3米厚的灰燼,在黃、紅、黑色的木灰中摻雜著燒透了的磚石碎片。施裏曼確信,他終於找到了那座被希臘聯軍焚毀的城堡。同年5月,壹大棟建築物的遺址展現在施裏曼眼前,雖然這座建築物並沒有預想中的豪華,但施裏曼毫不遲疑地認定,他已經找到特洛伊國王普裏阿摩斯的宮殿。他向全世界宣告了他的發現,但遭到的是壹片指責和懷疑。既然普裏阿摩斯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還有待考證,施裏曼憑什麽確定他發現的就是普裏阿摩斯的宮殿呢?學者們的口誅筆伐使狂喜的施裏曼大為泄氣,他拿不出任何的證據來證實他的發現。幾年的挖掘使他疲憊不堪,壹度決定打退堂鼓。也許,荷馬的特洛伊壓根兒就不存在。
但是,幸運之神沒有拋棄施裏曼。就在他決定打道回府的前壹天,即1873年6月14日,施裏曼在“普裏阿摩斯宮殿”的壹堵圍墻下,無意中見到了期盼已久的金屬的閃光。他抑制住內心的狂喜,不動聲色地叫索菲亞遣散了民工。他不想讓民工把發現黃金的事上報給土耳其政府,因為根據許可證的要求,發掘者應將所發現文物的壹半上繳給土耳其政府。而施裏曼決心把找到的文物上繳給希臘政府,他已把希臘看成了他的家。
民工壹走,施裏曼就開始在那堵隨時都要倒塌的墻下拼命地挖金子,壹件又壹件的寶貝從他的手中遞到了索菲亞的手中。施裏曼後來回憶道:“這需要很大力氣,還會碰到極大的危險,因為這座堡壘的墻——我必須在墻下發掘,隨時都會倒塌在我身上。但是看到這麽多的器物,每壹件對考古學家都是無價之寶,使我顧不到危險,也想不到危險。”據說索菲亞用她的紅披肩,把這裏的寶藏偷運到他們倆人居住的小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