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奮鬥了那麽久,還是壹無所有?
這種挫敗感真的可以壓的自己喘不過氣來。如果是把自己放在三年之前,我想我不會知道這種求而不得的無助感可以那麽的刻骨銘心。
有人說妳沒有成功,是因為妳還沒有足夠努力。可我覺得自己好像已經被折騰得精疲力盡了。同時又會覺得自己真的很沒用,好像什麽事情也做不好,什麽事情也做不成。慢慢地,妳就會開始在心裏質問:“為什麽是我呢?憑什麽是我呢?”
很多人吐槽趙寶剛這次拍的《青春鬥》有失水準,裏面的五個女主角的人設都很不討喜。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很重要的壹點,這畢竟是藝術作品,為了情節和劇情需要,把很多人物的性格特點刻意地放大,比如向真,她太真實了,在中國這樣的大環境下,這樣的人我覺得幾乎是不可能有的。因為從我們懂事起,我們就已經在開始學著偽裝自己,學著戴壹副面具。
但是無可否認的是,這部劇的劇情卻道出了很多青春的熱血與心酸。
畢業三年,考了三次研究生,壹次又壹次的與夢想中的學校擦肩而過,壹次又壹次的逼迫自己從失敗中站起來,然後看著所有往昔的努力都化作泡影,然後壹遍又壹遍的,不知道是在問上天還是問自己,為什麽會這樣?
而每當聽到或看到壹個個來自於自己朋友的就業或者深造的好消息時,這種質問似乎開始在全身肆虐,最終或化作眼裏想落下而不敢落下的淚水,或化作只能在心裏默默哀嘆的命途多舛四字。最終也許會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晚上,躺在床上,望著頭頂的天花板,然後念出那個答案:“為什麽不能是妳呢?憑什麽不能是妳?”
《青春鬥》讓我知道了另壹個答案:青春就是拿來奮鬥的,即使失敗了無數次。
是啊,我奮鬥了無數次,失敗了無數次,我現在壹無所有,沒存款,沒戀愛,沒事業。但是我如今已經明白:路壹直都在,奮鬥也就會壹直在,而奮鬥的日子才能稱之為“青春”。
青春就是為了奮鬥,而奮鬥成就了青春。
每個人在青春的路上都會有得有失,就像電視結局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