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婦女衣飾,惟務潔凈,尤不可異眾。且如十數人同處,而壹人之衣飾獨異,眾所指目,其行坐能自安否?
譯述婦女們穿的衣服,只要幹凈整潔就行了,切不可與眾不同。如果十幾個人呆在壹起,其中壹個人的衣服鮮艷華麗,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她壹人身上,她坐立行走,還能同往常壹樣自如嗎?
評析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被看作是男子的附屬品。封建禮法制度對婦女更是做了種種限制和要求。此則"婦女衣飾務潔凈"也是從男子觀點出發,對婦女作出的規範。這是那個時代的產物。現代社會講求"男女平等","女權運動"早已在世界上蓬勃開展,婦女和男子壹樣具有自身價值。同樣為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當今世界女總理、女部長已經屢見不鮮,各行各業婦女都有傑出人物。可以說"男女平等"是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壹種表現。
人之所欲,應遵禮義
原文飲食,人之所欲,而不可無也,非理求之,則為饕為饞;男女,人之所欲,而不可無也,非理狎之,則為奸為淫;財物,人之所欲,而不可無也,非理得之,則為盜為賊。人惟縱欲,則爭端起而獄訟興。聖王慮其如此,故制為禮,以節人之飲食、男女;制為義,以限人之取與。
君子於是三者,雖知可欲,而不敢輕形於言,況敢妄萌於心!小人反是。譯述飲食是人的自然欲望,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合道理地去追求它,就是貪吃;男女之事是人的本能欲求,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去滿足需要,那就是奸淫;財物,誰都想獲得,是不可缺少的,靠非法手段取得財物,就成了盜賊。人如果只求放縱自己的欲望,就會引起爭端,並且免不了要打官司。古代聖王考慮到這些問題,因此制定了禮儀,以節制人的飲食和男女關系,制定了道義,以限制人對財物的獲取。君子對於飲食,男女,財物這三樣東西,雖然知道是自己所需要的,但是不敢表達出來,更何況是萌生妄想呢!小人正好和君子相反。
評析此則"禮義制欲之大閑",就是說禮義是限制人的各種欲望的基本準則。作者承認"飲食""男女""財物"是人的基本欲求,就像古人說的"食色性也"。這些欲望對人的生存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但如果放縱對欲望的追求,通過不合理的手段滿足欲望,那就會做出非法的事來。封建社會是君主專制的社會,不像當今的法制社會,用各種法律來維護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關系,保持社會的穩定。封建社會有壹套適合於封建統治的禮義規範,用道德力量來限制人的行為。封建禮義就是封建社會人人都要遵守的行為規範。是社會的道德標準。人對各種欲望的滿足都要符合這種規範,否則,就會受到譴責和懲治。
財色不可茍得
原文聖人雲: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此最省事之要求。蓋人見美食而下咽,見美色而必凝視,見錢財而必起欲得之心,茍非有定力者,皆不免此。惟能杜其端源,見之而不顧,則無妄想,無妄想則無過舉矣。
譯述聖人說:"不去看那些可能引起欲望的東西,心裏就不會感到迷亂。
這是省去諸多煩惱的秘訣。壹般來說,人見了美食就要咽口水,見美色就會註目凝視,見了錢財就會引起貪求的心思,如果不是思想堅定的人,都難免如此。只有能徹底斷絕這些貪欲的根源,對它們視而不見,就不會產生妄想了,沒有妄想就不會在這些事情上犯錯誤了。
評析"不見可欲,便心不亂",其實這是壹種消極逃避的思想。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美食,美色,財物,能引起人的欲求是合乎自然本性的,這些東西在世界上無處不有,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它們本身不是罪惡的根源,況且壹個人如何能對這些東西視而不見呢?說是視而不見,只是自欺欺人罷了。世界上能引起欲望的東西太多了,靠躲避來防止犯錯誤是根本辦不到的。要想使人不被那些能引起欲望的東西迷惑而做出不該做的事情來,壹方面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人的思想覺悟,提高人的道德意識,另壹方面要加強法治建設,提高人的法律意識,讓人們能自覺地依法行事,用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從這則語錄也可以看出封建社會人們幾乎沒有什麽法律觀念,強調的是修身養性,認為道德修養高了,就可以斷絕各種欲望,人就不會有過錯。可見道德力量在封建社會對人的行為規範是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的。
人不可迷途情欲
原文子弟有耽於情欲,迷而忘返,至於破家而不悔者,蓋始於試為之,由其中無所見,不能識破,則遂至於不可回。
譯述子弟中有人沈迷於情欲之中,迷途忘返,以至於敗壞家業而不知悔改。這些人開始時都是想嘗試壹下,由於心中沒有見識,不能看透這樣做的後果,於是就發展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評析馮夢龍《警世通言》中有壹則著名的故事《杜十娘怒沈百寶箱》,流傳很廣。杜十娘雖然出身妓女,但她有情有義,有膽有識,早已厭倦了妓女生活。將自己的終身托付給情人李甲,幾經周折,終於逃出了煙花巷,和李甲坐船南下回家。然而杜十娘托付終身的這個李甲並不是壹個忠誠可靠的人。他本來就是壹個浪蕩公子哥,家住浙江紹興,也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萬歷年間朝廷準許官宦子弟交納糧米到京城入大學,科舉時容易考中。李甲也借機來到京城入太學作了監生。但他並不專心學業,尋花問柳,認識了京城名妓杜十娘。李甲本是風流公子,杜十娘又堪稱才色無雙,兩人壹見傾心,情投意合。從此李甲不惜破費巨金,長住於妓院之中,與杜十娘朝歡暮樂,終日廝守,形影相從,雖是嫖客與妓女,但也如同夫婦壹般,海誓山盟,永不變心。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壹年有余,李甲哪經得起這樣花費,手頭銀錢漸少,妓院老鴇對他也逐漸冷淡,他父親李布政在家聽說兒子耽迷於妓院,幾次寫信,喚他回去,但他迷戀杜十娘美色,只在妓院裏拖延,後來聽說父親發怒,更不敢回去了。以至於後來李甲不名分文,妓院老鴇只想趕他出去,知道他沒錢,所以答應他拿三百兩銀子替杜十娘贖身。李甲和杜十娘籌借到了銀錢,交與老鴇,杜十娘重獲自由。於是二人搭船打算回江南老家,泊船瓜洲渡口時,遇到壹個富家子弟孫富。這孫富壹見杜十娘生得國色天香,不覺魂搖魄蕩。起了不良之心。請李甲到岸上喝酒,逐漸問清了李甲和十娘的來龍去脈,抓住李甲攜妓回家,恐怕不被家人所容的心理,裝出壹副真誠肯切的模樣向李甲陳說利害,指出攜妓回家的嚴重後果,並且願以千金換取十娘。李甲本來就是個沒主意的輕薄浪子,聽了孫富壹席話,不覺心動,見利忘義,賣了十娘。
十娘久歷煙花,積攢下價值萬金的金銀珠寶,秘藏匣中,本想到家後替李甲潤色行裝,博取父母歡心,現在聞聽到李甲忘情負義,轉賣了自己,真是痛不欲生,無奈自己所遇非人。將匣中珠寶,當著圍觀人群和李甲,孫富的面,壹件件投入江中,痛斥李甲負心薄幸。罵道:"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妾不負郎君,郎君自負妾耳!"抱持寶匣,投江而死。
杜十娘的悲劇令人同情、令人惋惜。而那個薄情公子李甲耽於美色,無情無義,幾百年來壹直遭人唾罵。
子弟應適當交遊
原文世人有慮子弟血氣未定,而酒色博弈之事,得以昏亂其心,尋至於失身破家,則拘之於家,嚴其出入,絕其交遊,致其無所見聞,樸野蠢鄙,不近人情。殊不知此非良策。禁防壹弛,情竇頓開,如火燎原,不可撲滅。況居之於家,無所用心,卻密為不肖之事,與出外何異?不若時其出入,謹其交遊,雖不肖之事習聞既熟,自能識破,必知愧而不為。縱試為之,亦不至於樸野蠢鄙,全為小人之所搖蕩也。
譯述世上有人考慮到年輕人尚未成年,血氣不足,酒色賭博這些事,會擾亂他們的心神,以至於喪失品德,敗壞家業。於是把年輕子弟拘留在家裏,嚴防他們的出入,斷絕他們和外界的往來,以至於使這些年輕子弟缺乏見聞,愚蠢鄙陋,不懂得人情道理。豈不知這樣做並非良策。壹旦對他們的管教松弛下來,這些年輕子弟的情欲就會爆發出來,如同野火燎原,不可撲滅。況且把他們拘留在家裏,整天無所事事,就會偷偷地做些不該做的事,這樣壹來和讓他們外出有什麽區別呢?不如按時讓他們出去,告訴他們交朋友要謹慎,對於那些不該做的事他們眼見耳聞,心中有數,自然能夠看得出來,壹定知道羞愧而不做那樣的事。即使試著去做這樣的事,也不會愚蠢鄙陋,完全被小人左右愚弄。
評析袁采針對有些家庭因害怕年輕子弟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染上惡習,於是把年輕人拘禁在家裏,斷絕他們與處界交往的錯誤做法,指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年輕人應該與人交往。只是在交往時要謹慎小心,這樣可以開闊年青人的眼界,增加他們的閱歷,使他們在與人交往時能辨識好壞,不至於輕易上當受騙,袁采對年輕人的這種教育原則,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有值得借鑒之處。
現代社會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十分重視,但對壹些問題又頗感頭疼,比如對待孩子的交往問題,有的父母害怕孩子到外面和人學壞,嚴格限制孩子外出,把孩子關在家裏,認為這樣孩子就入了保險箱。其實這些父母忽略了正常的社會交往對孩子健康成長所起的作用。每個孩子將來都要走向社會,投入到社會生活之中,要想讓他們適應這個復雜多變的社會,就應該讓孩子有正常的交往,父母要教導孩子如何與人交往,在與人交往時要註意哪些問題。引導孩子與品德修養好的人交往,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父母可以通過社會上的壹些不良現象或結合自己的某些經驗教訓,告誡孩子不能與哪些人交往。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提高自己判別是非的能力,培養起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為孩子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壹味把孩子關在家裏,的確使孩子減少了學壞的可能性,但也容易使孩子缺乏正確的是非觀念,形成孤僻的性格,走入社會後也無法與人交往無法適應社會,那後果是很可怕的。
持家常存憂懼
原文起家之人,生財富庶,乃日夜憂懼,慮不免於饑寒。破家之子,生事日消,乃軒昂自恣,謂"不復可慮"。所謂"吉人兇其吉,兇人吉其兇",此其效驗,常見於已壯未老,已老未死之前,識者當自默喻。
譯述創家立業的人積聚起財富之後,就會每天憂慮不安,恐怕將來仍不免於饑寒交迫的境地;敗壞家業的人,使家財逐漸減少,但還氣宇軒昂地任意胡為,說:"將來沒有什麽可擔心憂慮的。"這就是所說的"有福之人把有福看作不幸的事,而無福之人卻以不幸為好事。"這句話經常在壹個人已經是壯年,但還未到老年,或已經是老年但還沒死之前應驗,有見識的人應當自己領會這個道理。
評析創業者知道創業艱難,所以兢兢業業勤儉克己,壹心想讓家業興隆旺盛。殊不知後世子孫多是不肖之人,不知祖先創業艱難,坐享其成,揮霍無度,最終往往落得個破家敗業的下場。《紅樓夢》中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雖然鼎盛壹時,號稱"詩禮簪嬰之族,鐘鳴鼎食之家",但子孫多是不務正業,耽於享樂的花花公子。薛家的公子薛蟠,自幼喪父,被母親溺愛縱容生活奢侈,說話傲慢,雖然上過幾天學,但字也沒認識幾個,終日鬥雞走馬、遊山玩水。雖然是皇商,但對生意上的經營運作壹概不知,靠他祖父的舊日情分,在戶部掛了個虛名,壹切事務都由家人夥計去辦。但這些家人夥計見薛蟠是個無用的人,就營私舞弊起來,生意也就日漸垮了下來。薛蟠號稱呆霸王,壹貫倚財仗勢,胡作非為。
相中了英連後,竟然喝令豪奴將先前買主馮冤打死。打死了人他也不當回事,與母親妹妹上了京城,入京之後,他仍然惡習不改,每日只知縱情享樂,後來又吃了人命官司,受了流放之刑。
賈家寧榮兩府子孫也多是不肖之徒,賈赦為了二十把扇子逼死了石呆子,六七十歲的人還要娶賈母身邊的丫環鴛鴦為妾,簡直毫無禮義廉恥可言。賈珍賈璉賈蓉等人更是只知縱情享樂,吃喝嫖賭無壹不好,諾大的祖宗家業,也讓他們揮霍殆盡了。
家富不可懈怠
原文起家之人,見所作事無不如意,以為智術巧妙如此,不知其命分偶然,誌氣洋洋,貪取圖得。又自以為獨能久遠,不可破壞,豈不為造物者所竊笑?蓋其破壞之人,或已生於其家,曰子曰孫,朝夕環立於其側者,他日為父祖破壞生事之人,恨其父祖目不及見耳。前輩有建第宅,宴工匠於東廡曰:"此造宅之人。"宴子弟於西廡曰:"此賣宅之人。"後果如其言。近世士大夫有言:"目所可見者,漫爾經營;目所不及見者,不須置之謀慮。"此有識君子知非人力所及,其胸中寬泰,與蔽迷之人如何。
譯述創立家業的人,看見自己所做的事沒有不稱心如意的,就認為自己的智謀已經十分巧妙高明了。不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命運裏偶然的事,得意洋洋,貪婪索取,不知滿足。自認為家業能夠永遠興盛下去,不能被敗壞,這種想法能不為造物者所恥笑嗎?那些敗壞家業的人早已生在了他們家,或是兒子或是孫子,每天環立在他身邊的,都是有朝壹日會敗壞父輩祖輩創立的家業的人。只可惜他們的父輩祖輩看不到這些人傾家蕩產了。前輩有人建造宅第房屋,在東廂房宴請工匠說:"這是建造宅第的人。"在西廂房宴請自家子弟,說:"這些是將來賣掉宅第的人。"後來發生的事果然應驗了他的話。近世有個士大夫說:"能夠看見的,就慢慢地經營好了;不能夠看見的,就不用去謀劃考慮了。"這是有見識的人知道有些事情是人力所不及的,所以,他心中寬緩安定,和那些被遮蔽迷惑的人相比,當然是有所不同的。
評析任何事物都有壹個發生、發展、滅亡的過程。壹個家庭也是這樣,祖先創業的時候,壹帆風順,興旺鼎盛,赫赫揚揚,自以為能永保無虞。然而事情不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再龐大的家業也有衰敗雕零的時候。
《紅樓夢》中的賈家祖先建立軍功,被封為寧國公和榮國公。壹百多年間家運興旺,聲勢顯赫,子孫享盡榮華富貴,個個安富尊榮,耽於享樂,這個龐大的家族逐漸從內部空虛墮落了,最後被抄家,樹倒猢猻散,落了個壹敗塗地的下場。拿王熙鳳來說,在賈家深得賈母、王夫人看重,壹貫巧使心機,媚上欺下,幹了多少坑人害命的事,壹時間兩府上下主仆對她巴結奉承。她很是風光榮耀,但最後落了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可悲下場,三十幾歲就命歸黃泉了。
《金瓶梅》中西門慶娶了五房妻室,家財巨萬,而且謀了官職,有錢有勢,稱霸壹方。但後來西門慶縱欲過度,喪了性命,家業衰敗,媳婦有的改嫁了他人,有的被賣到官府,甚至做了娼妓。唯壹的壹個兒子也被和尚點化出家還他的孽債去了。西門慶壹家盛衰變化何其迅速啊!
君主專制時期的歷代開國君主,開國創業深知江山得來不易,因此能夠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勤於政務,能夠為人民做壹些實事,因此歷代王朝壹般在開國之初都能顯現出興旺繁榮的局面。後世皇帝貪圖享樂,荒淫無度,早忘了祖先創業之艱難,弄得民不聊生。於是被新生的王朝所取代。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就是在各個王朝的興廢變化中前進的。
持家宜量入為出
原文起家之人,易為增進成立者,蓋服食器用及吉兇百費,規模淺狹,尚循其舊,故日入之數,多於日出,此所以常有余。富家之子,易於傾覆破蕩者,蓋服食器用及吉兇百費,規模廣大,尚循其舊,又分其財產立數門戶,則費用增倍於前日。子弟有能省用,速謀損節猶慮不及,況有不之悟者,何以支持乎?古人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蓋謂此爾。大貴人之家尤難於保成。方其致位通顯,雖在閑冷,其俸給亦厚,其饋遺亦多,其使令之人滿前,皆州郡廩給,其服食器用雖極華侈,而其費不出於家財。逮其身後,無前日之俸給、饋遺使令之人,其日用百費非出家財不可。況又析壹家為數家,而用度仍舊,豈不至於破蕩?此亦勢使之然,為子弟者各宜量節。
譯述創立家業的人,之所以能夠把財富越積越多,就是因為他們在服裝、飲食、器皿、用具上以及在紅白喜事的操辦和各種日常花費上都很節儉,遵循發家之前的規矩,從不鋪張浪費,因此,每天收入的錢財總要多於支出的,所以他們能經常有所剩余。富家子弟之所以容易傾家蕩產,就是因為他們在服裝、飲食、器皿、用具上花費太多,操辦紅白喜事規模太大,總要依循舊制,並且數位兄弟又把財產分開各立門戶,這樣日常費用就比從前增加了好幾倍。子弟中有的人能節省費用,作長遠打算,恐怕還來不及呢,何況有的子弟尚未省悟,如何才能把家業支持下去呢?古人說:"從節儉進入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再回到節儉就困難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權貴人家也不能保證子孫永不敗壞家業。當他們身居高位的時候,即使不是主管要害部門,國家發給的奉祿供給十分豐厚,別人贈送給的禮物錢財也很多,他們面前那麽多差役仆從,費用都是由州郡官方供給,他們的服飾、飲食、器皿、用具雖然都極其豪華奢侈,但那些費用都不是由自家財產中支付的。等到這些權貴的後世子孫,沒有父祖輩做官時國家撥給的奉祿供給,也沒有別人贈送的錢財禮物。差役仆從的薪水,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費用,都不得不從自家財產中支出。況且後世子孫又把壹家分成好多家,而各種用度還和往昔壹樣,怎麽能夠不傾家蕩產呢?這也是形勢所趨,不可避免的事,做子弟的,都應量入為出,勤儉持家。
評析大家也好,小家也好,都應該量入為出,不過於奢侈靡費,才能保持家業興旺。如果日常生活中缺少計算,鋪張浪費,日久天長即使家財萬貫,也會入不敷出,難免落得個家業雕蔽的下場。古往今來,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紅樓夢》中的賈家,憑仗祖上的世襲爵位,子孫後世享盡榮華富貴。穿的是綾羅錦緞,用的是金銀玉器,吃的是山珍海味,每日都是酒海肉山,聽曲唱戲,往來應酬都極盡奢侈豪華。秦可卿不過是賈家的壹個孫媳婦,年少早夭,喪事辦得何其隆重,何其奢華。只因賈蓉沒什麽官職,為了面子上好看,就花了壹千二百兩銀子買了個龍禁尉的空缺,這樣往靈幡經榜上寫時就好看了。壹個喪事,張張揚揚整整辦了壹個月,破費了無數銀錢。賈家寧國、榮國兩府,主仆差役近千人,全都安富尊榮,窮奢極奢,等到被錦衣軍查抄之後,才露出真相,賈政查看歷年收支帳薄才發現"所入不敷所出,又加連年官裏花用,帳上有外浮借的也不少。再查東省地租,近年來所交不及祖上壹半,如今用度比祖上更加十倍。"賈政看了這些,急得直跺腳,說:"這了不得!我打量雖是璉兒管事,在家自有把持,豈知好幾年頭裏已就寅年用了卯年的,還是這樣裝好看,竟把世職奉祿當作不打緊的事情,為什麽不敗呢!我如今要就省儉起來,已是遲了。"賈家那樣壹個封建社會世襲爵位的大家族,不能量入為出,勤儉持家,逐漸從家族內部腐朽墮落起來,最後落了個家亡人散的可悲下場。我們現代社會的小家庭,更要把勤儉持家,量入為出作為生活原則,才能維護家庭的和睦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