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迷失的親情

迷失的親情

姜姨去年六月十二日去世,終年六十二歲。

這消息是老媽告訴我的。在我從西班牙回國的第二天晚上,老太太失眠,半夜裹著被子跟我感慨說,妳姜姨走了也好,她活著也是受罪。

從五十歲開始,整整十二年,姜姨從癡呆到失語,到慢慢生活不能自理,最後癱瘓在床,直到離世。

造成姜姨癡呆的最直接原因,只是因為壹套房子。也許她到死也沒有想明白,弟弟妹妹為什麽會這麽對待她。

姜姨是爸爸的同事,也是我們家的鄰居。

在爸爸單位的那棟筒子樓裏,我們壹***住了七年。

那時候,姜姨三十多歲,在單位的招待所上班。

我們家跟姜姨家是緊挨的,每天,誰家做飯從廚房飄出的香味都能猜的大差不離。

記憶裏,姜姨特別愛幹凈,頭發向來都是盤著的,壹絲不亂。就連她的女兒珊珊也被她收拾得像只小蝴蝶。

姜姨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她是老大。他們兄弟姐妹的感情很好,姜姨家經常人來人往,珊珊的兩個姨媽和舅舅帶著孩子動不動就來串門。

二零零壹年,姜姨父親單位要蓋壹棟福利房,作為單位中層,姜姨父親有壹個套三的住房指標,不過,需要上交三萬八千元,作為房屋的購買費用。

那時候,青島西海岸的樓市還在起始階段,老百姓人對於房子還沒有多少投資的概念。姜姨父母覺得自己已經有壹套房子,又上了年紀,幾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房子,所以沒有必要再去花錢另外買房。

姜姨的兩個妹妹在事業單位上班,壹個弟弟是老師,另外壹個做生意,經濟狀況都比姜姨家強。他們對父親的那個住房指標沒有興趣。

姜姨有自己的考慮,她和丈夫張叔只有珊珊壹個女兒,不想讓孩子離自己太遠,以後珊珊結婚,哪怕不住在壹起,有自己的房子也是好的。再說自家住的這套小居室才三十幾個平方,三口家住在壹起實在有些拘謹,誰不願意住在大房子裏呢?

於是,姜姨跟父母商量,用父親的住房指標,三萬八千元的購房費用她出,到時候房子下來,再過戶到姜姨的名下。

對此,大家都沒有異議。

於是,姜姨和張叔夫妻倆拿出所有的積蓄,湊齊了三萬八千元,交給了姜姨父親的單位。

第三年,房子如期交付。

有壹回,姜姨跟老媽聊起來,很高興地說,房子看了,又大又亮,戶型也好。

老媽順嘴問了壹句,房產證下來了嗎?

姜姨說,下來了,名字是我爸爸的,如果父母想去住也行,反正珊珊還小。

老媽問,妳沒有跟妳弟弟妹妹寫個東西?讓他們簽個字,別到時候再弄出別的,房子可不是個小事情。

我媽的意思是提醒姜姨最好簽個協議,親兄弟還得明算賬,畢竟房產證上的名字是她的父親,雖然現在弟弟妹妹沒有意見,誰敢說日後呢?

姜姨不同意,笑著擺擺手說,不可能的,都是親姊妹,哪能幹出那種事。房款是我交的,我弟弟妹妹都說了,房子是我的,簽什麽字呀,弄得多生分。

是哦,往往都是壹母同胞的親兄弟姐妹才彼此傷害的最深。

有時候我想,如果我們可以預知日後,是不是可以避免許多悲傷?

二零零六年,姜姨的父親提出要搬到新房子裏住。

某個周末,家庭聚餐之後大家閑聊,姜姨的大弟弟在房間裏環顧壹圈,壹口壹個“父母的房子”如何如何,讓姜姨和張叔疑竇重生。

第二天,姜姨抽空去父母那裏探了壹下口風。果然,母親悄悄告訴姜姨,大弟和大妹兩個人上個月就跟父母聊過新房子的事,還說了很多關於產權的問題。父親就是在他們的慫恿下才主動要求搬到新房子裏的。

姜姨父母對房子的態度並不統壹,母親承認房子是大女兒的,雖然目前房產證上是老伴的名字,但隨時可以過戶;而父親則認為,房款雖然是大女兒出的,但房產是自己的,如果當初沒有他的那個住房指標,也不可能會分到這套房子。他有居住權,至於房產過戶問題,暫時不做考慮。

很顯然,私下裏父親已經被其他幾個孩子做過心理疏導。他想把問題盡量往後拖,到離世那天,拍拍屁股走人,其它的,愛咋咋地。

說白了,老頭有點不負責任。

而這正合了姜姨弟弟妹妹們的心意,父母已經快八十歲,等他們都走了,房子自然會作為遺產平均分配。

姜姨十分震驚,甚至有點五雷轟頂。沒想到老媽閑聊時的那句忠告竟壹語成讖。

她懵懵懂懂地回到家,跟張叔說了這件事。

張叔自然十分氣憤,說怪不得昨天晚上珊珊大舅壹口壹個老頭的房子呢,他是拿話說給咱們聽呢。

姜姨哭著說,不能呀,當初都是說好了的,房子錢咱們也交了,怎麽現在反悔了呢?

張叔說,還不是看到現在房價都漲了,當初瞧不起那三萬八,現在那房子三十八萬都擋不住,眼紅了唄!

姜姨想想還是覺得不可能,嘟囔著說,是不是我媽瞎說的呀,我得打電話問問弟弟妹妹。

張叔阻止她說,先別給他們打電話,昨天晚上我就覺得苗頭不對,妳那幾個弟弟妹妹都是人精,壹個比壹個會算計,早些年他們在咱們家連吃帶拿,妳以為我看不出來他們那點小算盤?也就妳是個大傻子。

姜姨著急說,那怎麽辦呀?

張叔安慰她,等珊珊回來再說,這事急不得。

那時候,珊珊已經二十二歲,高中畢業後在壹家烘焙坊做學徒,她的夢想是開壹家自己的烘焙坊。

跟姜姨不同,珊珊從小就不喜歡舅舅和姨媽以及他們的孩子。

十幾歲的時候,某壹次珊珊跟我聊天曾經說過,很煩舅舅和姨媽每隔幾天就來騷擾她家,好像爸爸媽媽欠他們似的。

果然,這次欠了他們壹個很大的…房子。

當天晚上,珊珊就知道了這件事。

姜姨聽從了張叔的勸告,沒有給弟弟妹妹打電話,轉而打給了珊珊。她需要佐證,更需要有人給她壹個解釋。

姜姨在電話裏哭得很厲害,珊珊為此專門跟老板請了壹天假,回家勸慰媽媽。

對於姜姨和張叔這樣的小老百姓,還有什麽比房子更重要的身外之物嗎?有多少人壹輩子都在為了壹套房子而奔波勞作?

下午,珊珊去了壹趟小姨的單位。相比其他三位,珊珊還算能和她說上幾句。

因為是上班時間,二人在單位的傳達室門外簡單談了談。

珊珊的小姨並不隱瞞內情,她告訴珊珊,其實早在去年,大舅小舅和二姨他們就已經在盤算這套房子。

小姨很坦率地告訴珊珊,不可否認當年集體失算,誰都沒有前後眼。當然也不能否認,珊珊家占了便宜,如果沒有老頭的那個住房指標,從何而來什麽新房子?所以,她的態度是不爭取也不放棄,如果其他人不追究,她也不會主動去挑頭;可如果那房子最後成為老頭老太太的遺產,那屬於她的那壹份肯定也不能少。

看著小姨壹副義正言辭的姿態,珊珊壹口氣堵在心頭,沒有再說壹句話。

自此,房子問題正式攤牌,原本看上去關系那麽和諧的壹家人,如今像被壹塊不大不小的石頭投進了水裏,波紋蕩漾後,看似各歸其位,風平浪靜,其實掉下去的那塊石頭實實在在地插在水底,像壹根刺,搬不走,也移不動。

壓垮姜姨精神的最後壹根稻草是在壹年之後的秋天,父親的七十五歲生日。

那天,盡管大家對房子問題已經心照不宣,不過老頭生日,還是都聚在了壹起。

原本姜姨是不想去的,這壹年裏,她始終想不通弟弟妹妹為什麽這麽對她,常常流淚。

珊珊勸解媽媽不能因為壹套房子傷了身體,不就是三萬八千塊錢嘛,房子沒了可以再賺,又不是全家人現在窘迫到要住到大街上。姥爺慶生這樣的喜事為什麽不去?更何況,理虧的是幾個舅舅和姨媽,憑什麽讓他們得意?

於是,姜姨在珊珊的勸導下,鼓勵下,打足精神,收拾妥當,母女二人打車去了預定的酒店。

老人的生日宴定在酒店的三零二房間。推開房門的時候,珊珊發現,姥姥姥爺和幾個舅舅姨媽全家都已經到齊,就差開宴了。

有壹瞬間,大家都有那麽壹絲不能言說的尷尬,只是壹瞬間而已。成年人,心知肚明的東西,都裝了這麽多年,又不差這壹會兒。

每個人都露出笑臉,紛紛跟姜姨和珊珊打招呼。小舅媽旁邊正好有兩個空座,連忙招手讓她們過去,小舅還問了壹句,大姐,怎麽姐夫沒來呢?

姜姨沒說話,珊珊馬上回了壹句,我爸今天晚上有事過不來。

心下說,我爸才不願意搭理妳們。

生日宴離不開推杯問盞,兩個舅舅和兩個姨媽家都有車,夫妻都有駕照,所以各家派出壹位代表和父親敬酒。

姜姨的父親從年輕時就喝白酒,每天都喝,每次喝得也不多。子女們都知道老人有這個習慣,所以壹起聚餐時多少會陪著他喝壹點。

姜姨心頭發悶,兄弟姐妹五個,只有她家沒有車。如果說相互之間沒有壹點攀比心,那是睜眼說瞎話。以前珊珊爸在公司做調度,家裏經濟條件還好,弟弟妹妹們經常過來蹭吃蹭喝,珊珊爸從來不說二話。這也罷了,現在弟弟妹妹家條件都她家強,他們缺房子嗎?為什麽當初說過的話又不算數了呢?

心頭發悶就想喝酒,姜姨自己倒酒,然後對著父母舉杯說,爸媽,祝妳們…長生不老。

本來想說長命百歲的。

斜對面大舅的兒子姜沫忍不住嗤地壹笑說,大姑,長生不老,那是王八。

珊珊就那麽淡淡地看著姜沫,打小她就不喜歡這個表弟。

小時候,姜沫跟著父母來她家串門,特別喜歡翻弄珊珊的東西。

壹個男孩子,竟然對女孩子的東西感興趣。而且經常趁珊珊不備,偷偷順走她壹兩樣小飾物,這讓珊珊非常反感。

珊珊曾對姜姨談過這個問題,希望大舅和大舅媽好好管教壹下姜沫。

誰成想,姜沫十七歲了,連說話都不會看場合。

大舅媽對姜沫罵了壹句,閉嘴!

姜沫對著他媽媽玩世不恭地笑,不對嗎?再說,做王八有什麽不好?

珊珊順勢接過姜沫的話,看來妳是喜歡做王八了?

好像壹下觸碰到心弦上的什麽敏感東西,所有人都看著珊珊,神色各異。

大舅最先開口,珊珊,妳是姐姐,跟姜沫計較這些幹什麽?他不懂事,別理他。

珊珊對著大舅笑,姐姐怎麽了?照妳這麽說,弟弟不懂事,姐姐就不該計較了唄?

壹語雙關。

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凝重。

至此,姜姨才慢慢捋出壹點味道,原來,女兒珊珊之所以要她來參加父親的生日宴,是想替她爭取壹回做姐姐的尊嚴。

這時珊珊的二姨插話,語氣有點不耐煩,行了行了,都快吃飯吧,老爺子今天過生日,別沒事找事哈,吃完趕緊走人。

珊珊心裏的火噌噌地往上冒。

她站起身,很坦然地看著二姨說,妳這是在下逐客令嗎?好像這次姥爺的生日宴不是妳請客的吧?妳說誰在沒事找事呢?大家都別揣著明白裝糊塗,我爸媽老實,很多事不去計較,那是看在姥姥姥爺的份上,並不等於妳們做的有多光彩。對了,聽我小姨說,從前年開始,妳跟大舅小舅就惦記上這套房子了,呵呵…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呀!

說到這裏,珊珊故意停頓了壹下,順眼看著那幾個人對小姨射過去的犀利眼神。

珊珊端起杯子,又對著壹直不說話的老頭老太太說,姥爺,今天是妳的生日,祝妳生日快樂,也祝二老萬壽無疆。我媽媽嘴笨,不會說話,妳們別在意。這段時間她的身體不好,壹直在吃中藥,醫生也讓她多註意休息。姥姥姥爺,喝完這杯酒,我們就先告辭了。

說完,她把杯中酒壹飲而盡,然後拿起背包,輕輕拍壹下媽媽的胳膊,很淡然地和姜姨離開了房間。

回家的路上,姜姨對珊珊說,妳剛才那麽兇,他們肯定要氣壞了。

珊珊壹曬說,是他們理虧,以我二姨那得理不饒人的性子,能容我那麽說話又不反駁?才怪。

過了壹會兒,姜姨怔怔地說了壹句,今天晚上,妳姥姥姥爺都沒有跟我說過壹句話呢。

她又輕輕嘆了口氣喃喃道,看來,妳爸說的沒錯,我就是個大傻子呀…

第二天,姜姨的精神變得很恍惚,總是喃喃自語,壹會兒嘟囔‘明明是他們錯了’,過壹會兒又念叨‘爸媽妳們怎麽不說話呀’…

張叔有點擔心,摸摸她的額頭,並不發燒。想扶著她到床上休息,沒想到姜姨擡頭楞楞地看了他好壹會兒說,老張,我是真傻呀,我真傻…

張叔知道她心裏苦,有些不忍心,拍拍她的肩膀安慰說,傻人有傻福,要那麽聰明幹嘛。

姜姨委屈地抿抿嘴問,那以後珊珊結婚怎麽辦?

張叔給她蓋上被子說,快睡吧,妳就別操心了。

姜姨精神恍惚持續了近兩個月,有越來越嚴重的跡象,經常會成宿成宿地失眠,不斷自言自語。

張叔去藥店給她買過調節睡眠的藥,後來,珊珊還去醫院做過咨詢,給她買過鎮靜安神的藥。

只是,壹直不見起色。

珊珊慢慢感覺出問題的嚴重,她抽時間帶著姜姨去大醫院做了壹次檢查。醫生的結論是,類似阿爾茨海默癥,即老年癡呆癥,不過又有區別。很顯然,姜姨是受到很大的刺激才引發精神問題,而且病情的發展速度很快,和阿爾茨海默癥相同的是,病情不可逆轉,家人只能給予耐心和陪伴。

原本只是猜疑,當醫生確診,結論清晰,珊珊的心裏還是有些不能接受。

回到家,珊珊把姜姨的病情告訴了張叔,他倒是很平靜,好像意料之中。

張叔說,反正我和妳媽已經退休了,我來伺候她,妳就好好工作,不用擔心我們。?

二零壹五年九月份的壹天,我去香香蛋糕坊給老媽預定生日蛋糕。

老板娘珊珊熱情迎接,她已經結婚,生了兩個漂亮的女兒。因為蛋糕坊生意很忙,丈夫原來給單位開車,現在辭職給她做幫手。

珊珊很能聊,我們不常見面,見面就東南西北說個沒完。

對了,珊珊說,我姥爺去年去世了。

哦?我壹頓。

說到姥爺,就不能不提壹下房子。

我問,妳家那套房子有結果了嗎?

珊珊壹笑說,現在房子已經過戶到我媽媽名下。

我很吃驚,問她是怎麽做到的。

珊珊說,我媽三年前就不能自理了。基本上我每隔十天半個月就會用輪椅推著她到姥姥姥爺家,我對他們說,我媽想他們,老是念叨他們。老頭老太太又感動又難過。其實,我媽已經誰都不認識了,她會去念叨誰?

我點點頭說,明白妳的意思。

珊珊說,實不相瞞,我挺恨我姥爺的。姥姥在家裏沒有發言權,大事都是姥爺做主,我媽造成現在這個樣子,他是有責任的。

我問,所以妳把姜姨帶到他們跟前,是為了證明他是錯的?

珊珊搖搖頭說,不,我媽已經這樣,糾結對與錯沒什麽意義,我需要的是他們的愧疚感。

愧疚感。

珊珊利用老人的愧疚感,和姥姥姥爺私下簽了壹份協議書,在他們百年之後,那套房子歸姜姨所有。

為了那份協議書的合法性,珊珊特地開車帶著兩位老人去公證處做了公證。

去年姥爺去世後,為了防止夜長夢多,珊珊抽時間帶著姥姥和爸爸媽媽去房產交易中心做了過戶手續。

姥姥已經八十歲,老太太神清目明。有壹回,她拉著珊珊的手,淚眼婆娑地說,珊珊,我們都對不住妳媽媽,五個孩子,屬她最孝順,也屬她最傻。

說到這裏,珊珊擦了壹下眼角說,其實在我們家,姥姥才是那個心裏最清亮的人。

房屋過戶的第二天,珊珊拍了壹張姜姨的照片發給了小姨。

照片上的姜姨,憔悴,消瘦,眼神迷離,佝僂著身子坐在輪椅上,那麽小小的壹團。

珊珊在照片下面寫了幾句話:我的媽媽,妳們的大姐。托妳們的福,她已經癡呆,不能自理多年。經年往事,不想再提,望各自安好。

我迷惑,房子已經過戶給姜姨了,為什麽還要發她的照片給小姨呢?

珊珊說,因為姥姥還在世呀,我不想讓老人難做。小姨是他們當中最理性的壹個,本來她對那套房子覬覦的心思就沒那麽深。他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我媽媽了,那張照片肯定會刺激到她。

我問,為什麽要刺激她?

珊珊笑,想看看她的良心是不是被狗吃了。如果猜的沒錯,她肯定會把媽媽的照片發給其他幾個人看的。

我不禁嘖嘖,妳們家的故事真是壹部宮鬥劇。

珊珊嘆了壹口氣說,房子爭到了又能怎麽樣,我媽媽已經傻了,在她失語以前,她最常念叨的壹句話就是,老張,珊珊結婚怎麽辦?…

珊珊又壹次哽咽。

搬離那棟筒子樓以後,我再也沒有見過姜姨,對她的記憶壹直停留在小時候,她盤著頭,壹絲不亂的樣子。

珊珊說,她的媽媽從五十歲開始就已經找不到有關親情和利益之間的正確答案,而她只是用現實幫助媽媽做了壹次直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