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特殊的神童就是張炘煬,他出生於1995年。在他兩歲左右的時候,短短三個月學習時間,就能認識壹千多個漢字。可以說,相比於同齡人而言,張炘煬的天賦也是非常出眾的。而在2000年時,剛滿六歲的張煬就被父親送到了小學中,在進入到學校之後,他僅用了壹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壹年級的所有知識,接著,他也跳到了二年級學習。
而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小學六年的所有知識都被張炘煬掌握。就這樣,不到十歲的他也就成為了壹名初中生。雖然說在那個時候,張炘煬能夠很好地掌握學校裏所傳授的知識,但是,他的年紀畢竟還是比較小,因此他也不能像正常的學生壹樣安安靜靜的上課。初壹初二的時候,還能好好念。到了初三下學期,班主任反映他不能好好的學習。
在這種情況之下,由於張炘煬已經影響到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生活,因此,他就被帶回了家中並自學了半年。而在半年之後,他也直接跳到了當地的高中,並成為了壹名高三的學生,在2005年時,這個年僅十歲的高考生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註,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他們都不相信年紀輕輕的張炘煬能夠考上大學,但令眾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成績出來之後,張炘煬卻以505分的成績,順利考入了天津的工程師範學院。雖然說這壹分數並不是很高的,但是對於僅十歲的張炘煬而言,這也是壹個十分難得的成績。
此時多數這個年齡的小朋友,還在上小學四年級。進入大學,張煬也展現出自己過人的學習能力,完成大學學業之後,年僅13歲的張炘煬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在成為研究生後,由於張炘煬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因此,校方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保障他的生活質量,就為他單獨安排了壹個雙人間,並且,也允許了張炘煬的父親繼續對其進行照顧。然而在張炘煬看來,自己已經是壹個研究生了,因此就應該學著獨立生活。
在這種情況之下,張炘煬的父母也決定尊重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十三歲的他開始獨立學習的生活。然而,在脫離了父母的管教之後,張煬的人生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當時,由於研究生的升學壓力較小,並且他的個人天賦又比較高,因此,在學業方面,張炘煬也失去了從前的動力。
而在後來的日子中,隨著網絡的不斷發達,最終,張炘煬也成為了壹名網絡上的紅人,當時,年紀較小的他並不能和自己的研究生同學們玩到壹起去,而網絡就成為了他生活裏壹種特殊的精神寄托,後來,基於對自由的向往,張炘煬也決定在天津完成自己的研究生論文,在他看來,天津是壹個思想十分自由的地方,與北京之間有著巨大的差別。
如果說他沒有來到天津的話,那麽或許他的研究生畢業論文都無法完成。在研究生順利畢業之後,張炘煬就進入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始了博士的學習生活,當時,已經十六歲的張煬在外表看起來已經非常成熟了,而在這個時候,張炘煬也憑借著十六歲博士生的頭銜,再次進入到了大家的視線範圍之內。
其實自從張炘煬上了研究生,就幾乎在大眾視線中消失。即便有媒體表示想采訪,他也統統拒絕。和壹般少年不同的是,張炘煬表現得更加成熟。正如他所說,若是壹味的曝光在大眾視線下,不單單對自己的成長不好,也容易受到各方面的誘惑和影響。而考上博士生之後,之所以願意接受采訪。首先是為了向關心他的人,給出壹份滿意的答卷;其次就是向自己表示,在成長道路上又跨出了壹大步。
其實讀博,是張炘煬計劃中的壹步。和大眾想的不壹樣,張炘煬表現出了成年人應該有的沈穩、幹練。所以在平常交流中,張炘煬都能和大人談論時事。所以在北京工業大學攻讀碩士的時候,他就確定了壹路深造的計劃。
在北京長達數年的學習時間,讓張炘煬對於成功的渴望,比平常人來得更強烈壹些。在他看來,所謂的成功,那就是"北京戶口、買房、找個好工作"。因此在他碩士答辯的時候,向父母提出,若是不在北京買房,就不答辯的要求,甚至也不考博士。
這個要求,和現在多數青年的要求不謀而合。甚至有些人不單單要房子、還需要父母買車子、出彩禮錢等。這種亂象,招來許多人的批判。張煬的做法,讓不少人對這位有著"神童"稱號的天才,產生了壹些別樣的想法。有才華、年輕,即便是靠著自己,以及能夠在北京闖出壹片天。
但是張炘煬選擇了強迫父母,自然會招來罵名。張煬的父母無可奈何,只能答應這個要求。可是作為普通家庭,父親是街道幹部、母親是老師,這樣的家庭,想要在北京買壹套房,自然十分困難。但為了孩子繼續學業,他母親想了壹個辦法,那就是用假房產證,租壹套房子,蒙騙過關。最終張炘煬繼續答辯,但是謊言也被拆穿。
其實張炘煬的想法無可厚非,但是行為有失偏頗。除了這件事,張炘煬神童的名聲算是打了出去。很多人都在詢問煬是不是有什麽不同的地方,其實並沒有。張煬的父母是普通人,教育方法也很普通,若是說有什麽不壹樣,或許是張炘煬家特殊的學習氛圍。
父母都喜歡看書,經常思考,這無形中就給孩子樹立了榜樣。而在張煬的日常學習中,更多的還是靠自覺。在強烈的求知欲、從不懈怠的學習中,張煬自然而然就更優秀了。當然,張煬從來不參加補習,完全就是因為愛好,才能走這麽遠。所以有的時候神童並不壹定多神,只是因為他們比普通人更加愛學而已。
結語
從張炘煬的成長經歷中就能夠感受到,雖然說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對於好成績的向往是很多家長追求的目標,但是,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起來情商的培養,如果說壹味地讀書而不重視其他方面的發展的話,那麽即使是神童,最終也將變得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