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農大”催花法:此法是由山東農業大學王宗正教授首創,後經鄭國生教授進壹步系統、完善而總結出的壹套溫室催花的牡丹技術。因其獨辟蹊徑,與傳統方法不同,故筆者稱之為“山農大”催花法。
利用這種方法催出的牡丹花的質量明顯優於傳統方法,表現為根多、葉茂、花繁、枝榮,花徑大、花色艷、花香濃,葉花比例協調,可與春天正常季節大田開花的牡丹相媲美。
(1)起苗:於10月上中旬,選擇花芽飽滿、充實,枝條粗壯,株型勻稱,無病蟲害的植株,去葉後馬上將苗木起出。
(2)上盆:苗木起出後,剪去病根、斷根、老根和影響盆栽的粗長根,無須晾曬、剔芽,立即上盆。上盆前,將植株根系用30~5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或其他生根劑)浸濕,拿出晾幹後即可上盆。花盆以口徑33~35厘米、高30~33厘米的陶盆或瓷盆為佳。基質配制可因地制宜,原則是通氣好、不積水、腐殖質多、有肥力,利於根的生長發育。上盆時註意使根系在盆中垂直散開,分布均勻,基質與根系要充分接觸,然後將基質用木棍輕輕搗實。
(3)挖溝埋盆:選高燥、向陽處,視花盆多少挖壹條或數條寬度稍大於花盆、深度稍小於花盆的溝,把栽好的牡丹盆埋入溝內,盆沿高出地平面3~5厘米,盆間距5~8厘米。埋好土後澆壹次透水,使溝內土壤和盆土都濕透。
(4)覆膜:在地面上覆蓋薄膜的目的是提高地溫,利於牡丹產生新根。據觀察,牡丹產生新根要求的最適溫度大約是15~22攝氏度,而10月上中旬氣溫還較高,不要馬上覆膜,以夜間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再覆膜為宜。為了更好地提高土壤溫度,可在覆膜前先在花盆上及盆周蓋上10~15厘米厚的麥糠或鋸末,然後選比溝寬的厚塑料薄膜,在每盆牡丹處用剪刀劃破壹個口,把牡丹枝條攏在壹起從破口處穿出,隨即用土壓膜,以免風把薄膜刮起來。覆膜時最好把溝間地面全部蓋嚴,以利於提高地溫。
(5)進入牡丹溫室:春節前45~50天,把植株連盆壹起從溝內取出,去掉盆上多余土壤,使盆內基質低於盆沿2~3厘米,以利於澆水,然後搬進牡丹溫室。
(6)溫度管理:進入牡丹溫室後1~7天,白天最高溫度22~23攝氏度,夜間最低10~13攝氏度;8~15天,白天最高溫度25~26攝氏度,夜間最低溫度15~16攝氏度;16~35天,白天最高溫度26~28攝氏度,夜間最低溫度16~17攝氏度。無論在哪個階段,白天最高溫度不宜超過30攝氏度,夜間最低溫度不宜低於10攝氏度。
(7)澆施肥水:這種催花方法壹般不單獨澆水或施肥,澆水與施肥常結合進行,即澆施肥水。肥水的配制方法:豆餅3~5千克+香油渣5~10千克+水100升。當花盆內的基質以手握成團,落地即散時(含水量約20%~30%),就可以澆施肥水。澆施時,取發酵後的上清液,再稀釋20~30倍,往花盆內澆施即可。澆施量不宜太大,以澆透為原則。壹般當萌芽後,幼葉和花蕾露出時澆施第壹次肥水,以後可根據基質幹濕狀況進行澆施。若基質透水性強,每5~7天可澆施壹次;相反,則10~15天澆施壹次。澆施肥水後要及時疏松基質,以降低基質濕度,增加其透氣性。
(8)其他管理措施:應在牡丹溫室內安裝補光設施,以日光燈為宜,萌芽後每天6時至9時30分和16時至21時30分進行補光,若陰天則6時至21時30分全天補光;自苗木進入牡丹溫室後,每天9時至10時和13時至14時,往枝條上用噴霧器噴水兩次,用水管將花盆周圍地面淋濕,以增加枝條和空氣濕度;苗木移入牡丹溫室後註意防病,每5~7天噴壹次殺菌劑,如多菌靈、百菌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