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十種流行音樂風格特點解釋

十種流行音樂風格特點解釋

民謠(Folk)原本是指每個 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壹傳十十傳百,壹代傳壹代的傳下去至今。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 Woody Guthrie 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Folk)的祖師。之後 Pete Seeger、The Weavers 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 等成為時代的呼聲。後民歌向 Pop,Rock 及都市化發展, Bob Dylan 發明了 Folkrock,Simon & Garfunkel發展出中產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風行壹時。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 等 +走出壹種更富現在都市感覺的 Urban Folk(城市) / Contemporary(當代)Folk 路線。民歌(Folk)在英國、香港等樂壇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Folk近年較新的發展是與 New Age 結合(如 Enya),及與 Trip Hop 結合(如 Beth Orton)

eg: 紅河谷(加拿大民歌)

Better Together-傑克 約翰遜

Never say goodbye-鮑勃 迪倫

Never Know-傑克 約翰遜

Le sable mouvant-凱安

Hazy JaneII-Bryter

R&B 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壹般譯作“節奏布魯斯”。廣義上,R&B 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 Blues 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Billboard 雜誌曾介定 R&B 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 和 Blues 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 的範圍是多麽的廣泛。近年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 和 Rap 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著不少 R&B 成分。

eg:Miss Copenhagen-Joey Mo

French Kissing-莎拉 柯娜

Dilemma

Crush-Joey Moe

Burn-亞瑟小子

Angelitos Negros-Eartha Kitt

電子音樂Electrophonic Music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制作音樂的方法.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制作音樂.電子音樂範圍廣泛,生活周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壹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其實電子樂也可融入 Rock,Jazz 甚至 Blues 等多種元素而充滿情感的。電子音樂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 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Brit-Hop、Big-Beat、Trip-Hop、Drum'n'Bass、ungle、Electro、Dub、Chill Out、 Minimalism

eg:Dreams come true-KISS

Waiting for you-KISS

Angel-Loona

Flutlicht Remix-The Freak

If This Is Love-The Saturdays Be Kind to the Machines- Clean

嘻哈/黑浩普/協合/嬉蹦(hip hop)是壹種源自非洲原始部落的流行文化。它首先在紐約市市區的非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間興起,繼而發展壯大,並席卷全球。嘻哈文化包含Rapping、DJ、塗鴉、霹靂舞四大元素。

eg: Slum Beautiful -Stankonia Momma Knows -Born to

Love Is What We Makin -R Kelly Ciara-Goodies

Coolio-I Like Girls Ice Cube feat-Mack 10 & Ms.

Toi - You Can Do It

Jamelia - superstar

搖滾樂Rock'n'Roll 美國的種族隔離壹直很嚴重,在住宅區、學校、教堂和各種社會設施中,白人和黑人都是分開的。在種族隔離的政策下,黑人保留著自己的宗教、語言、服飾、舞蹈和音樂。節奏布魯斯像其他黑人音樂壹樣,擁有自己的群體。它被稱作"種族唱片",與白人音樂市場是分開的。節奏布魯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布魯斯音樂繼續發展的結果。它在城市布魯斯的基礎上結合了搖擺樂和鋼琴音樂布吉-烏吉的特點,聲音變得更加有力,更加突出持續不斷、向前推進的節奏。它還保留了黑人音樂即興演奏的傳統,合奏時仍然采用可以不斷反復的12小節布魯斯曲式與和聲框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布魯斯唱片壹直由小唱片公司經營,戰後,由於黑人社會地位的改變,幾家大唱片公司對黑人音樂產生了興趣,此時,排行榜也開始用"節奏布魯斯"來代替原來"種族唱片"的稱呼。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有路易斯?喬丹(Louis Jordan,1908~1975)、喬?理京斯(Joe Liggins)等。節奏布魯斯的特點在很多搖滾樂中得到了直接的體現,特別是早期的搖滾樂,好多都是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70年代,節奏布魯斯與福音歌(Gospel)相結合之後,使它的發展步伐逐步加快。以致70年代所有的黑人音樂都帶有壹股濃烈的節奏布魯斯氣息,特別是索爾音樂(詳見索爾音樂部分)有時和節奏布魯斯幾乎難以區分(如馬文?蓋伊、傑克遜五兄弟等人的作品)。80年代以後,節奏布魯斯融進了更多的流行音樂成分,使其變得更加商業化。比如當今的節奏布魯斯,好多都已經失去了原有布魯斯的特征,而強調反拍的律動成了它的主體,有時偶爾在演唱中還能找到幾個由滑音而帶出的布魯斯音符。像近幾年出現的所謂的節奏布魯斯歌手白蘭蒂和莫尼卡(Brandy&Monica)、布萊恩?麥克奈特(Brian Mcknight)等人的音樂,其實已經不是真正的節奏布魯斯了,如果硬要從理論上分析的話,只能把它看作是壹種被商業化了的,被流行音樂市場漂白過的節奏布魯斯。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節奏布魯斯都是如此,比如1997年的兩首格萊美獲獎作品:埃裏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的《改變世界》(Change The World)和翠西?查普曼(Tracy Chapman)的《給我壹個理由》(Give Me One Reason,例17)就是既融進流行音樂成分又保持布魯斯特征的現代節奏布魯斯佳作。節奏布魯斯作為搖滾樂的重要來源之壹,已成了歷史的見證,它在影響了搖滾樂之後,自身的不斷發展,又使其變成了當今流行樂壇最受寵愛的樂種之壹。

eg:Beyond IV-Beyond

CUNTSHREDDER-Hate Your Fucking Piss

mechanical animals enshrined-grace it's my life--bon jov

Faith No More - MidLife Crisi

stone sour -through glass

far away from home--coverage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 簡介 這個名字是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它的源流很廣。那時歌曲的內容,除了表現勞動生活之外,厭惡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溫暖、安寧的家園,歌唱甜蜜的愛情以及失戀的痛苦等都有。在唱法上,起先多用民間本嗓演唱,形式多為獨唱或小合唱,用吉他、班卓琴、口琴、小提琴伴奏。鄉村音樂的曲調,壹般都很流暢、動聽,曲式結構也比較簡單。多為歌謠體、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

eg:moon river

the way we were

mandy

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rose garden

yesterday once more

爵士藍調Jazz&Blues 藍調音樂始於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南部。本為貧苦黑人勞動時吶喊的短曲,而其中亦混合了在教會中類似朗誦形式的節奏及韻律。這種音樂有壹種很明顯的特式,便是使用類似中國民俗唱山歌的“壹呼壹應”的形式進行,英文叫作“Call and Reponse”。樂句起初會給人們壹種緊張、哭訴,無助的感覺,然後接著的樂句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就好像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訴,而其後得到上帝的安慰與響應!所以藍調音樂很著重自我情感的宣泄和原創性或即興性,這種即興式的演奏方法,後來慢慢地演變為各種不同類形的音樂,如Rock and Roll、Swing、Jazz......所以藍調亦是現代流行音樂的根源。至於口琴被廣泛用於藍調音樂中是起始於約二十年代中,那時候在美國當地有很多街頭藝人表演音樂,他們常用樂器是五弦琴、鼓、和壹種叫“pan quill pipes”的吹奏樂器。而由於吉他和口琴的性能比這些傳統樂器好和更適合於空獷的地方表演,所以漸漸地口琴便常被用作吹奏藍調音樂。及後三十年代左右,很多黑人移往大城市芝加哥居住,藍調音樂和藍調口琴亦隨之在芝加哥這地開支散葉,及後更自成壹派名為Chicago Blues。在聽藍調音樂的時候,妳會發覺它們好像都依著壹個相同的曲式來進行。

eg: salade de fruits-小野麗莎

Belle-Garou

cried for you-John Pizzarelli

Almost Blue-Chet Baker

I sing the blues-Helen Humes

East of the sun-Lee Wiley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壹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壹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音樂劇較為復雜,詳情請見百度百科:/view/9921.htm

eg:唐·吉訶德

茶花女

悲慘世界

鐘樓怪人

湯姆歷險記

艾薇塔 貓

舞曲是壹種高速度大分貝的音樂,通常以節奏作為其音樂的主體,輔助低音旋律的渲染,成為完整的音樂模型。由於其廣闊的煽動性,在公***場合播放最易吸引年輕人跟隨音樂的步伐扭動起身體的欲望,與音樂***舞,由此得名詳情請見:/Art/Art_20080505121331.html

eg:DISCO

LOCKY

I WANNA BE

douga

Hot

Ddeukeo

Outside Castle

(註):eg後為給出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