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電總局近日下發推薦的參考劇目名單就達86部。其中不乏知名壹線演員靳東、李乃文,知名導演郭靖宇以及團隊拍攝的多部電視劇,從已經播完的《最美的鄉村》、《綠水青山帶笑顏》到正播的《月是故鄉明》,每壹部農村題材創業劇反而走向了壹個怪圈——
相比那些小鮮肉小花們主演的玄幻劇、偶像劇,這些匯聚了實力派中青年演員以及老戲骨、劇本創作立足於新時代農村創業、戲劇沖突明顯且略帶輕喜劇的農村劇,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說都應該是完勝的,可是,偏偏卻壹部不如壹部。
回顧17年前播出的農村題材、家庭、愛情、勵誌電視劇《當家的女人》,從此劇電視劇開始,本以為是國內農村題材優秀電視劇的開端,誰知道卻成為了如今看來難以逾越的高峰。
再看看如今央視在播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相同的題材,同樣的女演員,時代在進步,拍攝手法和清晰度更加先進,可是,從《當家的女人》到 《月是故鄉明》,為什麽農村創業劇越拍越離譜了?
《當家的女人》於2003年在央視電視劇頻道8套首播,類型為農村題材、家庭、愛情、勵誌,圍繞王茜華飾演的女主角張菊香的曲折人生經歷,透過三個農村家庭錯綜復雜的矛盾糾葛,展現了十壹屆三中全會給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進而揭示了中國農民在生存、生活、 情感 、觀念上的變化。
張菊香是壹個有追求的農村姑娘,潑辣能幹,在娘家裏裏外外是壹把手,卻受到未過門嫂子的排擠。為了不影響哥哥結婚,她當著鄉親們的面宣稱,十五天內把自己嫁出去。人家讓她相李大柱,可她覺得大柱太老實甚至近乎窩囊,壹眼就看上了精明強幹的李二柱。
於是,在命運的安排下,陰差陽錯的相親讓她走上了壹條“女人當家”的道路。
在80年代的農村,壹個剛過門不久的女人想要當家談何容易?
面對壹窮二白的家庭、性格軟弱的公公、大哥以及不爭氣的老公,還有處處刁難的大姑和積怨已久的鄰居,在養壹窩兔子都被定義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時代,除了物質上的貧窮,還有精神上的貧窮。
然而就是這樣壹個性格不服輸的張菊香硬是憑借自己的聰明與韌性,努力與頑強,壹次次失敗中抓住時代的機遇,帶領全家乃至全村人創業致富,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王茜華出道的這部電視劇也讓她贏得了24屆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電視劇獲得了全國首屆農村題材優秀電視劇。
17年後再看《當家的女人》,有人提問:為什麽現在很難拍出像《當家的女人》為代表的優秀農村女性題材電視劇?
王茜華壹度被譽為國內農村勵誌劇壹姐,她主演的女性題材農村劇可以說有很多經典,從《當家的女人》、《女人當官》、《女人的村莊》到《胡楊女人》《關中女人》《黑金地的女人》,《小麥進城》、《我在北京·挺好的》,再到近年和導演丈夫沈航合作的《黃大妮》、《歲歲年年柿柿紅》,以及到了如今正在播出的《月是故鄉明》。
前期以“女人”命名的電視劇,可以說部部精品,乃至到了《小麥進城》和《我在北京·挺好的》都以農村女性進入城市後發生的反差以及堅強獨立創業故事為主線,雖然也加入了很多婆婆媽媽的情結,但是卻依然在收視和口碑上有不俗的表現。
可是到了後來的以劇中主角名字命名的電視劇,乃至《歲歲年年柿柿紅》,就開啟了壹種華而不實、打著農村創業劇的名號拍著“傳奇女性”逆襲的故事,故事依然感人、演技依然精湛,可是卻讓觀眾很難信服。
尤其是到了《月是故鄉明》這種“命題作文”式的故事創作和演繹方式,講述了張錦繡返鄉創業,在縣、鎮有關領導和村第壹書記的支持和幫助下,通過種植血橙等,推動家鄉的經濟文化發展,帶領全村人***同邁向全面小康新征程。
“命題作文”可謂是壹把雙刃劍,好處是有固定的投資、固定的大平臺、固定的收視群體,壹旦寫好就很容易出彩和成為主旋律時代的精品,不好之處是壹旦脫離實際地去塑造高大全偉光正的人物,把反派刻畫成單壹性格的小醜和搗亂分子,就會顯得特別假大空和浮誇。
而看了幾集《月是故鄉明》,其中老教授講述血橙種植給農民上課的橋段,先是講著高深的書本上的種植技術,農村大叔大媽聽不懂就開始搗亂聊天,教授氣到心臟病復發被送到醫院……
這樣的情節像極了新舊思想的膨脹,也無可厚非,可是最後老教授搶救過來後,躺在病床上卻脫口而出“我還要去上課!”然後拖著病怏怏的身子走出病房,看到門口壹群迎接他且被感動的“學生”,充滿了壹種鬥士赴刑場的悲壯和刻意營造的無私奉獻精神,就顯得特別讓人無法接受。
都2020年了,國產劇還在用這樣的橋段和細節來“打動”觀眾?
都說小鮮肉小鮮花在拍爛劇,拉低了整個國產劇的品質和檔次,可是要說到這些中年乃至老年戲骨們,他們又何嘗不是在用壹種80年代的老思想去塑造角色?
說到底,爛劇的鍋不能全讓小鮮肉背,這些中年乃至老戲骨們也要負壹定責任。
其實,最大的通病在於編劇想當然的編劇,這是首當其沖的缺點。但是也正如“國內有那麽多優秀的設計,為什麽設計的海報都那麽土味”是壹個道理。
這不能完全怪編劇和設計,因為對於壹部影視劇的決定權尤其是播映權來說,編劇的權利是極其有限的。
編劇可以埋頭創作優秀的電視劇,也可以站在雲端編造粗俗的爛劇,可是他們卻無法控制影視劇播出的時間、平臺以及播出後的真正效果。
當然,演員的作用其實也是壹樣的。
有時候優秀的老戲骨可以撐起壹部劇情混亂的電視劇,但是很多時候老戲骨連自己演的什麽都不知道。
投身鄉村建設,展現新時代獨特女性魅力的女性基層勞動工作者的電視劇,本身無可厚非,也的確播出過很多優秀的此類電視劇,女性基層勞動工作者壹直是鄉村劇的重點書寫對象,早年的《女人當官》《女人的村莊》《豆腐西施楊七巧》等劇,都將普通鄉村女性作為敘事主人公,歌頌她們在鄉村建設中吃苦耐勞,“能頂半邊天”的優秀精神品質。
更讓人驚詫的是,《當家的女人》居然只有短短的18集,卻講述了三代人之間十年之間的創業故事,有女性獨立覺醒、有 菊香與姑婆矛盾,家庭糾紛,改革開放中新舊兩種觀念的矛盾沖突演繹的淋漓盡致,欲罷不能。
細節上的描寫和故事背景上能夠體現農村脫貧致富的情結,的確有很強的代入感和***情力,可是,如今,技術、資金、人員都強了數倍,拍出來的電視劇卻反而出現了倒退。
要麽就是火了壹部《石榴紅了》,後續就壹窩蜂出現《蘋果熟了》《荔枝紅了》《楓葉紅了》《茶鄉花正開》《索瑪花開》《花開時節》等等故事雷同、粗制濫造的電視劇。
要麽就是第壹部電視劇成了精品,後續就開始狗尾續貂。比如,《女人當官2》和《聖水湖畔2》。
《女人當官2》無論從收視還是口碑上都呈現巨大落差。不是故事不夠精彩,也不是主演到經典配角的大換血,哪怕是換成了喜劇明星英達、鞏漢林,依然口碑和收視雙雙撲街。
其次,就是創作上的壹味迎合,顧了上頭顧不了下頭。
王茜華的新劇《月是故鄉明》是由去年的《歲歲年年柿柿紅》原班人馬打造,同樣的男女主角,同樣的老公導演,幾乎也是同樣的農村創業劇題材。
可以兩者相比,《月是故鄉明》為了迎合當代審美,加入了初戀情人、子欲養而親不待、青梅竹馬的情敵等諸多情節,同時為了刻意地表現農村人在行動上和思想上的落後與轉變,雜糅了賭博、物質攀比等陋習,然後通過壹個又壹個毫無邏輯的“感動”就轉變了農村多年的陋習,從而走上科學致富、勵誌創業的康莊大道。
表現新舊思想的碰撞以及農村人與城市之間的矛盾,非要有壹段三角戀,非要有強凹壹個返鄉大學生,然後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壞人變好人,仇人變戀人的合家歡大結局。
至於如何發家致富、創業之路如何艱辛、僅僅憑借壹個血橙的種植就實現了全村脫貧致富奔小康,雖然現實中存在脫貧致富的農村典型,可是,電視劇壹味地拔高主題而顯得邏輯牽強,甚至為了主題而彰顯主題就顯得這不是壹部農村創業劇,而是把曾經《創業時代》這樣的爛劇場景從城市轉到了農村而已。
就算是和《歲歲年年柿柿紅》相比,都不在壹個檔次,更不用說經典如《當家的女人》了。
再次,如同偶像玄幻劇壹樣,如今的農村創業劇也喜歡雜糅很多已經播出的經典劇的梗和戲劇沖突人物,比如《遍地書香》、《石榴紅了》、《女人的村莊》、《上門女婿》。
最後,影視劇市場的突飛猛進以及小鮮肉流量崛起之後的畸形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擠壓了農村劇的市場,電視劇壹味地展現“富人”階層和動輒幾個億生意的有錢人的生活和戀愛,當電視劇自動屏蔽了窮人和農村後,農村劇的市場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只能在央視等特定平臺為了展示時代風貌和時代命題而拍攝。
所以,如《籬笆·女人·狗》《當家的女人》以及《劉老根》《鄉村愛情》第壹部這樣的優秀經典農村劇就成為了永恒的重溫劇。更不用說《平凡的世界》小說藍本這樣不可逾越的經典了。
不是觀眾要求太高,只是經典劇太少。拍的人也很努力,演的人也很賣力,只是往往曲高和寡,農村的小康永遠在電視劇裏,現實的農民永遠為了壹日三餐奔波。
看的觀眾就只剩壹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