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又稱褀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的民國時期。風行於二十世紀20年代的旗袍,其實是中國傳統的漢族服裝,在不斷吸收西洋文化的同時,進行不斷改進,然後定形的。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
旗服,又被稱為旗裝。是我國滿族的傳統服飾,滿語稱“衣介”。分為單、夾、皮、棉四種。其壹般特征為:圓口領、窄袖、向右側撚襟、下擺四面開衩、帶扣絆、束腰帶。
那麽旗袍和旗服的區別是什麽呢?
清朝旗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寬松肥大,就是說,旗服裏面可以穿很厚的衣服保暖,這個更加適合東北或者蒙古地區的低溫天氣。
旗袍是屬於民國時期開始的 時尚 服裝,然後又經過多次改進,稱身適體,短袍窄袖。旗袍更加修身,不像旗服那樣寬大。
旗服是滿族男女通用的服裝。而旗袍只有女性穿著。
那麽清朝的時候,漢族女性壹般穿什麽款式的服裝呢?
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有時帶壹些小花樣;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
在清朝的時候,漢族女性和滿族女性從穿戴上,還是有壹定的差別的。
那麽旗袍是不是來自於旗服呢?恐怕大多數學者不會同意這個說法,因為這兩個風格的服裝,差異較大。但是也不排除旗袍被發明的時候,多多少少借鑒過旗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