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紀錄片創作觀念中,真實性被看作是最重要的原則,也被認為是制作出壹部成功紀錄片的法寶。而在相當壹段時間中,創作者和研究人員都認為在紀錄片創作過程中真實性和故事化敘述不可兼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紀錄片創作手法不斷進步,故事化敘事已經成為影片創作的主流方式。用故事化敘述方式講述真實的故事,把人或者物放在故事中表現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公認的影像藝術表現手法。
美國著名電視制作人唐·休伊特曾說:影像世界就應該給觀眾講壹個故事。也正是這種影像制作理念極大地影響了紀錄片的創作和生產。“講故事”本是口語化傳播的壹種表達方式,以其生動、親切、人際交流零距離而備受人們喜愛。怎樣將影像制作中,尤其是註重真實的紀錄片中註入“故事”的元素,成為近來備受關註的話題。在目前紀錄片拍攝的實踐過程中,故事化敘事方式也不斷得到體現,當代部分紀錄片導演已經很註重運用這種影像表達方法。第8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獲獎影片《尋找小糖人》就是其中很好壹例,其生動的故事化敘事實現了故事性與真實性實現完美的有機結合。在評委會的頒獎詞中提到:獨特的故事敘述成為這部影片成功的關鍵。故事化敘事成為這部影片形成感染力、說服力、影響力的重要因素。2009年,中國青年報也曾做過調查:“當下的紀錄片吸引妳的是什麽?”有高達55.3%的人選擇了“故事性”。有了榜樣的力量和觀眾的需求,紀錄片故事化的敘事方式必然會成為今後紀錄片創作的主導方法和絕對態勢。
二、恰當表述:如何講好故事
既然紀錄片故事化的敘述方法已經成為紀錄片創作的絕對態勢,怎樣才能將紀錄片中的故事講好便成為不可規避的話題。而研究怎樣講好真實中發生的“故事”就必然需要鮮明、成熟的範本。此範本必須具備紀錄片故事化敘事的典型特征,如富有價值的故事選題、動人的故事結構、強烈的故事懸念、真實的影像再現方式、成功的音響運用等等。而《尋找小糖人》能獲得奧斯卡如此重量級的大獎,其故事化敘事方法也得到認可,筆者認為便可試著將此片作為研究範本,探其究竟如何“講故事”。
1、富有價值的故事選題
好的故事片必然擁有精彩的故事。能夠成為精彩的故事,壹定會有精彩的選題。選題是故事的基礎,是對影片歸根結底的概括,是創作者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強烈體現。尋找到富有價值和感染力的選題,是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首要追求。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導演高昕曾感嘆:尋找壹個既有社會價值又具備潛在的各種好看因素的選題,是節目成敗的關鍵所在。 趙越也認為:充滿戲劇沖突的題材是故事化敘事的基本保障。 而富有價值的選題被普遍認為應該包括以下三個要素,即:必不可少的矛盾沖突、提升觀眾興趣的興奮點和引起觀眾深層次思考的故事意義。
在紀錄片《尋找小糖人》中,富有價值的故事題材便得以充分的展現。《尋找小糖人》回溯了發燒友和音樂史學家重新發現音樂傳奇羅德裏格茲的過程。羅德裏格茲為美國人,酷愛音樂。發行量張唱片之後在美國毫無反應,因此羅德裏格茲不得不轉行,幹起社會最底層的勞力工作。但是這兩張唱片漂洋過海到達南非,成為當時種族禁錮中非洲人民的精神支柱,在“反體制”運動中,羅德裏格茲的音樂在南非深入人心。這壹切羅德裏格茲並不知情。直到20世紀90年代,羅德裏格茲才被請到南非進行演唱,展現了非洲人民對羅德裏格茲追逐的狂熱。在回國之後羅德裏格茲的生活並沒有太大改變,他仍舊追求著平淡的生活,純粹地愛著音樂。
世界上擁如此傳奇人生的人恐怕為數不多。題材的獨特性吊足了觀眾的胃口。有評論稱:羅德裏格茲擁有了不起的靈魂,神奇的故事。羅德裏格茲面對壹切,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他都從容接受;羅德裏格茲面對物質,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他都寬容和無私。他從未想過要靠音樂過得更好,從而使得他本身成為壹個音樂史上的傳奇。影片作者抓住這壹故事本身,在回顧音樂發燒友和音樂史學家找尋羅德裏格茲的過程中講述了令人心靈震撼的故事。如此題材的選擇使得本片具有了精神的的寄托和力量,壹切“尋找”從這故事題材的本身出發,完成了整個影片的敘述和升華。
由此可見,《尋找小糖人》展現了地域間、生活間的強烈矛盾沖突,展示了觀眾所關註的傳奇人生,也更深壹步探求了音樂與人生的真諦——音樂與貧富無關。這無疑是壹個富有價值的選題。
2、動人的敘事結構
敘事結構是紀錄片創作基本的要素,是紀錄片構建與存在的基本方式。紀錄片敘事的基本要求就是按照壹定的原則和要求,錯落有致地將材料、觀點等要素進行安排,從而完成整部影片的框架。如何設計影片的敘事結構,是講好故事和制作影片的關鍵。好的影片結構不僅將事件敘述得真實親切,也會使整個事件叠蕩起伏、使觀眾觀看時充滿興趣。而不得當的故事結構,即使能夠將紀錄片所記錄的事件描述得真實懇切,觀眾也會認為影片平於流水,索然無趣。因此好的紀錄片的敘事結構就是適當地因勢利導, 將主體塑造的重點更為突出, 滿足觀眾在觀看紀錄片時尋求的“戲劇點”。
在影片《尋找小糖人》中,作者以“尋找”開頭,中部描述發燒友等人尋找羅德裏格茲的過程,穿插感受過羅德裏格茲音樂人的態度,以及為何尋找羅德裏格茲等多條故事線索。影片最後部分展示“尋找”結果——羅德裏格茲被尋找到。作者采用漸進結構思維,通過層層遞進、逐步深入的,保持了嚴密的邏輯關系、時間關系、空間關系和程度關系。但是整部影片並沒有就此而結束,作者將故事結構進行了再次延伸,介紹了羅德裏格茲南非成功巡演後回歸生活的平淡——仍舊做著底層勞動工人的活計。作者在結構上這壹次的延伸非常合乎情理,也是影片最大的成功之處。在這段內容中,觀眾看到了人生中音樂的真諦,影片得到了升華,羅德裏格茲的形象也變得驟然高大。合理動人的敘事結構是這部影片變得豐富和飽滿。
3、 強烈的故事懸念
要想表現好的故事,就要有能夠吸引觀眾眼球的影片要素——懸念的設置。懸念是創作者在處理情節、設置沖突、展現人物命運時,利用受眾面對未來發展不確定的、懷疑的、神秘的情形所持有的興奮、期待、掛慮、好奇的心理而做的壹種懸而未決的處理方式。懸念作為敘事的壹種技巧和方式,為觀眾提供新奇和探索的材料。這種敘事的方式吸引或者誘惑受眾繼續觀看從而獲得未知中不確定性的答案。筆者認為懸念的建構方式主要表現在兩面:壹是運用敘事結構建構懸念,二是運用影視語言進行建構懸念。懸念大師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說過:“壹家電影院就像是面對壹大堆有待坐過去的椅子的銀幕。電影人必須制造‘懸念’,否則人們就會感到失望。”
懸念設置在《尋找小糖人》這部影片中就顯得尤為突出,逐步引導觀眾觀看影片的重要手段。在敘事結構上設置懸念和在影視語言中設置懸念兩種方式,《尋找小糖人》都表現得精彩。
首先是在敘事結構中的懸念。影片依據整個敘事脈絡,設置多處懸念。其中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揭開羅德裏格茲真實“面紗”的進程設置。故事開始,作者首先采訪了在20世紀70年代與羅德裏格茲有過交集的人們,通過這些人語言的描述使觀眾在腦海中形成對羅德裏格茲的初步印象。同時也激起觀眾對羅德裏格茲的真實面目渴望。第二步作者向觀眾展示的是唱片上的僅有的壹張羅德裏格茲戴著墨鏡的照片,觀眾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還是在不安詢問:他到底是誰。之後作者進行了羅德裏格茲自殺傳言的描述,給觀眾感覺是,揭開羅德裏格茲“面紗”的希望變得渺茫。但是作者敘事筆鋒壹轉,交代羅德裏格茲原來還活著,並且經過重重困難找到了羅德裏格茲的女兒。影片的探尋腳步卻又徘徊在了這裏。又從對羅德裏格茲女兒的訪談中進壹步挖掘他的信息。影片至此,經過四個階段羅德裏格茲的真實面目還是沒有展現到鏡頭之前。作者運用還原未知狀態,限制信息的流動的方式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觀眾的渴望愈增,此時羅德裏格茲才“千呼萬喚始出來”。作者運用結構敘事,使觀眾壹步步跟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探尋事實的真相。
而在運用影視語言架構懸念這種表現手法中,作者表現得尤為精彩。還是以揭開羅德裏格茲真實面目為例。影片中隨著情節的發展,作者在不斷設問,不斷探尋:羅德裏格茲到底是壹個什麽樣的人?在揭開羅德裏格茲的神秘“面紗”的時刻,作者運用了黑暗低沈的色調。畫面中羅德裏格茲背影出現,神秘氣息撲面而來。羅德裏格茲即將轉身,畫面切到窗外,拍攝羅德裏格茲居住屋子的壹扇小窗,羅德裏格茲從小窗中探出頭來觀望世界。主人公終於走出了人們想象中的世界,展示了人們渴望已久的真實面目。表現細節中的懸念尤為考察影片創作者的功力,而導演馬裏克·本傑魯爾讓這壹方式展現得如此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