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青春發育期的心理發展

青春發育期的心理發展

青春發育期,以少年期為主,少年期的年齡是指11~12歲至15~16歲這個時期的兒童正處於初中階段。少年期是個體生理迅速發育直至達到成熟的壹段時期。該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方面都出現顯著的變化,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復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事情,因此也被稱為困難期或危機期。

壹少年期的生理發育加速

(壹)生理發育加速

1.身體成長加速①身高快速增長(每年6~8厘米甚至達到10~12厘米)②體重迅速增加(體重年平均增長量達4.5~5.5千克)。

2.生理機能發育加速。男性肌肉強健,女性身體豐滿,腦與神經系統逐步發育成熟,體貌特征開始接近成人。

3.性的發育和成熟加速。①性器官發育迅速上升②第二性征的出現性③功能成熟。女性出現月經的初潮,男性首次遺精女性比男性平均提早兩年。

(二)青春發育期,容易出現的心理疾病有:神經癥,病態人格,躁狂癥等。

(三)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矛盾性特點。

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兒童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於半成熟狀態,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動產生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可歸納為4個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

成人感的內容包括:從心理上過高的評價自己的成熟度;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屬於成人水平;要求與成人的社會地位平等;渴望社會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半成熟現狀:指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處於從童年期向成熟發展的過渡階段,他們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社會經驗,都處於半成熟狀態。

於是出現了自己認為的心理發展水平,與現實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即成人感與半成熟狀態的矛盾,這是發展中的矛盾,是人生必經的矛盾沖突,這是青春發育期的少年兒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2.心理斷乳與精神依托之間的矛盾,成人感使他們的獨立意識強烈起來,他們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擺脫成員,特別是父母的羈絆,擁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決定權。但面對復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依然希望在精神上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保護。

3. 心理閉鎖性與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成人感和獨立自主意識,以及認為成人不理解自己而對成人產生的不滿和不信任,導致青春期兒童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向成人袒露,但諸多的苦惱又是他們倍感孤獨和寂寞,很希望與他人交流,就迫使他們很願意向同齡朋友推心置腹,也希望在壹定程度上向自己認可信賴的成人朋友吐露心聲。

4.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

青春期兒童通常要表現成人時的果敢和能幹,獲得成功就會享受優越感和成就感,遇到失敗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挫折感。兩種情緒交替出現壹會兒激情滿懷,壹會兒低沈沮喪。

二,少年期的認知發展

記憶的發展

記憶廣度達到壹生中的頂峰。對各種材料記憶的成績都達到高峰。

思維的發展

少年期處於形式運算階段,思維形式擺脫了具體內容的束縛;假設演繹推理能力的發展。抽象邏輯推理能力顯著發展。

三,少年期的個性和社會性發展

(壹)少年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1.少年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

2.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①強烈的關註自己的外貌和風度

青春期自我的興趣首先表現在關註自己身體形象上。喜歡在鏡中研究自己的體貌形態,註意別人對自己打扮的反應。②深切重視自己的能力和學習成績

能力和學習成績是少年兒童關註自我發展體現自我價值的重中之重。

③強烈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

對他人針對自己個性特征的評價非常敏感。

④有很強的自尊心。

受到的肯定和贊賞,產生強烈的滿足感,受到批評和懲罰,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少年兒童強烈的自尊心是學校和家庭教育不能忽視的客觀現實和心理依據。

(二)情緒的變化

1.青少年的情緒和心境的發展呈現出動態的發展趨勢。

拉森發現:青春期早期情緒狀態的積極方面較少,消極方面較多,情緒的穩定性較差,起伏變化較多。到青春期後期情緒穩定性增加,情緒起伏變化逐漸趨緩。

2.情緒變化的特點:

①煩惱增多。為在公眾面前的個人形象而煩惱;為在同伴集體中的個人尊嚴和社會地位而煩惱;為與父母關系出現裂痕和情感疏離而煩惱。

②孤獨感、壓抑感增強。

(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點

少年兒童的自我中心性表現與皮亞傑的原意不同,他是以人際關註和社會性關註為焦點,把自己作為人際和社會關註的中心,認為自己的關註就是他人的關註。少年兒童的自我中心性可以用“獨特自我”與“假想觀眾”兩個概念來表征。

1.獨特自我。

將自我的情緒、情感體驗擴大化、絕對化,從而將主觀和現實統壹於自我,而不理解他人為什麽與自己的感受和觀點不同。

2.假想觀眾

就是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觀眾。他自我欣賞,以為人人也都欣賞他,他自感不足,以為別人也都對他無好感,他們的喜怒哀樂往往都源於自我體驗,將自己的心境投射到別人身上。

(四)第二逆反期

第壹逆反期在2~4歲之間,多在3歲左右。第二逆反期出現在小學末期至初中階段的10~11歲至15~16歲,突出表現在青春發育期。

第二逆反期的特征就是反抗心理表現最明顯。表現為對壹切外在強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

1.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現

①為獨立自主意識受阻而抗爭,②為社會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滿而抗爭.③觀念上的碰撞。

2.反抗的主要對象~主要是父母,有時因情緒左右,將是和非壹起排斥掉。

3.反抗的形式:①外顯行為上的激烈抵抗②將反抗也與內心,以冷漠相對。

4.第壹、第二兩個逆反期的異同

***同點:①都聚焦於獨立自主意識的增強,向控制方要求獨立自主權。②都出現成長和發展的超前意識,第壹反抗期的兒童具有“長大感”,第二逆反期的兒童具有“成人感”。

不同點:第壹逆反期所要的獨立自主性是要求按自我的意誌行事。他們所要求的獨立行為中有許多行為是力所不能及和不切實際的。第二逆反期所要的獨立自主性是要求人格獨立,要求社會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關方的控制。

5.幫助少年兒童順利度過逆反期

父母應註意的方面:①父母要認識和理解逆反期對心理發展的意義②父母要正確面對逆反期這壹客觀事實③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點所在。少年兒童對自我的認識超前,而父母對兒童的認識滯後。④父母必須正視少年兒童獨立自主的需求。兒童本身是積極主動的發展者,學習者、前進者,父母不能視他們為被動的受教育或被塑造的對象,對他們的教育應遵循雙向互動,教學相長的原則,正視、重視孩子們成長中的需要,理解他們,盡心盡責的完成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母親和父親的責任。

四,少年期面臨的心理社會問題

(壹)網絡遊戲成癮

網絡成癮的表現:①不由自主的強迫性使用網絡②在網絡遊戲中獲得強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③壹旦停止網絡遊戲會出現心理和生理方面明顯或嚴重的不良反應④在網絡遊戲中所獲得的虛擬感受,反過來會強化上網的欲望造成惡性循環。

(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癥

青春期精神分裂癥表現:思維紊亂,不能控制情緒,人格混亂,扭曲現實或與現實脫離聯系。

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的先兆:在真正患病之前常常表現出社會行為退縮,交往困難,敏感、固執,並缺乏幽默感等。

導致精神分裂癥的主要原因:壹,遺傳因素所致,二青春發育期,身心發展迅速帶來的種種不適應,不平衡以及困惑和危機感,三青春發育期性機能的迅速發展和成熟、初戀失戀等誘因,導致患者常有對性的妄想。

(三)自殺傾向

自殺也是我國全人群的第5位死因,自殺是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

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心理障礙,家庭環境,學校的強大壓力,不能面對個人遭遇的問題。

(四)反社會行為與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違反社會規範和社會行為準則,或從事各種違犯法律的行動等,屬於反社會行為和犯罪。青少年的違法行為的比例,比其他年齡階段的人要高且具有壹定的普遍性。

引發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因素及預防

1.有些家庭成為滋生兒童反社會行為和犯罪的溫床。父母離異家庭的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2.同伴因素和群體壓力。青少年懼怕被同伴排斥,害怕被集體拒絕,所以許多犯罪是在群體壓力的情況下產生的。

3.處於發展過程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

預防:父母教師和其他重要成員,對青少年的心理發展、成長苦惱、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壹定要真誠而又細心的關註,了解,理解,幫助他們進行選擇,引導他們壹步壹個腳印的走向良好的發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