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河南豫劇有幾個流派

河南豫劇有幾個流派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產生於明末清初,多以清唱為主,深受老百姓喜愛。豫劇演唱以旦角為主,逐步形成了常、陳、崔、馬、閻五大名旦,再加上桑派,就成了六大名旦。以六大名旦為代表,形成了豫劇六大流派。說起豫劇六大流派,常派代表人物是常香玉,被譽為“豫劇皇後”。陳派的代表人物是陳素真,她本名王若瑜,17歲即被譽為“豫劇皇後”,22歲又獲“梆子大王”的美稱。馬派代表人物是馬金鳳。崔派的代表人物是崔蘭田,是豫劇“十八蘭”( 指18位名字中間帶“ 蘭”字的演員) 中的代表人物。閻派的代表人物是閻立品。桑派的代表人物是桑振君。

生角中,唐派代表人物是唐喜成,牛得草是著名豫劇醜角演員。他創立了豫劇牛派唱腔,李斯忠是著名豫劇凈角演員,劉忠河被譽為豫劇“紅臉王”。

說起豫劇,不能不提“豫劇十八蘭”。 豫劇十八蘭是壹個模糊的概念。大意是說,早期有18個蘭字輩的女演員跟豫西名須生周海水的大乙班學戲。因為當時女演員較少,壹時在西部山區引起轟動,中途不斷有人退出或者改行,又不斷有人補充近來,人數已經不絕對是18個了。解放後整理戲曲史的時候,連周海水本人也已經記不清楚前期的十八蘭究竟都誰了。因此,後來的十八蘭有多種說法。毛蘭花、崔蘭田、羅蘭梅、周蘭鳳、李蘭菊、範蘭榮,車蘭寶、湯蘭香都在豫劇十八蘭之列。後來,崔蘭田改唱旦角,李蘭菊技藝也日益成熟,遂有了“提起豫劇十八蘭,就數小菊和大田”的說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豫劇新秀輩出,其中張寶英、王清芬、虎美玲、牛淑賢、李喜華、菅愛梅、朱巧雲、李金枝、陳淑敏、馬莉、胡小鳳、章蘭被稱為豫劇十大名旦(意指豫劇十大名旦不止十人)。湯玉英、李金枝、王清芬、虎美玲、谷秀榮、陳淑敏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被稱為“六朵梅花”。 豫劇界所謂“鄭州三玲”的提法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中後期,系指原鄭州市豫劇團的三位臺柱——虎美玲、王希玲和劉伯玲。

王善樸、魏雲、高潔、楊華瑞、馬琳等主演的《朝陽溝》、由柳蘭芳主演的《小二黑結婚》、由常香玉和王善樸主演的《人歡馬叫》、由任宏恩、湯玉英主演的《倒黴大叔的婚事》這些劇目,都是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風格在全國獲獎。豫劇壹向以唱見長,在劇情的節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暢淋漓,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 豫劇的風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善於表演大氣磅礴的大場面戲,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濃郁,質樸通俗、本色自然,緊貼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節奏鮮明強烈,矛盾沖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由於豫劇的獨特風格,使豫劇在全國的影響不斷擴大,演出團體遍及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約200多個,僅每年躍在河南省的業余團體,達2000多個,目前,豫劇已成為全國劇團數量最多的第壹大戲劇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