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這壹問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誌,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
《沁園春·長沙》
作者毛澤東?朝代現代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沈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白話譯文
在深秋壹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裏,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壹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壹樣,江水清澈澄碧,壹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裏遊,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壹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回想過去,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裏遊玩。在壹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 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
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誌,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還記得嗎?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遊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船?
擴展資料:
《沁園春·長沙》是近代詩人毛澤東所寫的壹首詞。該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誌。全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創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於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時所作。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賞析
在中國的詩史上,第壹個大量描繪自然美,並把對自然美的描繪和對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的關切結合起來的詩人是屈原。
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壹個優良傳統。毛澤東的詩詞繼承了這個優良傳統。他善於把自然美與社會美融為壹體,通過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藝術形象,表現出社會美的內容。
這首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沈浮”的問題,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前途的樂觀主義精神和以天下事為己任的豪情壯誌。
特別是本詞的最後三句,以設問結尾,巧妙回答了“誰主沈浮”的問題。正像當年中流擊水那樣,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風浪中,激流勇進。
專家鑒賞
現任湖州市中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莫銀火: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卻是心憂天下,豪氣幹雲,自始至終表現的是壹種拯救天下、舍我其誰的責任,未見霸氣,卻是王者之氣。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沁園春·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