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學生潛在的違法違紀現象
1、偷竊。這是中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的突出問題。就其發案率和數額而言呈逐年上升趨勢。他們從貪小便宜到小偷小摸,到內竊外盜,個別甚至結成團夥進行盜竊活動。
2、欺騙。教育領域內,學生欺騙老師、家長、抄襲作業、考試作弊等,從本質上說都是欺詐行為,不管是出於什麽原因,這些不誠信的行為都會在學生的心靈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使整個社會的誠信失落處於壹種惡性循環之中。
3、早戀。中學生盡管受到學校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方面的制約,但仍有—部分學生涉足情場,卿卿我我,荒廢學業,以追逐異性為炫耀,以有異性夥伴為標榜,成雙結對進出校門,娛樂場所。更有甚者偷食禁果,在學生中造成極不良影響。
4、紀律渙散。在壹些學生看來,學校各種清規戒律,條條框框實在太多,他們長期負重,郁悶壓抑。這些學生在社會上,在學校裏,組織紀律渙散,言行放肆,我行我素,不願接受社會公德和紀律的約束,隨心所欲。經常曠課、遲到,不參加集會,在閱覽室無拘無束地閑聊,在晚自習時大聲喧嘩,在宿舍熄燈後高聲談笑,有的甚至抽煙、喝酒、打架鬥毆,破壞公物等,不受紀律約束狀況嚴重存在。特別是違法違紀學生由於個體要求的停滯性與集體約束的矛盾更為突出。
5、品行要求與逆反心理的對立性。壹般地說,處於心理發展未成熟階段的中學生接受外界事物,如學校思想品德和行為規範教育等,大都是順向性的。但由於生理心理的變化,某種需要或情感得不到滿足或受壓抑,即產生逆反心理。久面久之。這種心理沈澱與外界形成情感隔閡和對立。這樣的學生有自己的逆主見,不願接受外界的正確教育,是非觀念模糊,人際關系不正常,有損害集體和他人的故意傾向性。
二、中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的成因分析
違法違紀學生的成因較為復雜,既受社會、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條件的制約,也與學生身心發展水平有關,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
1、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由於市場經濟遵循是價值規律,商品進入市場進行交換是為了盈利,所獲利潤的高低成為市場行為成功與否的主要標誌,因此,容易導致拜金主義的產生。擴大到學校學生中,就會誘發缺乏理想,只講實惠不思進取,厭學情緒嚴重,學習積極性下降,甚至有的學生為貪圖享受鋌而走險;在道德觀念上,導致集體主義精神減弱,社會責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發貪圖享樂,追求高消費。
2、社會文化生活的影響。當前書刊、影視千姿百態,令人眼花繚亂,使中學生特別是平時放松對自己要求的學生,更不具備篩選、處理、分析、儲備這些信息的能力,從而受到嚴重的影響。武俠、愛情、兇殺、迷信等書刊對生理、心理成熟度低,道德觀念還不堅定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是教唆,同時,由於社會宗教活動的開展,迷信也隨之流行,學生也不同程度地模仿鄉民求神拜佛求來世。
3、社會不正之風的影響。學生在社會特定環境中生活,耳聞目睹那些行賄受賄,貪汙腐化,權錢交易,敲詐勒索等壹系列腐敗現象,加之新聞媒介等對暴力走私,以權謀私,腦體倒掛,金錢萬能等現象公開報道,多少都給學生作了反面示範,給他們的人生道德的樹立帶來了陰影,助長了部分品德不良學生的違紀等行為滋生和發展。
4、家庭的不良影響。調查表明,目前中學生中獨生子女約占95%-98%。因為“獨生”,父母更加疼愛,物質生活條件比非獨生子女相對更加優裕,在物質上要啥有啥;又因在家沒有同伴,缺乏彼此間的幫助、友愛、尊重、寬容、與自我克制,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任性的個性;當然父母的言行舉止和教育方法對青少年的成長也有重要影響,個別父母素質差、文化修養低、道德不軌、個性不良,或教育觀念和方法失當。民主空氣不濃也易於助長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
5、學校教育方法不當的影響。壹則教師的教育方法過於簡單。個別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態度,對基礎差,稍有缺點,偶有過失的學生不是滿腔熱情予以幫助,而是橫加訓斥,其至變相體罰,諷刺挖苦,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壹則學校的教育方法過於空泛,流於形式。表現在:空洞說教多,寓德於教少;強調要求多,激勵導向少;條條規規多,科學方法少;泛泛教育多,行為訓練少;組織開會多,個別談心少;雖然熱鬧,但實際效果不佳。
6、學生自身內在因素的影響。中學生違法違紀的內在因素是錯綜復雜的,具體表現在由於主客觀之間的矛盾、生理與心理的矛盾、內部心理結構動力的矛盾,而引起他的成人感和獨立意向性與個性社會化過程遲緩,社會成熟度低的關系和生理變化迅速發展與個性成熟慢的關系等等問題不能適時協調,因而形成他們道德認識和行為水平仍相對落後,自控力不足,辯別力缺乏,從而引發違法違紀行為的產生。
三、中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的教育策略
1、切實加強科學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的新時期,人生價值大小,不取決於做什麽工作、職務的高低,而取決於妳是否愛崗敬業。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要達到這個目標,要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並納入正確軌道。這就要求中學生樹立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統壹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2、重視抓好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轉向。中學生對道德認識模糊,做出壹些違法違紀的事,因而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是對其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壹環。因此,在道德教育中,首先註意道德灌輸,制定道德規範,提高道德認識,使學生明確什麽行為是正確的,什麽行為是錯誤的,什麽是應該提倡的,什麽是應該反對的。其次,幫助學生將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信念,使之形成道德理想,能夠鑒別,評價自己的行為好壞,自覺地把典型人物的優秀品質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進而提高道德行為的自覺性。在這壹過渡階段中,教育者除了了解掌握學生愛什麽、恨什麽、怕什麽以外,更應該註意率先垂範,使己之言成為學生學習之“師”,使己之行成為學生效仿之“範”,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引導並督促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矯正違法違紀行為。
3、尋求新的、科學的德育途徑和方法。學校現行的德育途徑和方法大都沿襲過去,缺少創新,於是出現了“老辦法不行,硬辦法不行,新辦法不明”的困惑。途徑和方法失當,導致了教育效果的事倍功半。因此必須改革德育方法,探求符合學生思維、心理,思想品德發展規律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徑。
4、優化育人環境,實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壹體的立體化教育,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是造就新壹代人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要積極主動地與部隊、派出所、鄉鎮企事業單位等合作,建立社會教育網絡,凈化社會文化市場,優化育人環境,切斷學生與社會不良分子的往來,***同做好教育學生工作。
5、重視課外閱讀指導。中學生熱愛文學書刊,影視作品是令人欣慰的。但應看到,中學生觀看文學、影視作品帶有傾向性。許多人滿足於涉獵情書、情戲、武俠小說,武打錄像,而壹些消極的作品往往是熱衷於描寫情場角逐,冤家鬥打、金錢萬能,甚至兩性關系,汙入耳目,腐蝕靈魂,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為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閱讀指導,防止精神鴉片對學生的毒害,應有針對性引導學生觀看健康向上的作品,組織開展“好讀書,讀好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