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es Dickens,Bleak House,1852-1853〕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年
盡管對於偵探小說讀者和現代讀者來說,《荒涼山莊》過長的篇幅、舒緩的敘述都顯得難以忍受,但是這本書對早期偵探小說的謀殺、偵破情節有所貢獻,塑造的貝克特探長也頗有特色。實際上狄更斯未完成的遺作《埃德溫·德魯德疑案》更加具有現代偵探小說的特色,可惜沒有結局,因此沒推薦。
〔英〕威爾基·柯林斯 《月亮寶石》
〔Wilkie Collins,The Moonstone,1868〕
群眾出版社,1999年
柯林斯被譽為“英國偵探小說之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部《月亮寶石》。沿襲自他的另壹部奇情名著《白衣女人》的多敘述人第壹人稱敘述手法在本書中再次獲得了成功。作為主角之壹的克夫探長開始具有大偵探的氣質。
〔英〕埃米爾·加伯利奧 《勒魯菊案件》
〔Emile Gaboriau,L'Affaire Lerouge,1865-1866〕
九州圖書出版社,1995年
這本《勒魯菊案件》出版於1866年(1865年在報紙上連載),是推理史上第壹部真正長篇偵探小說。雖然加博裏奧筆下的主要偵探是勒考克警探,但是這部書中他僅是壹個配角,主角是靠推理邏輯破案的業余偵探塔巴勒老爹。加博裏奧將案件動機隱藏於過去的秘密中的手法壹直由後人延續到黃金時代以前。
〔英〕阿瑟·柯南·道爾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Arthur Conan Doyle,Complete Sherlock Holmes,1887-1927〕
群眾出版社,1981年
勿庸置疑的推理史上的絕對經典,甚至超出偵探小說的範疇,在全世界都婦孺皆知。福爾摩斯作為大偵探的典型成為後來無數偵探小說作家競相效仿的模型。因此有人說:“每樣事情都來自歇洛克·福爾摩斯。”
〔法〕加斯東·勒魯 《“黃屋”奇案》
群眾出版社,1999年
〔Gaston Leroux,Le Mystere de la Chambre Jaune,1907〕
這是少年偵探魯爾塔比伊系列的首部偵探小說,這個系列壹***6部作品,以此部最佳。這是壹部精彩的心理密室小說。不論是在氣氛營造,謎團設置,在當時看來都是壹流的。今天的讀者也不會因它是近壹個世紀前的作品而完全喪失新鮮感。
〔美〕瑪麗·R·萊因哈特 《螺旋樓梯》
〔Mary Roberts Rinehart,The Circular Staircase,1908〕
群眾出版社,2003年
萊因哈特以《螺旋樓梯》等書開創了“早知如此”流派,亦即後來的“女性懸念小說”。本書以壹位老處女為偵探兼敘述人,講述了某個夏天發生在鄉村別墅的奇妙案件。小說采用的是“故事線”的手法,誠然對於現在讀者吸引力大大減低,但是它仍然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英〕奧西茲女男爵 《角落裏的老人》
〔Baroness Orczy,The Old Man in the Corner,1909〕
四川文藝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安樂椅神探的代表人物。“角落裏的老人”坐在小店的壹隅,幾乎就靠著幾張報紙,為寶利小姐講述著壹樁樁案件背後真實的故事。角落裏的老人不需要將罪犯繩之以法,他只是顯示自己的智力,嘲笑警察的無知。他是純粹心智遊戲的產物,解謎推理的終極結果。
〔英〕G·K·切斯特頓 《布朗神父探案集》
〔G.K. Chesterton,Father Brown Stories,1911-1935〕
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3年
作為短篇小說黃金時代的產物,布朗神父是少數能夠走出福爾摩斯陰影、自立門戶的偵探形象。布朗神父宣稱他洞悉罪犯的壹切,因而能夠了解真實的犯罪情況。他的大部分作品顯得過於直覺化,但是在謎團設置和獨創性手法方面這些故事有著很大的成就。〔英〕E·C·本特利 《特倫特的最後壹案》
〔E.C. Bentley,Trent's Last Case,1913〕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年
盡管本特利原本打算戲弄壹下偵探小說,可是卻寫出了壹部史上的經典之作,成為了長篇偵探小說黃金時代的前驅作品。小說特倫特去探尋百萬富翁的死亡真相,不料真相如此狹小,錯誤卻無邊無際。首次將愛情元素代入偵探小說,而且融合的十分完美。
〔英〕瑪麗·貝洛克·朗蒂絲 《神秘房客》
〔Mrs. Belloc Lowndes,The Lodger,1913〕
四川文藝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本書是關於“開膛手傑克”的作品。1888年倫敦白教堂地區妓女連續被殺案件不僅引起極大轟動,也成為日後偵探小說作家寫作的資本。包括埃勒裏·奎因在內很多作家都嘗試把這個真實案件帶入虛構小說,而本書因為開創了“心理懸疑”流派而受到史家的推崇。壹對夫婦接待了壹位神秘卻出手闊綽的房客,可是當房客每次夜裏外出的時間與城裏發生兇案的時間相符合,那麽……
〔英〕約翰·巴肯: 《第三十九級臺階》
〔John Buchan,The Thirty-nine Steps,1915〕
貴州人民出版社,1981年
早期間諜小說的代表作。這部小說能夠得享大名,希區柯克居功至偉。與其看巴肯的原著,我倒是更願意看懸念大師的電影(同名,或譯“國防大秘密”),樂趣只多不少,又能節省時間,何樂而不為。
〔英〕F. W. 克勞夫茲 《桶子》
〔Freeman Wills Crofts,The Cask,1920〕
克勞夫茲的《桶子》在史上意義非凡,它於克裏斯蒂的《斯泰爾斯神秘案件》***同開啟長篇小說黃金時代的大門。而且不同於當時受到冷落的克裏斯蒂的處女作,《桶子》出版之後獲得很大的成功。壹只從法國運送到英國的桶子中出現了女屍,於是英法兩國三位偵探展開了調查。克勞夫茲的作品大部分屬於“寫實流派”,對於偵查過程巨細靡遺,具有“體驗追緝真兇、尋求謎團出路”的風味。
〔法〕莫裏斯·勒布朗 《鐘敲八點》
〔Maurice Leblanc,Les Huits Coups de l'Horloge,1922〕
群眾出版社,1998年(收錄於《亞森·羅平探案全集2》)
勒布朗的亞森·羅平是史上著名的反偵探角色,作品具有很強的浪漫傳奇色彩。當然有時候他也當偵探,這是小說的推理性就加強了,更加符合推理小說讀者的口味。這本短篇集壹般認為是羅平系列中推理性和謎團性都較出色的作品,這也是沒選《813》的原因。
〔美〕厄爾·德爾·比格斯 《沒有鑰匙的房間》
〔Earl Derr Biggers,The House Without A Key,1926〕
群眾出版社,1999年
陳查理系列的首部作品。盡管讀者會覺得陳查理出場太晚,人物不是非常突出,但是小說的謎團還算是巧妙,書中的陳查理的謙虛謹慎的態度以及驚人的直覺和推理也表露無遺。沒有選擇在西方評價較高的《中國鸚鵡》,因為盡管那本書具有東方神秘色彩,但是中國讀者也許要說這是莫名其妙。
〔美〕厄爾·德爾·比格斯 《陳查理探案》
〔Earl Derr Biggers,Charlie Chan Carries On,1930〕
群眾出版社,1999年
比格斯筆下的陳查理系列雖然僅僅6部,但是由於衍生出來的大量電影而影響巨大。陳查理的儒雅風度和精湛推理掃出了長久占據歐美讀者對中國人的恐懼(這是魔鬼博士傅滿洲留下的禍根)。個人最欣賞的還是這本《陳查理探案》,壹個美國的旅行團做環遊世界的旅行,卻遇到壹樁樁奇怪的命案,陳查理受蘇格蘭場老友所托,堅決要把罪犯抓住,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英〕阿加莎·克裏斯蒂 《羅傑·埃克洛伊德謀殺案》
〔Agatha Christie,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1926〕
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克裏斯蒂的成名作。盡管波洛在《斯泰爾斯的神秘案件》中首次登場,可是這個人物到了本書才真正走出了自己的辦案路子,而且遊刃有余。加之本書巧妙的獨創性手法,因此奠定了克裏斯蒂名家的地位。
〔英〕阿加莎·克裏斯蒂 《尼羅河上的慘案》
〔Agatha Christie,Death on the Nile,1937〕
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也許得益於1978年改編的電影,不僅在歐美,而且在剛剛解禁的中國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部原著在1979年被引進中國,不斷再版,波洛形象就此深入人心。雖然這不是克裏斯蒂常寫的“鄉村別墅”類型,但是仍然是克裏斯蒂的傳統風格,所謂的“人人有嫌疑,個個不可能”。除了精巧的詭計,對幾對愛人間愛情的描寫,沿途風土人情的描述都由獨到之處。
〔英〕阿加莎·克裏斯蒂 《無人生還》
〔Agatha Christie,And Then There Were None,1939〕
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恐怕這本書是推理迷最推崇的克裏斯蒂的作品了。童謠殺人加上孤島,的確是史上不可多得的大構想。來到孤島的人被困在島上,接著壹個個死去,兇手就在我們中間,可是誰是兇手?恐怖懸疑的氣氛迷漫在整本書中,而謎底不讀到最後也不可能知道,實在不愧是出自“偵探小說女王”之手的傑作。
〔英〕阿加莎·克裏斯蒂 《謀殺啟事》
〔Agatha Christie,A Murder is Announced,1950〕
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馬普爾小姐探案作品。誰能想到這個打著毛線,總愛跟人嘮叨聖瑪麗米德那個小村莊的老太婆會是名偵探呢?於是,兇手壹次次羅網,馬普爾小姐也聲名遠播,和比利時來的波洛抗衡起來。壹則預告殺人的廣告揭開了本書的序幕,接著謀殺就按時開始了。小說不僅有安排巧妙而復雜的謎,還有對英國田園風光以及人物的生動細致的描寫,充分體現了克裏斯蒂晚期作品的特色。
〔美〕S.S.範·達因 《金絲雀殺人事件》
〔S.S. Van Dine,The Canary Murder Case,1927〕
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
範·達因的首部作品《班森殺人事件》甫壹出版就打破了銷售紀錄,緊接著的《金絲雀殺人事件》壹出版就銷售壹空,在美國歷史上少有的。書中的業余偵探名叫菲洛·萬斯,是個藝術鑒賞家。本書是壹樁密室殺人案件,講述壹位名女優被殺的案子。最後萬斯通過打牌來探究罪犯心理的手法十分獨特和巧妙。
〔美〕S.S.範·達因 《主教殺人事件》
〔S.S. Van Dine,The Bishop Murder Case,1929〕
南海出版公司,2002年
這是史上塑造童謠殺人模式的偵探小說,後來克裏斯蒂即是受此書啟發寫出了《無人生還》。兇手模仿“誰殺了小知更鳥”的童謠,壹個接著壹個的殺人,兇手似乎是壹個自稱“主教”的人。範·達因崇尚解謎,小說中的兇手具有很高的智慧,設計的手法堪稱壹流,不過畢竟菲洛·萬斯道高壹丈,最後識破了兇手的詭計。
〔美〕達希爾·哈米特 《血腥收獲》
〔Dashiell Hammett,Red Harvest,1929〕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
拋開哈米特本人簡潔明晰的寫作風格不談,哈米特結構謎題的本事在硬漢派作家中也是首屈壹指的。本書是哈米特的長篇處女作,實際上是由三件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的謀殺案組成,三個謎題都頗精彩,再加上哈米特擅長描寫的偵探和罪犯之間的鬥智鬥力,本作的可看性猶在《馬耳他黑鷹》之上。
〔美〕達希爾·哈米特 《馬耳他黑鷹》
〔Dashiell Hammett,The Maltese Falcon,1930〕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
推理小說流派眾多,旁支橫斜,但解謎本格始終是正統,主流地位輕易動搖不得,唯壹有能力和它分庭抗禮的大概也只有哈米特和錢德勒撐起的硬漢壹脈了。哈米特不是第壹個寫硬漢小說的作家,但他是第壹個給硬漢小說註入文學素質和心理深度的作家,他以自己的創作開辟了推理小說的另壹塊戰場。《馬耳他黑鷹》,號稱“勝過海明威任何壹部小說”的冷硬派第壹名作,屬於那種妳可以不喜歡,卻不可以不讀的推理小說。
〔美〕達希爾·哈米特 《瘦子》
〔Dashiell Hammett,The Thin Man,1934〕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
據說漢密特和福克納在壹次喝酒聊天時,福克納不經意間流露出對通俗小說的輕視之感,漢密特當時沒說什麽,但回去以後不眠不休,把自己關在書房之內,寫出了精益求精的《瘦子》。這部作品也是硬漢名作之壹,不過說句老實話,這部作品還沒有優秀到了會改變福克納對通俗小說偏激看法的地步。〔英〕法蘭西斯·艾爾斯 《殺意》
〔Francis Iles,Malice Aforethought: the Story of a Commonplace Crime,1931〕
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艾爾斯的另壹個化身叫安東尼·伯克萊,是壹個在解謎推理領域響當當的名字。他的《毒巧克力命案》堪稱黃金時代數學式推理的巔峰作品,而本書卻是壹本十足的犯罪小說,而且在史上同樣具有重要的地位。這種二刀流且又都很有建樹的作家真是少見。《殺意》的第壹句話就告訴了讀者誰是本書中的兇手,顯然說明本書不是要讀者猜兇手,而是看兇手。兇手如何精心設計,如何心慌意亂,最後來個人仰馬翻。
〔比利時〕喬治·西姆農 《黃狗》
〔Georges Simenon,Le Chien Jaune,1931〕
群眾出版社,1980年
西姆農是歐洲大陸為數不多的推理大師,他壹生創作了四五百部小說,是高產的典型。他筆下的梅格雷探長系列超過100部,為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梅格雷擅長抓住罪犯的犯罪心理,發掘案子的發生原因,在案子中流露出對現實問題的思考。本書以酒商遭人暗殺為開端,是梅格雷的代表作之壹。
〔美〕埃勒裏·奎因 《希臘棺材之謎》
〔Ellery Queen,The Greek Coffin Mystery,1932〕
群眾出版社,1999年
埃勒裏·奎因的早期作品以邏輯分析見長,而此書則是此類的代表作。小說情節錯綜復雜,推理嚴謹巧妙,加上奎因慣用的“挑戰讀者”,使得此書堪稱黃金時代最偉大的傑作之壹。
〔美〕埃勒裏·奎因 《X的悲劇》
〔Ellery Queen,The Tragedy of Y,1932〕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
我個人偏愛這本書勝於《Y的悲劇》,不僅是本書中擁有3個精巧絕妙的謎團(而且包含了壹個密室殺人),而且它的解答正是奎因所說的:“壹個高二的學生,只要具備基本的代數知識,他就會發現這和解開方程式壹樣容易。”此外,這部書中也首次出現了被稱為奎因代表性詭計的“死前留言”。
〔美〕埃勒裏·奎因 《兇鎮》
〔Ellery Queen,Calamity Town,1942〕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
《兇鎮》是奎因後期作品代表作,可以看出奎因從“推理問題”向“小說”的轉變。文中透露出的自然主義風格令很多評論家和讀者叫好。即便如此,作為壹本優秀的偵探小說,它仍然具有傳統的解謎特色:壹杯酒中被人下了毒,死的不是杯子的主人而是偶然拿了毒酒杯子喝酒的人,到底兇手想毒死誰,到底誰是兇手?
〔美〕厄爾·斯坦利·加德納 《移花接木》
〔Erle Stanley Gardner,The Case of the Velvet Claws,1933〕
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加德納早年是廉價雜誌的作者,也是為數不多的後來成為壹代名家的人物。奠定他名家基礎的就是佩裏·梅森系列。梅森是壹位律師,因此這個系列具有較多的法庭場景,也是法庭推理的代表作品。本書是梅森系列的首部作品,既體現了作者的法律背景,也可以看到傳統推理小說的元素。
〔美〕厄爾·斯坦利·加德納 《初出茅廬破大案》
〔Erle Stanley Gardner,The Bigger They Come,1939〕
海南出版社,2000年
加德納寫柯白莎和賴唐諾系列用的是A. A. Fair的筆名,這是和他梅森系列風格不同的系列,屬於硬漢派加幽默派的小說。《初出茅廬破大案》就是這個系列的第壹部。賴唐諾應聘到柯白莎的事物所當私家偵探,開始了這對凹凸偵探的首次合作。
〔美〕詹姆斯·凱因 《郵差總敲兩次門》
〔James M. Cain,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
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
這本書初問世時,曾因作者離經叛道的思想和粗俗利落的文筆引起極大爭議。以犯罪者為第壹主人公,以兇手做第壹人稱敘述視角,讓讀者在感同身受中漸漸與兇手立場趨於壹致——這種技巧在今天隨處可見,在當時卻著實是個創舉。這本書甚至影響了後來因寫出《局外人》而揚名文壇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謬。
〔美〕詹姆斯·凱因 《加倍賠償》〔James M. Cain,Double Indemnity,1943〕
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年(收錄於《郵差總敲兩次門》)
凱恩繼《郵差總敲兩次門》後又壹部轟動文壇的小說。《加倍賠償》是凱恩熟能生巧後的翻新之作,全面地體現了凱恩謀篇布局的功力,無論是紮實的謎題設計還是動人的情感描寫,本書水準都在《郵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