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渠雅集文物鑒定中心金牌鑒定專家
中央電視臺《藝術品投資》顧問
中央電視臺《尋寶》節目特約鑒寶專家。
河南衛視《華豫之門》特約鑒寶專家 由於馮先銘先生跟他家是老鄰居,他在學習和研究古陶瓷上,經常向馮先生請教。
1975年,他到上海出差,在地攤兒上花了20塊錢淘換到壹件鈞瓷小瓶,他自認為是宋代珍品,喜不自勝。拿給馮先生看。馮先生給他潑了盆涼水,說這是作舊的鈞瓷,而且告訴他這是民國時期江蘇宜興產的,作舊者可能是日本人。曉滬細問端詳。馮先生說:“妳看這胎是紫砂的,釉面質感跟河南鈞瓷也有很大的差別。它是中溫釉,燒成溫度在1000℃到1100℃之間,嚴格講不叫瓷器。是20世紀三四十年宜興出的產品,為什麽說可能是日本人做的呢?這器物是手工拉坯成型工藝。中國人拉坯時是逆時針方向旋轉,而日本人則相反。壹看瓶底的旋紋方向就清楚了。那時正值日本侵華,江蘇的大片地區已被日軍占領,很可能是日本人仿制的。”這件事給曉滬留下深刻印象,他不但看到馮先生的博學與嚴謹,而且也認識到玩古陶瓷要具備相當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 毛曉滬在古瓷作舊上曾讓專家打過眼。1988年,他在考察磁州古窯址途中,到邯鄲工藝美術陶瓷廠參觀。這個廠有個仿古瓷車間,當時生產的仿古磁州窯工藝瓷器暢銷日本。接待曉滬的車間主任劉立中帶他看了仿古瓷的工藝流程。在樓道裏,曉滬發現了壹個摔破被當做殘品的仿金代黑釉凸線紋花口瓶。覺得挺有味兒,曉滬把這瓶子拿回家,用他掌握的修復技術,把這個瓷瓶弄得完好如初,又采用他研究過的作舊技巧,把它加工作舊,他自認為這件被人扔掉的廢棄物,能夠亂真。讓幾個朋友看了看,他們也看走了眼,認為是真品。等他實話實說,朋友對他的作舊手法驚嘆不已。壹個朋友說,妳蒙得了我們,蒙不了專家。不信,妳就試試。這話讓曉滬動了心眼,考驗考驗自己的作舊本事。有壹天,他騎自行車上班路過故宮神武門,突然腦瓜壹熱,想試試功夫。他來到傳達室,說有個古瓷瓶,妳們收不收。傳達室的人把負責征集文物的組長沈程先生叫來。原來曉滬兒時常到故宮玩,老人們都認識他。但他跟沈程多年沒見,沈程沒認出他來,把他當成壹般獻寶者。當時,沈老把曉滬帶到辦公室,屋裏坐著壹位古陶瓷界的老前輩,二老看了瓷瓶,拿到裏邊研究了壹下,問曉滬這瓶子想賣多少錢?曉滬雖然沒得到鑒定的結論,可壹聽這話,心裏有了底,他的“考試”及格了。當然他壓根兒不想把瓶子賣給故宮,所以隨口說了壹個天價:五千塊。沒想到沈老說,妳要的價太高,我們的權限只有500元。如果收購,還要上報國家文物局審批。曉滬生怕沈老認出他來,趕緊說您別說錢,我只想讓您說這東西是真是假。沈老說這東西還是請專家再看看。幾天以後,沈先生給曉滬打電話讓他去。見了面,沈老說這東西經過專家鑒定是宋金時代磁州窯的精品,我們決定收下它。但妳要的價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