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沈醉的晚上》由我國著名作家郁達夫先生創作於1923年7月。當時,作者受到革命形勢的影響,已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因此,他的目光也開始從先前較多地註視知識分子狹小的圈子,轉移到更廣大的勞動人民。在作品中,他開始有意識地表現下層勞動者,描繪他們的苦難,表現他們的抗爭,歌頌他們的品德,揭示他們不幸遭遇的根源。 另外還有同名電影,有內地演員陳思成等主演。講述了發生在現代南京的壹個春天裏的故事。王平的妻子懷疑丈夫有外遇,委托羅海濤私家跟蹤,由此發現丈夫和壹個叫做姜城的男人相戀。
讀後感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壹個是備受壓榨的工廠女工,壹個是貧困窘迫的知識分子,兩個同病相憐的人兒在小說中相遇了,他們由素不相識到後來互相關切同情,而女工的善良和真誠感人至深,她那不被貧困、苦痛所泯滅的人性之光,不僅在當時的黑暗中熠熠生輝,也在如今的社會中十分珍貴。
小說的背景是在民國時的壹個小租屋,那時侯,人們的生活是非常辛苦的,“我”因為沒有工作只得租壹間破房子,女工每天工作十個小時卻只能勉強維持生活,可能開始讀的時候會想這個女工會在某個晚上偷“我”的東西,因為在我們看來,人為了生存,會不擇手段地攫取身邊的東西。但出人意料的是,女工並未行竊,而是擔心“我”不走正路,發不義之財,這是多麽可貴的精神。
相對而言,如今我們的生活是非常優越的,我們不必為交不起房租而擔心,也不必為填不飽肚子而著急,但是我們確實感受到我們的精神生活實在太空虛了,我們的精神高度也實在太低下了。我曾經看過這樣壹幅照片:壹個懷抱嬰兒的母親在公***汽車上,手扶扶桿艱難地站著,而旁邊就是壹位年輕的小姐和壹位健壯的青年。這兩個人似乎都被窗外的什麽東西吸引住了,卻都目不轉睛地盯著窗外看,好象絲毫沒有覺察到身邊有壹位需要幫助的母親。我不禁要想,窗外的水果就真的有如此大的誘惑力,讓兩位青年如此的專註?不用說大家都會明白,這兩位青年只是想逃脫讓位的義務。可也真的難為他們如此受罪了。這看上去是多麽的惡心,但多的是讓人傷心。不是嗎?就為了壹時的舒服,而寧可昧這良心忍心讓這位母親站著受累,事情雖小,但我們不禁要問:這樣做的人,他們的良心何在?
因此我要呼喚真情,我不奢望有像郁達夫小說中所描述的那麽真摯,只渴求在我們身邊少出現些類似的畫面,多壹些謙讓的鏡頭,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