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大陸電影 - 九龍縣歷史

九龍縣歷史

1.九龍縣的歷史變革

藏語稱“吉日宗”,並有奇蔔龍、結署絨之稱。含義為“八角”。據載,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 *** 喇嘛來康區傳教,在今湯古鄉中古村建“吉日寺”,故稱“吉日宗”。

“九龍”稱謂,系設置九龍設治局時,所劃轄地包括:菩薩龍、三安龍、麥地龍、墨地龍、三蓋龍、八阿龍、迷窩龍、洪壩龍、灣壩龍等9個村寨,均含“龍”字音而得名。

據最早記載,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向孟獲借“三箭”之地,用計將南方少數民族從雅安趕到滬水(今大渡河)以西,並在打箭爐(今康定)鑄箭盟誓,那時,九龍就有了牧民居住。

後來直到清朝初期,才正式將九龍定縣,仍由本地土司自治管理。

乾隆年間,取消縣制,歸屬康定縣。

民國十五年(1926),復置九龍縣,屬西康政務委員會轄。

解放後,隸屬西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5年西康省撤消,並入四川省,改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2.九龍的歷史和名字來歷

九龍的歷史:1860年,清廷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即英法聯軍之役)再敗給英法聯軍,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壹同割讓給英國。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 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壹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寨城除外,租期99年。

1937年, *** 開始將界限街以北及九龍群山以南的新界劃作新九龍,使九龍的面積接近現貌。1990年代的西九龍填海工程,不但使九龍的面積大為增加,更將九龍半島與昂船洲連接在壹起。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亦曾使用“九龍中”、“九龍東”、“九龍南”、“九龍西”、“九龍東北”、“九龍西北”及“九龍西南”等分法。

自1998年起,立法會選舉選區有兩個:

九龍東:包括黃大仙區及觀塘區(2004年:5個議席;於2008年減少1個議席) 九龍西:包括油尖旺區、深水埗區及九龍城區(2004年:4個議席;於2008年增加1個議席)

選舉選區的議席數目根據人口而決定,個別選區的議席數目會因人口增減而或有更改.

九龍的名字來歷,源於這樣壹個典故。相傳從前有壹位天子出巡,來到九龍時,舉目四望,但見八山環抱,便欲以“八龍”命之;隨從提醒皇帝,他自己即是人中之龍,應該是九條龍,於是皇帝命名該地為“九龍”。

3.九龍縣的歷史變革

藏語稱“吉日宗”,並有奇蔔龍、結署絨之稱。

含義為“八角”。據載,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 *** 喇嘛來康區傳教,在今湯古鄉中古村建“吉日寺”,故稱“吉日宗”。

“九龍”稱謂,系設置九龍設治局時,所劃轄地包括:菩薩龍、三安龍、麥地龍、墨地龍、三蓋龍、八阿龍、迷窩龍、洪壩龍、灣壩龍等9個村寨,均含“龍”字音而得名。據最早記載,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向孟獲借“三箭”之地,用計將南方少數民族從雅安趕到滬水(今大渡河)以西,並在打箭爐(今康定)鑄箭盟誓,那時,九龍就有了牧民居住。

後來直到清朝初期,才正式將九龍定縣,仍由本地土司自治管理。乾隆年間,取消縣制,歸屬康定縣。

民國十五年(1926),復置九龍縣,屬西康政務委員會轄。解放後,隸屬西康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55年西康省撤消,並入四川省,改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4.九龍的歷史

香港九龍位於新界以南,全名為九龍半島的九龍 Kowloon,與壹海之隔的港島壹樣,是組成香港繁盛的市區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其中,以尖沙咀、油麻地及旺角(簡稱油尖旺)最具吸引力,這些地區購物、飲食、娛樂與文化應有盡有,與港島不分高下!

香港九龍的歷史就是香港的歷史

壹直以來,歷史書籍記載香港的歷史,多由英國對香港實行殖民統治說起。然而,香港早在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最有力的考古發現是:最近在香港最大的外島--大嶼山上,發現了壹座5000年歷史的(古窯)。至於史前新石器時代的石刻散見在香港各地,雖然前人刻鑿的意義和創作者身分已不可考,但可以深信的是,這避風港和淡水灣曾經吸引不少在太平洋沿岸航行的古人在此停留。

約2000年前,在漢朝時,中國把香港納入版圖。坐落於九龍李鄭屋的漢墓就建於此時。十四世紀,許多廣東人紛紛來香港定居,還有從中國中部南遷至香港的(客家人)。許多現代香港人至今依舊向當日地主的後代支付(佃租),這些族群習稱為(新界五大族)。

根據壹些最早的史冊紀錄,香港認定要成為壹個經濟重鎮。官方史實中記載,軍隊最早駐守在屯門和大埔,目的是為了確保吐露港蜒另外,來自廣東東部的鶴佬漁民也到香港定居。十七世紀,滿清入主中國,為了剿 *** 對者及海盜,清廷嚴禁老百姓在沿海定居。最後,禁令廢除,新的移民又陸續到香港定居,即(客族)或(客家人)。

原本務農的客家人以後就開始種稻米、栽茶樹,亦出產莞香及鳳梨。家采收珍珠的利益;現在,屯門和大埔已搖身壹變成為新界的兩個主要市鎮。

香港早期的生活方式,可在壹些小漁村和小田莊裏找到歷史證據。這些早期村落,許多至今仍有訪禦墻、護城河及守衛室保護著。

英國人的到來,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紀,英商來華進行鴉片貿易,賺取大筆財富,換取中國的白銀、絲綢、茶葉和香料。清廷擔心老百姓受到鴉片煙毒影響,決定禁止鴉片的進口。英商方面,欲渴望在港口加強地位,不受滿清朝廷控制,因此導致鴉片戰爭(1840-1842年)的爆發。英國維多得亞女皇的船堅炮利,而香港島就在壹八四二年所簽訂的南京條約中,永久割讓給英國。亨利.砵典乍爵士是香港首任英國總督,在中環就有壹條以他名字命名的砵典乍街(Pottinger Street)。

大陸的九龍歷史

九龍鎮與泰州市區間有壹條南北走向的河,河上有壹座橋——九龍橋。相傳,這河與橋路明南京吏部左侍郎儲灌有關。

儲灌的壹祖輩作古,儲家想尋壹風水寶地下葬。其舅舅是當時頗有名氣的堪輿家。儲家讓其相地,幾經尋覓,壹日走到泰州城西唐樓莊,他驚喜地說,此地甚好,在此安葬,子孫後代定能做大官、發大財。於是儲家決定擇良辰掘穴出殯。第壹天挖好了墓穴,可第二天墓穴就不見了,再挖又是如此。挖穴人把這壹情況立即回報給堪輿先生,他等到挖穴的走後,自己親自帶著大鍬,並在鍬柄上系上壹雙草鞋,來到墓地焚香作揖,然後把鍬提得老高,使勁壹挖,挖破了龍潭,潭水泛起,向南北流去,沖出了壹條彎彎曲曲的河。“突有蒼龍落九天”,這就是九龍河。此河南起通揚運河,北入姜堰市罡場鎮,境內起乞九公裏。儲家就在河首築起了涵洞,控制上、下河水流,使九龍河旱能引,澇能排,受益農田兩萬畝,潤澤黎民數萬人,爾後又在河上造了壹座橋,名為九龍橋。

果然,神龍現瑞。泰州地區風調雨順,物埠民豐。儲家亦因此發了大財,人越來越聰穎。儲灌5歲過目成誦,9歲能寫文章,人稱其神童;成化間中鄉試、會試皆第壹,官授吏部郎中,後旋升戶部左侍郎。後人刻石人、石馬、石虎祭祀之。

1950年由此而定名為九龍鄉,後因行政區劃及體制的變更,九龍鄉先後易名為洋橋人民公社、泰西人民公社、泰西鄉;1994年經江蘇省人民 *** 批準:撤泰西鄉,設九龍鎮。從而這塊神龍寶地又插上了新的翅膀,譜寫出新的篇間。

素有中國車件之鄉美稱的泰州市九龍鎮,地處泰州主城區西大門,南接滬寧、寧通高速公路,北連寧啟鐵路,中國的萊茵河——泰州引江河縱貫南北,328國道橫穿東西。鎮區有新建的占地1500畝的臺商工業園區;全鎮以自行車、摩托車、汽車配件為主產品;鎮區內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是泰州市十強鄉鎮之壹,是江蘇省對外開放工業衛星鎮。

“龍馬精神海鶴姿”,正是九龍人民的生動寫照!

5.九龍的歷史和名字來歷

1860年,清廷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即英法聯軍之役)再敗給英法聯軍,簽下《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南部連同鄰近的昂船洲壹同割讓給英國。

當時在九龍半島上的新邊界只用矮矮的鐵絲網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 1898年,英國通過與清廷簽訂《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及其他壹系列租借條約,租借九龍半島北部、新界和鄰近的兩百多個離島,但九龍寨城除外,租期99年。

全名為九龍半島,是香港的三大區域之壹,九龍東南西三面都被維多利亞港包圍,東、西部為人口稠密的工業區,北部是住宅區,南部是著名的商業區。九龍與壹海之隔的港島壹樣,是香港繁盛的市區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擴展資料:

九龍是香港的壹部分,位於香港島北面的中國大陸上。半島東、南、西三面被維多利亞港環抱,主要地區有尖沙咀(位於半島前端,許多大飯店如歷史悠久的半島酒店等之所在)、油麻地、旺角(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區城之壹)、新蒲崗、觀塘與九龍城。

從1950年代起,九龍成為工業中心(特別是紡織工業),也是香港島上維多利亞旅遊中心的競爭對手。香港國際機場位於九龍半島正東西,九龍碼頭吞吐著遠洋巨輪。

根據香港地政總署測繪處於2003年12月公布,九龍面積為46.93平方公裏。轄下***有5個分區。

百度百科-九龍半島。

6.九龍的屈辱歷史

在英國占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壹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巖,水井灣等,有壹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湧、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壹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3] 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割讓香港島給英國。鹹豐十年即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1年1月26日:第壹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占香港島,事後清 *** 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 *** 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

清 *** 被迫在英軍艦上簽訂《南京條約》

(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 *** 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

中英官員在邊界樹碑

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領。

7.香港九龍城有什麽歷史嗎

關於九龍的得名,有兩種說法:

壹說,宋小朝廷被元兵追迫流落至此,陸秀夫等大臣常常擁宋帝登臨山崗上的巨石,眺望鯉魚門海口,盼勤王之師。

傳說宋帝某日登石,見四周青山群立,便對群臣說:“八座青山,每山壹龍,是八條龍。”陸秀夫在旁,答道:“陛下貴為天子,亦是壹龍。”宋帝點頭。於是便有“九龍”之說,後來便把這地方叫做”九龍”。

另壹種說法是九龍因自然環境而得名。該半島北端有九條山脈橫陳,山脈雖不大不高,卻走勢如龍,九座山,就像九條龍,以龍喻山,稱為“九龍群峰”,又稱“九龍半島”。

這九個山嶺的名稱是:慈雲山、飛鵝山、獅子山、大老山、東山、雞胸山、鷹巢山、琵琶山和筆架山。筆架山從前叫煙墩山,山上設有煙墩,用以傳遞風訊。帆船見山上起煙,知道季候風起,就可以揚帆遠航了。

九龍城歷史:

九龍城區是壹個別具特色的地方。區內的九龍城寨是本港早期發展的地區,於壹九九三年拆卸後重建為寨城公園,園內保存了不少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經過不斷發展,九龍城區亦陸續建有五星級酒店及大型私人屋 。

啟德機場自壹九九八年遷往赤角後,維港北岸騰出了面積可觀而發展潛力優厚的土地。隨著新發展區的基建工程陸續開展,相信九龍城區將會建立壹番新景象。

九龍城歷史事件:

1899年4月16日,英國正式接管新界後,便於4月18日,向中國 *** 提出,要求撤走九龍城寨的中國官兵,撤消中國對城寨的管轄權。5月14日,英國外交大臣正式下令占領九龍城寨。

5月16日,英軍在九龍城碼頭登陸,皇家威爾遜火槍隊員和100名義勇軍在舊海關大樓前 *** 開進城中,中國官兵沒有抵抗,英軍實行武裝強占,驅逐了清 *** 派駐城寨的官兵。清 *** 對此表示強烈的 *** 。

是年12月27日,英國發布《樞密院關於九龍城寨之訓令》,借口中國官員在九龍城內各司其事,已被發現與保衛香港之武備有所妨礙,單方面宣布九龍城寨已成為“女皇陛下香港殖民的壹部分”。當時,清 *** 發出嚴正聲明,九龍城寨是中國的領土,管轄權仍屬中國。

擴展資料:

行政區劃

九龍城是香港十八區之壹。北望獅子山,南接維多利亞港。東面以聯合道、東頭邨道、太子道東為界、西面以九廣東鐵路軌為界。面積為1000公頃,人口約380000人。

九龍城區以住宅樓宇為主,包括九龍城、九龍塘、何文田、馬頭圍、土瓜灣、紅磡等地方。

香港九龍城特產

蝴蝶

蝴蝶是香港名產之壹,香港出產的蝴蝶已有142種之多。香港蝴蝶最多的地方是蝴蝶谷、大學堂壹帶。蝴蝶谷原在九龍荔枝角的背後,這是港 *** 生時常集體旅行野餐的地點,也是觀察、搜集蝴蝶標本最理想的地方。

這個山谷的林木很茂盛,大多是小松樹,和壹種土名叫“鴨腳樹”的矮樹,是蝴蝶蛹最喜歡棲息的植物。因此壹旦孵化出來,就構成整千整萬蝴蝶繞樹紛飛的情景。這種蝴蝶以黃翅的粉蝶居多。所以看來壹片金黃,使蝴蝶谷享有盛名。

香港茶花

香港茶花,屬山茶科植物之壹,山茶有紅、白兩種,白山茶花多是盆栽的的、野生的少,而且花也少,紅山茶不僅花美麗,它的葉子也很可愛。在年宵花市上,也有紅山茶出售,買回去花可以開很久,如照料得宜,下壹季還會繼續開花。

石斑魚

石斑可說是香港海鮮的代表,是香港生產的鹹水魚之最享盛名的壹種,石斑的樣子與鱖魚相類似,石斑魚有許多不同的種類,最常見的有花狗斑、紅斑、蘇鼠斑、泥斑、老鼠斑。其中以老鼠斑最名貴,石斑魚肉多刺少,味道鮮美,而且產量多,性長耐活,同時賣價較便宜,深得香港市民喜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九龍城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九龍城寨

8.九龍的屈辱歷史

在英國占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壹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巖,水井灣等,有壹些漁民居住。

其他黃泥湧、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壹些小村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3000人。[3] 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直至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後,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使其成為英殖民地。

清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割讓香港島給英國。鹹豐十年即1860年,又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新界亦被英國強行租借,香港地區遂全部歸英國人管理。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1年1月26日:第壹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占香港島,事後清 *** 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1842年8月29日:清 *** 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清 *** 被迫在英軍艦上簽訂《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 *** 簽訂《展拓香港界址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中英官員在邊界樹碑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領。

9.歷史上的九龍是誰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

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壹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壹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蕓》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壹。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麽,說法也不同。

《中國吉祥圖說》謂:九子之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6.六子霸下(也有另壹中名字,方框內的看成壹個字,[蟲八][蟲夏]),又名XX(bi xi),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7.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屃(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諸神由來》壹書說《升庵外集》記載龍之九子是:品質,形似龜好負重,即碑下龜;螭吻,形似獸,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蓋;蚣蝮,好立,站橋柱;椒圖,似螺蚌,性好閉,立於門首;金猊,形似獅,好煙火,立於香爐;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眥三個,恰為龍之九子。

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

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壹種魚,虬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狻猊:又稱金猊、靈猊。

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

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壹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壹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

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

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彜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壹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

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

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饕餮:形似狼,好飲食。

鐘鼎彜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

饕餮還作為壹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狴犴:又叫 *** 。

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屍貝:也稱龜趺。

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

人們在廟院祠堂裏,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霸下([蟲八][蟲夏]):又名赑屃,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

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

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龍生九子”的壹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ì)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屃(fùxì) 老九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