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人類破壞地球的資料

人類破壞地球的資料

■60年:為了滿足人類對食物、淡水、木材、燃料的需要,在過去的60年中,被人類開墾為農田的土地比18世紀和19世紀的總和還要多。

■24%:迄今為止,地球陸地表面24%的面積已經被人類開墾為耕地。過度采伐森林可能導致瘧疾和霍亂肆虐危險的增加,並可能引發不知名的疾玻

■50%:過去40年中,人類從河湖中汲取的水量比過去翻了壹番。人類現今消耗的地表水約占所有可利用淡水總和的40%到50%。

■1/4:至少1/4的漁業儲備已被人類過度捕殺。壹些地區的捕魚量已經不到大規模工業捕魚開始前的1%。

■35%:1980年以來,全世界35%的紅樹林、20%的珊瑚礁已經不復存在,另有20%的珊瑚礁遭到嚴重破壞。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汙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汙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汙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壹場嚴重災難。

環境汙染有各種分類: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土壤汙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汙染、城市環境汙染、農業環境汙染。

按造成環境汙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汙染、生物汙染、物理汙染(噪聲汙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汙染、能源汙染。

/a/201207/112352.html

由於人類的活動,地球的健康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可謂“從頭到腳”毛病不少。科學家發現,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的面積和深度都創下了歷史紀錄,完全修復需要60年時間。而海洋由於遭受汙染也出現了200個“死亡地帶”。

臭氧空洞面積大於北美洲

據英國《衛報》10月20日報道,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19日發布的最新觀測結果,今年南極臭氧損耗嚴重。9月21日到9月30日,南極臭氧空洞平均面積為1060萬平方英裏(約合2745萬平方公裏),比北美洲的面積還大。

據悉,NASA“奧拉”衛星上的臭氧觀測儀可以測量到整個南極大陸從地表到大氣層上部的臭氧總量。該監測設備10月8日在南極東部冰原上空檢測到那裏的臭氧量值極低,僅為85多布森單位(1個多布森單位是標準狀態下千分之壹厘米的臭氧層厚度)。另外,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地球系統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還利用氣球上攜帶的設備直接測量南極臭氧量,數據顯示,截至10月9日,南極的臭氧總量已經從7月的約300多布森單位驟降至93多布森單位。

更令科學家吃驚的是,臭氧層中距地表12.9公裏至21.9公裏範圍內的臭氧基本被損耗殆荊7、8月份時,這壹區間的平均臭氧量為125多布森單位,目前已經急劇下降,最低時測到的臭氧量僅為1.2多布森單位,幾乎完全耗荊

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至30公裏處臭氧分子相對富集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危害。當臭氧層厚度低於220個多布森單位時,便被認為出現空洞。197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羅蘭和莫萊特發現,大氣臭氧層已遭到嚴重破壞,人類頭頂上的這把“殺已出現空洞,並造成地球溫室效應加劇。這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氯氟烴等化學物質進入臭氧層後,消耗臭氧造成的。

“奧拉”衛星的微波分叉發聲器測量顯示,今年9月中下旬,南極平流層下部的含氯化合物壹直處於極高水平。另外,平流層氣溫也是影響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氣溫偏低時,空洞面積變大、深度增加。氣溫偏高時,空洞面積縮減。10月至11月間,臭氧空洞將持續惡化,預計紫外線照射會異常增強。由於臭氧層損耗物質的釋放已經受到國際公約的限制並在持續減少,科學家估計,南極洲臭氧層空洞到2065年可以完全修復。

“死亡地帶”數量不斷增多

10月19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北京召開的大會上發布了《2006全球環境展望年鑒》,該報告稱,海洋中“死亡區”數量已經達到了200個,在過去兩年中增長了34%。

本文來源於百分網(/),轉載請保留此標記,謝謝!

由於化肥、糞便、汙水等排泄入海,為壹些藻類提供了充足的養料,刺激這些海藻的瘋狂生長,加上空氣汙染因素,導致海中形成了壹些“低氧區”和“缺氧區”,不但魚、蝦、貝類無法在低氧或缺氧狀態下存活,連海草也難以幸存,因此“低氧區”和“缺氧區”又被稱為“死亡區”。

報告指出,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死亡區”的數量和面積壹直在擴大。1994年估計全球海洋***有149個“死亡區”,但2006年“死亡區”可能已多達200個。最早發現和記錄到的“死亡區”在美國東北的大西洋海岸、波羅的海、卡提加特灣、黑海和亞得利亞海東北部。最著名的“死亡區”在墨西哥灣,是由密西西比河排泄的養料導致的。最新的壹些死亡區出現在南美、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東南部和新西蘭等地區和國家的沿海。海洋“死亡區”對漁業形成了極大的威脅,但如果風能夠將富有營養的水沖走,“死亡區”就可能復活。環境規劃署呼籲沿海國家采取措施控制陸源汙染,遏止“死亡區”持續增多的勢頭。

人類對地球破壞 速度前所未有

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驚人速度,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機構認為,這將使得自然界更加可能出現突變,導致疾病蔓延、森林遭到摧毀、海洋出現“死區”。

千年生態系統評估機構(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的1360名專家在95個國家進行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過去50年來,人口增加使得人類賴以生活的三分之二的生態系統,包括空氣和水源,受到汙染和過度開發。

該機構由45個成員組成的董事局發表的報告指出:“人類的活動已經對地球的自然運規律帶來很大的壓力,地球的生態系統因此未必能養活得了未來的人口。”

報告指出,10%至30%的哺乳動物、鳥類和兩棲動物瀕臨滅絕的邊緣。

這項歷來最大規模的地球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發現:“過去50年來,人類為了取得食物、凈水、木材、纖維和燃料,對生態系統的造成的破壞速度比以往任何壹個年代都要來得快,破壞面也比任何壹個年代來得廣。這使得生物的多樣性承受著無法扭轉的損失。”

報告補充道,從1945年至今,人類開墾為耕地的面積,比18世紀和19世紀開墾的土地加起來還要多。報告說:“未來50年,地表剝蝕會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後果。”

整理報告的專家解釋說,生態系統未來的變化可能會造成疾病爆發、非洲大湖區可能會因為氣候變化而成為霍亂散播的溫床。肥料中的氮累積在農田裏,接著再沖刷入海,會導致海藻生長茂盛,從而使得魚兒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火和使得沿海地區因而出現沒有氧氣的“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