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關於秦王李世民的豐功偉績

關於秦王李世民的豐功偉績

李世民經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勢力。自武德元年起,秦王李世民親自指揮了三場大戰役:壹、破李軌,平定隴西割據勢力薛仁杲(薛舉之子),鏟除了唐王朝來自西北方面的威脅;二、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並、汾失地,鞏固唐王朝的大後方;三、在虎牢之戰中,壹舉翦滅中原兩大割據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軍事集團,取得了唐代統壹戰爭決定性的勝利。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高祖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儼然形成壹個小政府機構。

在李世民統治其間,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晚年著《帝範》壹書以教戒太子,其中總結了他壹生的政治經驗,也對自己的功過進行了評述。

他在位期間,推行府兵制、租庸調制和均田制,並積極推行科舉制。

630年,擊敗東突厥,被尊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幹布。

公元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門代理國事。李世民於649年7月病死於長安含風殿。葬於今中國陜西禮泉縣東北50多裏的山峰上的昭陵。謚號為“文皇帝”。

唐太宗善於聽從大臣的批評和見解,魏征直諫200多次直陳他的過失。

唐太宗還精擅書法,以行書寫碑,為後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溫泉銘》、《晉祠銘》等。死後更以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所作《蘭亭集序》為陪葬品。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太平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並采取了壹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壹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現了空前的繁榮。由於他在位時年號為貞觀,所以人們把他統治的這壹段時期稱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奪目的時期。

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原因,非常重視老百姓的生活。他強調以民為本,常說:“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唐太宗愛惜民力,從不輕易征發徭役。他患有氣疾,不適合居住在潮濕的舊宮殿,但他壹直在隋朝的舊宮殿裏住了很久。

貞觀之初,在唐太宗的帶領下,全國上下壹心,經濟很快得到了好轉。到了貞觀八九年,牛馬遍野,百姓豐衣足食,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出現了壹片欣欣向榮的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進諫的官員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壹人所諫前後200余事,數十萬言,皆切中時弊,對改進朝政很有幫助。

太宗十分註重人才的選拔,嚴格遵循德才兼備的原則。太宗認為只有選用大批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達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賢若渴,曾先後5次頒布求賢詔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擴大應試的範圍和人數,以便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由於唐太宗重視人才,貞觀年間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可謂是“人才濟濟,文武兼備”。正是這些棟梁之才,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貞觀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唐太宗十分註重法治,他曾說:“國家法律不是帝王壹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同遵守的法律,因此壹切都要以法為準。”作為壹位萬人之上的君主能夠說出這樣壹番話來,唐太宗不愧是壹位開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來後,唐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維護法律的劃壹和穩定。在貞觀時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民同罪。執法時鐵面無私,但量刑時太宗又反復思考,慎之又慎。他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由於太宗的苦心經營,貞觀年間法制情況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據載貞觀三年,全國判死刑的才29人,幾乎達到了封建社會法制的最高標準——“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罰。

以民為本的思想,廣開言路,虛懷納諫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準則;鐵面無私,依法辦事的氣度;構成了貞觀之治的基本特色,成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樣。使唐朝在當時與西方國家相比,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社會秩序空前安定。

貞觀王朝的社會秩序好得令人難以置信,是真個囊***槐棧В?啦皇耙擰A?年,全國判處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這壹年的歲末,李世民準許他們回家辦理後事,明年秋天再回來就死(古時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個囚犯全部回還,無壹逃亡。那時的中國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職,人民安居樂業,不公平的現象少之又少,國人心中沒有多少怨氣。豐衣足食的人不會為生存鋌而走險;心氣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極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開放的國界。

唐帝國是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就象今天的美國紐約壹樣。那時的唐帝國是世界各國仁人誌士心目中的“陽光地帶”,各國的傑才俊士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唐帝國跑。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在看到唐帝國的高度繁榮和文明之後,自己的國家在他們心中和沒有開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於是就不想回國,千方百計地要留下。中國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中國的各國人民,大多數以成中國人為榮(這使人想起今日美國的綠卡)。不僅首都長安,全國各地都有來自國外的“僑民”在當地定居,尤其是新興的商業城市,僅廣州壹城的西洋僑民就有二十萬人以上。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王朝,外國人入境和中國人出境並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即不擔心中國人出去後忘本忘祖;也不擔心外國人進來後喧賓奪主。僅這壹點就說明貞觀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強的土地,不擔心外來文化把自己淹沒。貞觀王朝的國民素質是如此之高,對外國僑民既不歧視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來主義”,壹幅不卑不亢的大國民氣度和王者風範。外國人在中國就象中國人在自己家裏壹樣,享有和中國人壹樣的公民權力,不但可以發財致富,還可以從政當官。來自阿拉伯帝國和日本的僑民就有不少在中國擔任官職的,有的還擔任部長級高級官員。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壹批又壹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民間自費留學生則遠遠超過此數。這些日本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在日本進行了第壹次現代化運動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國化運動,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飾風俗,全部仿效當時的貞觀王朝,使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日本民族平空躍進了壹千。

壹千二百年後,日本帝國進行了第二次現代化運動,全方位地接受西洋文化,使自己再度平空躍進幾百年,並把昔日的老師踩在腳下,在老師的“庭院”裏制造了兩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日本民族並不高明,它只是善於學習而已。這個步子比別人慢半拍的民族有壹個最大的優點――落後但不固執。當外來文明入侵時,它總是虛懷若谷地主動接受比本民族先進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使自己快速躍進到先進民族的行列。

壹個民族落後並不可怕,固執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