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有線電視系統,是1948年在美國賓洲曼哈諾依的壹個公用天線電視接收系統(MATV)。它采用壹副主天線接收無線電視信號,並用同軸電纜將信號分送到用戶家中,以解決城郊山區電視信號陰影區的居民收看電視的問題。後來,經改進後的MATV系統,被作為無線電視延伸和補充的主要手段,廣為采用;並於60~70年代用於城市內解決高樓阻擋區域的電視接收問題。改進後的MATV系統,可在信號接收前端插入錄像機播放的節目,構成壹個完整的電纜電視閉路系統(CATV)。我國最早的有線電視系統,是1964年北京飯店舊樓的閉路電視系統。隨著電視傳輸的技術的不斷進步,到80年代中後期,采用微波多路分配系統(MMDS)和調幅(AM)光纖代替同軸電纜進行幹線、超幹線傳輸的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使有線電視網絡的結構更為合理、規模更加擴大,並迅速在90年代初成為組建城市性規模網絡的主要幹線模式。
現代有線電視網絡主要由前端、幹線和分配系統三大部分組成。前端包括衛星和本地的廣播電視節目及自辦節目的接收、播控及用戶管理系統三個部分,目前的播出頻道少則十數個、多至數百個。幹線主要取決於網絡的傳輸半徑,壹般數公裏的小型城市網或局域網,采用樹枝型結構的同軸電纜布局;數十公裏的城市網則采用MMDS或環狀、星型布局的光纜幹線;分配系統是有線網絡進入家庭的關鍵,考慮到技術、經濟綜合效益,目前或今後十數年內,仍將采用同軸電纜分配入戶方式,但為了實現多功能服務,分配系統必須有足夠的頻率帶寬、範圍控制在1公裏內、用戶規模不宜過大(壹般應在2000~500戶)。
有線電視的節目頻道應以專業頻道設置為主,壹般分成基本服務頻道和付服務頻道兩大類;前者多以廣告支撐的新聞、體育、音樂、科技、信息、兒童節目等頻道組成,每月向用戶收取基本服務費;後者則多對電影頻道為主組成,每月按用戶所訂頻道收費。為實施對用戶的節目收費管理,有線網前端均設有用戶可尋址加擾控制系統,對用戶終端電視機進行地址編碼管理,並對付費節目進行加擾處理;用戶則要裝有機上解擾器才能收看付費節目。由此可見,有線電視的運行機制較適應市場經濟規律,我國政府對有線電視亦實行“有償服務”的方針,允許向用戶收取壹次性工程建設費和每月收視節目維護費。圖
隨著廣播電視高新技術的不斷進步,在世紀之交,多媒體、視頻壓縮、光纖雙向傳輸等系統技術及其產品,將逐步應用於城市有線電視網,使網絡發展成全功能服務網,廣播、電視兼容,圖文、數據並茂,可以傳遞高清晰電視,亦可提供交互式業務,到本世紀,世界多數發達國家的有線電視入戶率都將超過50%,我國城市有線網的人入戶率估計亦將達到50%左右。因而無論是從技術發展或用戶規模預計,到下個世紀,有線電視將成為地面廣播電視的主要手段已成定局,屆時還將與迅速發展中的衛星廣播電視相結合,形成所謂“星網結合”體系,成為下個世紀廣播電視的主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