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性惡論”是中國古代人性論的重要學說之壹,認為人的本性具有惡的道德價值,戰國末荀子倡導這種理論。性惡論以人性有惡,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論以人性向善,註重道德修養的自覺性,二者既相對立,又相輔相成,對後世人性學說產生了重大影響。
擴展資料
荀子九論性惡:
1、人的本性,因貪圖利益就不推辭謙讓;因忌妒憎恨就不忠誠信實;因喜好聲色就不講就禮義文理。
2、人沒有了老師所傳授的方法,就會偏邪險惡而不端正;沒有了禮義,就會違法亂紀而不安分講理。所以放縱本性、情感,習慣於任意妄為,而違背禮義的人,就是小人。
3、人的本性,由於壹生下來便脫離了它原有的質樸,脫離了它原有的資質,所以就壹定會喪失那善良的本性。
4、人的本性是,餓了就要吃飽,冷了就要取暖,累了就要休息。
5、凡是人們想要去行善,就是由於人的本性是邪惡的。原本是淺薄的則希望變成深厚的;醜惡的則希望變成美好的;狹窄的則希望變成廣闊的;貧窮的則希望變成富有的;卑賤的則希望變成高貴的。
6、凡古今天下人所說的善良,指的是端正、治理、和好、太平;所說的邪惡,指的是偏斜、危險、違逆、混亂。如果君主停止禮義的教化,除去法令制度的管理,那麽強橫的人就會去危害並掠奪弱小的人,人多勢眾的會欺淩、傷害、侵擾人單勢薄的,不用多久天下就會因為混亂不安而相繼滅亡。
7、承第6點,孟子說人性善,如果人性本善,就要去除聖明的君王,停止禮法義理的施行;如果人性是邪惡的,就要贊許聖明的君王,崇尚禮法義理的施行。設置君王,顯明禮義,是因為人的本性是邪惡的。
8、承第7點,因為人的本性是邪惡的,所以壹定要等待聖明君王的治理,禮法義理的教化,才能都過著安定太平的生活,使壹切言行都能符合善良的標準。
9、我們之所以會輕視夏桀、盜跖和小人,就在於他們是在放縱邪惡的本性,在依循不當的情感,習慣於縱情任性,胡作非為,而顯露出貪圖私利,妳爭我奪的樣子。
百度百科-性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