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麥家_麥家,影視成就了我

麥家_麥家,影視成就了我

必須承認的是,  麥家為我們提供了壹個文學與商業完美結合的優秀範本。  “君子固窮”的時代已經壹去不復返。  現在再談文學,似乎散發出壹股清苦味。全中國青年都讀詩寫詩的時代不復存在,隨著商業化的進程越來越快,純文學的衰敗似乎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去年舉辦的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甚至引發出 “文學已死”的感嘆。除了“過去文學中那些悲愴、宏大的東西再也找不到了”(馬原語)以外,文學創作者們還面臨著非常實際的問題,那就是如何讓文學也能賺錢。

在這個問題上,麥家顯然是最有發言權的壹位。從2010年以來,麥家多次進入所謂的“作家富豪榜”,單冊書的版稅以百萬計;《風語》港版首發式上,麥家手戴壹塊價值16萬元的名表,立刻引起媒體壹陣喧嘩;他的作品被不斷改編為影視作品,他幾乎以壹手之力開創了“諜戰”這壹新類型。說他是當下中國內地最暢銷也最賺錢的小說家之壹,應該沒有任何爭議。

麥家顯然是影視傳媒的受益者,從1991年開始長篇小說寫作,壹部《解密》花了他十年的寫作時間。《解密》成稿之初,頻頻被出版社退稿,前後修改七遍。那時候的麥家談不上風光,直到文字轉化為影視,《暗算》電視劇走俏熒屏,麥家的個人知名度才火熱飆升,書的銷量自然也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過去退稿的出版社也重新紛紛找上門來,即使只字未見,都願意以高價提前買斷版權。麥家內心很清楚,“文學畢竟是小圈子的事,如果小說能賣出影視改編權對作家來說是件幸運的事,那麽我無疑是個幸運者。”說影視成就了麥家,至少說成就了商業上的麥家,並不為過。

麥家也並不排斥自己被定位於“通俗作家”,“‘高雅’是可以靠裝腔作勢裝出來的,有的時候,反而‘通俗’倒是壹字壹句打磨出來的”,這種不拿文學架子的態度還表現在麥家並不介意劇本對原著做大量改動。麥兆輝和莊文強的新片《聽風者》便在麥家的原著基礎上做了大幅修改,尤其是在故事層面上作了大量調整。麥家不以為意,倒是誇贊起劇本的改編來:“我從來不反對導演改我的小說,但這個電影真的令我大吃壹驚,這種吃驚並不是來自於他們對我小說本身的改編,而是我發現他們通過自己的理解,《聽風者》有了很大的變化。”

《刀尖上行走》是根據麥家《刀尖》改編的壹部電視劇名稱,對於麥家來說,他何嘗不是自由行走在文學與商業的刀尖之上。影視圈給予麥家的熱烈擁抱讓他從文學小圈子走入大眾視野,但他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在商業洪流中迷失了方向。今年上映的壹部懸疑動作片《月色猙獰》,片方為了制造賣點,將“麥家監制作品”放在海報顯眼位置,導致導演張力不滿,現場與麥家起了爭執。顯然在很多人眼中,麥家已經不單純是壹個優秀的作家,而是壹個可以被消費的商業符號。

於是有了麥家對“十幾年前無名狀態”的懷念,“成名後大量的時間被無關痛癢的事情侵占,寫出好東西的壓力卻倍增”。他甚至坦陳,自己在成名後的這些年“作品越寫越差”,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待遇和榮譽,“只因這些年他陰差陽錯,浪得了壹些虛名而已”。但他也非常清楚,不可能再回到那個“壹天最起碼寫15個小時”的時期,於是索性宣稱《刀尖》為其諜戰封筆之作,甚至不排除永遠封筆的可能性:“如同爬山,壹鼓作氣,能夠攀到頂峰。壹旦開始休息,可能就壹直休息下去了。”

不論麥家未來是否還會在商業和文學的刀尖上繼續行走下去,必須承認的是,麥家為我們提供了壹個文學與商業完美結合的優秀範本。“君子固窮”的時代已經壹去不復返,在滾滾經濟浪潮下,作家群體究竟應該挺身而入,還是冷眼旁觀?馬歇爾說過壹句話可做結語:“依奮鬥求生法則,最適合從環境中獲取利益的自有機體才能繁殖。”

依奮鬥求生法則,於“文學已死”的環境中獲利。

紙上的麥家

先《解密》

麥家與其他小說家最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最初是編劇出身,1997年從部隊轉業以後,麥家進入成都電視臺電視劇部編劇。麥家自認寫了劇本後,編故事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對小說的創作也起了壹些推動作用。“故事先行”的創作理念也讓麥家的小說在文學性之外,增加了可讀性與畫面感,十分適合改編為影視作品。因此才有了麥家隨後在影視領域的成功。

被《暗算》

沒有人能想到在《月色猙獰》的發布會上,導演張力會公開與麥家叫板。

當張力突然開始炮轟麥家只是掛名監制,並表示自己不明白為什麽片方在宣傳時壹直要強調這是麥家監制的作品時,專程趕來為影片站臺的麥家顯然也頗感意外。隨後他也在現場與張力唇槍舌戰了壹番,接著又在微博上諷刺這部電影為“絲片”。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當了壹回好人,友情捧場,不想卻遭遇到“猙獰的人性”。不管這出鬧劇是否片方或導演刻意炒作,對早已名聲在外的麥家來說,無疑是被“暗算”了壹次。

有《風語》

伴隨著麥家的耀眼光環的還有來自各方的質疑,除了質疑麥家寫作過於商業化以外,類似“千萬稿酬”、“零首付版稅”這樣的噱頭也時常見諸報端。在香港版《風語》發布會上秀完名表之後,麥家壹回到北京,見到他的朋友幾乎人人都知道他在香港拿到的版稅是壹只名表。麥家無奈地說道:“那表是我自己買的,難道壹只表都不能買了嗎?被人熱議,這是壹種對作家的圍剿。”實際上,麥家對於出版商的各種宣傳手段也已不勝其煩,不過他也理解出版商的難處,“出版商以這麽高的價格把書的版權拿走,妳不配合,也是對出版商不尊重,不負責任。”

上《刀尖》

在《暗算》播出後,麥家不滿制片人楊健署名“第二編劇”以及片頭無“原著麥家”的字樣,與楊健及制片方產生了口頭爭執。隨後《暗算》獲得某電視節最佳編劇獎,楊健以第壹編劇的身份上臺領取了獎項,讓麥家感到非常憤怒。之後麥家向《暗算》的制片方發起三場訴訟,要求獲得電視劇原著署名權,拒絕他人不當署名權,以及要求獲得改編電視劇稿費余款8萬元,但制片方也隨即以麥家侵犯著作權為由將其訴上法庭。麥家認為這明顯是“壹種報復行為”,將其視為“人生當中的壹次劫難”。

造《聽風者》

麥家認為麥莊組合是《聽風者》最適合的導演,甚至稱這是原著小說《暗算》的福氣。有了這樣的信任感,麥家這壹次也將劇本的改編工作放手交給兩位香港導演。他認為《聽風者》的劇本改編最大的難度在於要把“聲音變成壹種情節”,而麥莊組合在這上面所花費的努力,顯然得到了麥家的認可。“他們確實還是很認真,很用功的在拍這個電影,而且我感覺到他們對這個電影是有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