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電影大全 - 老戲人情之《五女拜壽》

老戲人情之《五女拜壽》

戲曲頻道上又在播放越劇電影《五女拜壽》了,我不由又重溫了壹遍。這部老片子記憶裏不知看了多少遍了,壹搜,才知道拍攝於1984年,比我在世的時間都長遠。

小時候和家人壹起看年戲,那時候的村子,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請戲班子來唱年戲,唱的什麽現在早已記不清了,唯壹記住的就是這部《五女拜壽》,講了壹個家庭的聚散離合故事,在當年很是流行。這部戲裏流派紛呈,扮相精美,據說何賽飛就是通過這部電影走向的大熒屏,被張藝謀看到後,成了《大紅燈籠高高掛》裏的梅珊——壹個京劇名角,其實何賽飛的氣質還是更適合溫婉抒情的越劇,但京劇更國粹嘛,也更北方味兒。雖說戲曲的流程都是相通的,但看著唱京劇的何賽飛總感覺怪怪的。anyway,這部越劇電影改變了何的命運,此後,她從壹個越劇演員華麗轉型為影視劇裏的“姨太太專業戶”——哎,當年老謀子怎麽就把她塑造成梅珊了呢。

《五女拜壽》的劇情很簡單,就是壹個老父親的兩次過壽五個女兒的不同表現。同壹切的老戲壹樣,寓教於樂、善惡分明、在講故事的時候述說做人的道理。戲看完了,道理也就明白了。古中國識字的人少,戲曲是非常重要的“說教工具”——席勒認為遊戲是人類受教育的本質心態,小孩子做遊戲的時候最快樂,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從這點看,老戲就是最好的“遊戲的教育”,眾人樂樂,大家怡怡。朱元璋很推崇的《琵琶記》就是講了壹個“有始有終、有情有義”的愛情故事。中國人的愛情跟西式的重感覺不同,而是強調壹種穩定的關系。夫妻是儒家五倫之壹,是為孔子所重視的倫理道德建設。子對於女人,有過壹句名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大概是說年輕姑娘,對於已經為人婦為人母的女人,子還是厚道的。正因為已有家室的女人已經具備了穩定的身份成為倫理的壹部分,所以,中式婚姻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得變更的。古代離婚很難,有針對女子的”七出”——看上去有七條罪名可列舉,似乎容易,但其實很不易,因為還有“三不去”:為公婆守孝過的不去,有兒子的不去,糟糠之妻不下堂(就是嫁過來時夫家窮,後來丈夫發達了,這種情況是不能離婚的。陳世美之所以被唾罵就是因為觸犯了這條道德。)對照這些,就知道婚姻世界裏是“穩定壓倒壹切”了。西諺雲,好婚姻是忍出來的,這種“忍”就是舊式婚姻的壹劑良藥了。以前讀書,看到五四那輩人的舊式婚姻就壹口否定,認為舊式婚姻必然是不好的,後來看到壹位名人總結:舊式婚姻是先苦後甜,因為壹開始就知道要忍耐著過完壹輩子;新婚姻是先甜後苦,壹開始是甜蜜的,壹旦觸黴頭就抱怨,就沒忍心和耐心,只想著“自由選擇”。他說的也是壹理。

還是言歸正傳,“五女拜壽”的劇情是這樣的。明朝京官楊繼康有五個女兒,大女兒嫁了南京姑爺(尚書之子),二女兒嫁了蘇州富商,三女兒是義女,嫁了自小有婚約的書生鄒文龍,四女兒和五女兒嫁給了同窗好友的兩個兒子,住在杭州。他有壹個老伴,比較懼內。六十大壽那天,女兒、女婿們攜帶厚禮上門來拜壽,老夫婦喜上眉梢,無限歡喜。唯獨三女兒夫婦晚到,原來在路上遭遇了山賊,只得兩手空空上門,這惹得老夫人很不開心,將他們貶到後廚吃飯。三姑娘連夜為爹娘趕制了壹雙壽鞋——卻被老夫人丟給了下人。眾姐妹們在廳堂言笑晏晏,三姑娘兩口子在客房蜷縮了壹夜,多虧侍女翠雲(何賽飛飾演)相助,才有口熱湯喝。人情在這裏第壹次彰顯:老爺子的昏聵、老夫人的勢利、二姑娘的刁鉆、三姑娘的人貧受欺,都映入眼簾,讓人擔心。

不久,壹道聖旨下,老爺子被抄家罷官,二女兒率先跑了,其余女兒也散了。老夫妻失去了壹切,只得離京去投奔女兒們。原先爭著要盡孝的女兒們在這個時候再次表演了孝心。口蜜腹劍的二姑娘惦記著母親的體己,搶著從大姐家接來父母,但聽到二老囊中空空後,變了臉,將父母變相趕了出去……大女兒在家是做不了主的,只得含淚目送二老上路。二老前往杭州,楊老的昔日同窗懼禍不想收留,於是老夫妻只得出門流浪。走到南京郊外,巧遇三姑娘……最好事實證明,三姑娘的心眼最好,就跟李爾王的三女兒壹樣。

故事的結局自然是大團圓,在壹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之後,老爺子再次做壽,五個女兒們(二女人的位子被侍女翠雲頂替了)雙雙來拜壽。這個家庭雖然有過聚散離合,但最後還是圓滿的,這就是中國人所憧憬的生活吧,有坎坷,但終會“大團圓”。魯迅曾批判過國人都是“團圓迷”,這也是國民性之壹吧。中國沒有西式的悲劇,有些人壹直以為憾事,但趙樹理說的好,外國人也不懂得欣賞中國人的“大團圓”啊。

春節將至,穿越浩浩蕩蕩的春運也要趕回家,這就是中國人。這份回家的心思,就是團圓的心結。有人說,春節其實是“春劫”,勞心勞力,但國人就是樂此不疲啊。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流了十年,終於回歸家園,這顆回家的心,古今中外是相通的。

春節是壹場大合唱,絕對的主旋律,沒有人能出戲。團圓迷,作為壹種民族潛意識,是會遺傳下去的。